APP下载

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预后效果

2021-05-10李尧合王凤

系统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半月板胫骨微创

李尧合,王凤

1.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平度 266700;2.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平度 266700

临床多见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其原因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存在一定关联,发病后,患者可表现为患处肿胀、疼痛、关节僵硬等。 以往治疗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但是不利于患者恢复术后膝关节功能[1],患者容易发生膝关节损伤,临床通过对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存在韧带以及半月板等关节组织损伤,病情较为复杂,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退行性改变,极为容易发生该病,治疗办法一般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但是,临床认可度不高。在临床上常见关节内骨折患者,发病率较高,一般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成功关键因素较多,包括内固定可靠性、手术后关节粘连程度、关节面复位还原程度等,若患者未能获得恰当治疗,可导致患者合并膝关节功能障碍。 因此,临床对如何有效治疗该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该研究2019 年1—12 月选取66 例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选择66 例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入组,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 对照组33 例中,男女分别为20 例、13 例,60~78岁,中位年龄64.0 岁。观察组33 例中,男女分别为21例、12 例,61~77 岁,中位年龄64.5 岁。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同意参与实验;年龄60 岁以上;符合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病变且影响该组实验结果; 不愿配合实验患者;失访患者。

1.2 方法

将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应用于对照组,了解患者骨折类型,充分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手术方案进行个性化制定,麻醉方式为全麻,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并取仰卧位,切开患者关节囊并检查患者半月板,根据损伤情况,切开冠状韧带并将半月板翻开,将关节面暴露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骨折部位进行修复。复位处理后,针对骨折类型,做好固定处理工作,为Ⅰ型骨折患者实施松质骨螺钉固定,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应用于Ⅱ~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 做好充分植骨工作,最后,在关节腔内放置引流条,用于引流。

将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应用于观察组,利用CT、X 线片、三维重建技术等,对患者患侧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分型后,对手术入路以及内固定进行针对性制定,进一步明确治疗方案。 全麻处理后,患者在手术台上取仰卧位,清除患肢表面血液, 利用充满气的气囊止血带实施止血处理。 使用辅助器械膝关节镜[2],对患者受伤组织碎块、关节内凝血块进行冲洗处理以及有效清除,对膝关节进行循序探查,将腔内游离碎片完全清除干净,对骨折面具体情况进行清晰检查,具体包括数量、位置、移位、大小、塌陷程度,还需要对韧带损伤、半月板情况进行细致检查,检查后不需要切开关节囊,切口位置是干骺端骨折线处[3],使用辅助器械膝关节镜,为骨折块实施撬拨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利用自体骨完成填充工作,内固定期间,使用支持钢板或者松质骨螺钉,确认过程中应使用C 型臂机进行透视,在关节腔内放置引流条,用于引流。

1.3 观察指标

对比组临床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出血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骨髓炎、切口感染以及畸形愈合的发生情况。HSS 评分、VAS 评分、术后AKS 评分:参照HSS 膝关节评分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膝关节AKS 评分进行数据统计。

优、良、中、差分值范围分别是:HSS 膝关节评分85 分及以上、70~84 分、60~69 分、60 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并发症(骨髓炎、切口感染以及畸形愈合)、治疗效果、HSS评分、VAS 评分、术后AKS 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组别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出血情况(mL)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 值P 值6.11±1.33 14.85±2.37 18.474<0.05 78.88±23.44 104.55±21.67 4.619<0.05 62.47±17.71 98.68±18.54 8.113<0.05

