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10王一浩
王一浩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平凉744000)
作为心脑血管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指急性、持续性的冠脉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1]。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应用于临床以来,快速疏通冠脉血管、恢复血流,可有效改善缺血症状,在过去12-15 年中对AMI 患者的疗效显著增加,明显提高了AMI 患者的生存率[2]。本研究分析患者PCI 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几率和危险因素。为术前筛选PCI 禁忌症、增加PCI 获益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降低PCI 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 128 例2017 年11 月至 2019 年12 月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在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急诊或择期PCI 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所有入组患者及近亲属均进行术前沟通,已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后确诊,且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AMI 诊断标准[3];(2)临床病例信息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急性脑梗死);(2)不明原因发热;(3)严重贫血等。纳入的12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筛选,入组患者男74例,女 54 例;年龄 53-79 岁,平均(62.37±6.98)岁。
1.2 方 法
(1)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统计PCI 术后2 周内的发生率;(2)根据PCI 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脑梗死分为两组,经临床表现、头颅CT 及MRI 检查诊断确诊急性脑梗死,其中急性脑梗死组5 例,余下123 例为未出现急性脑梗死组。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急诊手术(急诊或择期)、Killip 分级(是否大于 II 级)、植入支架的数量、术后低血压、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梗死部位分类(广泛前壁梗死、下壁梗死或其他部位梗死)等,剖析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做统计分析,用χ2检验比较患者的计数资料,理论数1≤T<5 且n≥40 的部分,用连续性校正χ2进行检验。t 检验比较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CI 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双侧)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PCI 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几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出现几率为3.91%(5/128)。其中非ACI 组急诊PCI 手术患者54 例,择期PCI 手术患者69 例;ACI 组急诊PCI 手术患者 2 例,择期 PCI 手术患者 3 例。
2.2 PCI 术后并发ACI 单因素分析
如表1 所示,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急诊手术、梗死部位(包括广泛前壁梗死、下壁梗死和其他部位梗死)、房室传导阻滞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CI 组年龄、Killip 分级≥Ⅱ级的占比、植入支架的数量、房颤率和术后低血压占比明显高于非 ACI 组(P<0.05)。
以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 所示,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植入支架的数量、Killip 分级≥Ⅱ级、术后低血压、房颤(P<0.05)。
表1 单因素回归分析(±s)
表1 单因素回归分析(±s)
项目年龄(岁)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是否为急诊手术Killip 分级≥Ⅱ级植入支架数量(个)梗死部位房颤房室传导阻滞术后低血压男女是否 急诊择期广泛前壁梗死下壁梗死其他部分梗死ACI 组(n=5)72.34±4.97 3 2 4 1 3 2 2 3 4 1.81±0.87 1 2 2 4 2 3非 ACI 组(n=123)65.79±5.65 67 56 72 51 63 37 54 69 19 1.23±0.68 48 51 24 37 16 35 t/χ2 值7.203 0.172 0.325 8.329 3.214 2.523 0.348 0.214 26.749 4.627 4.876 P 值0.011 0.103 0.617 0.024 0.032 0.628 0.598 0.719 0.001 0.058 0.019 1.746 3.029 2.816 0.509 0.347 0.467
3 讨 论
PCI 作为目前实现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侵入性操作,操作方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常应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迅速血管重建,应用较为广泛。目前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证实,PCI 能迅速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且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5]。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出现几率为3.91%,而在刘乃瑞等[6]的研究中,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几率为3.69%,风险略低于本地区医院收治的患者,也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有关。
目前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危时间段是PCI 术后2 周内,但影响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ACI 组年龄、Killip 分级≥Ⅱ级的占比、植入支架的数量、房颤率和术后低血压占比明显高于非ACI 组(P<0.05)。单因素分析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上述五项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作为PCI 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通常认为70 岁以上的患者在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各类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且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恢复较慢,易形成血栓[7]。同时根据心功能Killip 分级,II 级以上患者较差的心脏功能同样影响脑部血供,增加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概率。
有研究表明多枚支架植入是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也提高了MACE 事件的发生率,与本研究中支架数量与PCI 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有相关性的结果一致[8]。房颤作为一项心血管意外的预测因素,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脑梗死,纳入本研究后发现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患者(ACI 组)比例较非ACI 组明显增多(80.00%vs30.08%),说明合并房颤的心梗患者一定程度增加了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患者房颤发病时,心房收缩速度加快,心脏排出量受影响,心房血液流动速度受阻,与此同时PCI 术后血压下降,血液的粘稠度随之发生变化,低灌注的脑血液循环可引发急性脑梗死[9]。因此PCI 术后患者的低血压也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术后血流分级(TIMI 0-2 级)可能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术后GPIIb/IIIa 受体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右冠状动脉的病变等因素与PCI 术后出现低血压均存在相关性[10]。此外,本研究纳入的临床资料一定程度上带有地域性,纳入样本量较少,需要多中心临床研究机构的数据进一步佐证。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易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植入支架的数量、Killip 分级≥Ⅱ级、术后低血压、房颤等。临床开展PCI 治疗时应重视上述危险因素,慎防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