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入和静脉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控制的影响比较

2021-05-10郑云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血管静脉麻醉

郑云光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山东诸城262200)

随着生活饮食习惯和运动减少等改变,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随之不断提高,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搭桥等心脏手术和一些非心脏手术方式成为了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选择手段,而麻醉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选择和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且正确的麻醉方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疾病的转归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1]。本文旨在探讨吸入麻醉方式和静脉麻醉方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控制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入住我院的120 例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吸入组(n=60)和静脉组(n=60),吸入组男性 40例,女性 20 例,年龄 61-85 岁,平均年龄(69.75±5.83)岁;静脉组男性 38 例,女性 22 例,年龄 61-87岁,平均年龄(70.11±5.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比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改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卫生行业标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WS319-2010)》[2]中相关标准;(2)年龄>60 岁;(3)选择择期手术方式行非心脏手术;(4)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者;(2)选择急诊手术方式者;(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在5 级或5 级以上者;(4)有手术、麻醉禁忌症或对药物过敏者。

1.2 方 法[3]

选取1 名高年资医生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全面的心脏功能检查、临床病例回顾和疾病情况临床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动态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麻醉诱导方式为咪达唑仑1mg+丙泊酚 2.5mg/kg+舒芬太尼 0.2μg/kg+罗库溴铵 0.6-0.8mg/kg。吸入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和50%氧化亚氮方式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1.0-2.0 MAC;静脉组患者采用3mg/kg/min 丙泊酚+0.15μg/kg/min 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血浆靶浓度在3.0-6.0mg/L 之间,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根据监测情况对补液速度、麻醉剂量进行及时调整,在必要情况下给予维库溴铵保持肌肉松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5d 内发生新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心率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麻醉方式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高危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5d 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术后15d 内,吸入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7例(11.67%),静脉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4 例(4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不适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具体见表2。

2.3 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

以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为因变量,年龄 ≧70岁、性别、吸烟史、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5d 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表2 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单因素分析

3 讨 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年龄的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动力学减慢和机体各脏器功能呈下降趋势,使得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更容易发生血压的波动、肾上腺激素等儿茶酚胺激素水平的应激性上升和炎症反应过程的增强,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性斑块稳定性降低,更易脱落和堵塞血管,进而造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提升[4-5]。因此,在术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认真仔细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提升麻醉效果和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是当前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其麻醉效果均较理想和满意,但二者在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认知功能和心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李姗姗[3]的研究发现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吸入麻醉方式组术后代表心脏功能指标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水平较静脉麻醉组明显升高,表明吸入麻醉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明显强于静脉麻醉。本文研究发现:术后15 天内,吸入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7 例(11.67%),静脉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4 例(4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静脉麻醉用药特异性和选择性均较差,苏醒时间长,更容易对中枢胆碱神经功能产生麻醉效应,降低心肌血流,对机体的循环系统和组织器官造成的应激影响更大,可能造成严重心血管功能损伤,而吸入麻醉因其选择特异性强,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增加心肌血供,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氧化能力,且其血气分配系数较低,有利于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维持,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和保证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5-6]。

为了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高危因素,我们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再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术中高血压、术中低血压和静脉麻醉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高危因素(P<0.05),这表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压控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且血压异常患者应谨慎选择静脉麻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吸入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心血管静脉麻醉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穿静脉血流动力学对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影响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三维DSA重建用于评估髂静脉压迫病变严重程度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