表2 两组患者HSS 评分、VAS 评分、术后AK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HSS 评分、VAS 评分、术后AKS 评分对比[(),分]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利用切开复位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可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4],但是存在一定临床劣势,患者容易出现较大创伤,负担过重,治疗过程中对修复损伤韧带以及半月板忽视,不能有效治疗骨折产生的伴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畸形愈合、骨髓炎等。 因此,临床上提出了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可充分评估患者骨折部位大小以及位置等情况,可探查患者韧带受伤情况以及半月板受伤情况[5-6],在直视情况下,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疾病特点,患病人群中以老年人居多,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生退行性机能改变而导致,可出现骨质疏松症,在受到轻微撞击情况下,在发生高能量损伤情况下,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同时伴随相关骨折症状,例如疼痛、肿胀等,处理难度较大。 对于此类患者来说,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膝关节功能永久性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对于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患者[7-8],治疗原则是复位以及固定,对关节面平整进行有效修复, 对正常解剖结构进行有效恢复,同时有效处理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可获得理想临床治疗效果。 传统手术存在诸多缺点,不能达到以上要求,传统手术不能在直视情况下完成手术,在操作期间,容易对患者膝关节功能造成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在术中容易对损伤的半月板以及韧带造成忽视,从而导致患者骨折愈合畸形以及僵直风险明显增加[9],由于患者术中创伤较大,术中以及术后感染风险均较高。另外,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原因,对比年轻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大面积切口,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和术后膝关节耐受, 患者容易发生关节疼痛。针对以上情况,临床上进行了相应探讨与分析,提出了微创手术概念,辅助器械是膝关节镜。 临床实践证实, 利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来治疗该病患者,临床优势明显,切口较小[10],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术中出血量较少,受到临床认可,利用膝关节镜,做好手术操作,可及时发现患者微小损伤,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损伤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对骨折范围、部位以及关节面塌陷程度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做好患者对应处理工作,可将骨折不愈合风险大大降低。

相关性文献报道,对于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来说,开展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效可行,可取得理想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由于微创手术导致的创面较小,可将患者膝关节伤害程度明显下降,避免对患者关节内部复杂结构造成干扰,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康复,促进患者康复训练早日顺利开展。 另外,利用膝关节镜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可对患者患处受伤程度直接进行观察,术中可引导医护人员对内固定物进行准确安置, 将患者误伤关节软骨风险明显下降,手术安全性较高。临床分析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可利用膝关节镜,观察关节面塌陷部位以及其他结构,对患者手术方案进行完善,由于损伤患者膝关节程度较低,手术创口较小,为患者尽早开展膝关节功能训练,可避免患者发生关节部位强直以及粘连等并发症,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对患者受损部位损伤程度进行直观观察,导向内固定物安放,避免对患者关节软骨造成损伤,将C 型臀机使用次数明显减少,均属于该手术方式临床优势。

临床分析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指征,存在一定争议,多数学者观点为不稳定关节内骨折是手术指征,对于合并关节内其他结构损害骨折或者关节不平整骨折患者来说,尤为适用。 分析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符合骨折部位微环境理念,符合骨折部位生物学固定复位理念,临床优势较为明显,对于患者来说,有利于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可促使患者多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利用膝关节镜可对患者骨折部位等实际情况进行清晰探查,可确保处理及时,将患者诸多不良后果明显减少,膝关节镜可起到有效辅助作用,可对肉眼不能见区域进行观察, 可对X 线检查、CT 以及MRI 不能显示的关节内结构损伤进行观察,避免患者发生病情误诊。 利用膝关节镜,可解剖复位患者塌陷关节面骨块到2 mm 以下,明显提高患者解剖复位率(93.5%~100.00%),促使患者膝关节退变发生率明显减少。利用膝关节镜可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准确放置内固定物,可避免损伤关节软骨[11-12],术中可以对患者关节腔进行持续冲洗,可将患者关节腔内微小骨块、炎症介质、碎裂半月板、积血等有效清除,在冲洗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生理盐水灌注量以及灌注压,促使患者减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 利用膝关节镜辅助,可对患者交叉韧带、半月板、关节囊是否存在损伤进行细致观察,若发生损伤,为患者实施及时处理,为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半月板部分切除术,为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支点重建术。

该组实验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并发症(骨髓炎、切口感染以及畸形愈合)、治疗效果(优良率)93.93%、HSS 评分、VAS 评分、术后AKS 评分明显改善。 与其他人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如在韦振飞等[13]研究中,优良率分别为93.33%(观察组)、73.33%(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利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 可明显改善术中出血情况,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半月板胫骨微创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