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研究

2021-05-10魏春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魏春燕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253-02

经鼻气管插管属于我院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不畅患者,可以快速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在其临床抢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但是该种治疗方式需要借助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以整体提高降低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创伤性,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相关医学研究专家表示[1],针对性护理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为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为临床相关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性指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本院选取的100例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配合,患者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5.2±1.6)岁;其中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0:20;患者的ASA分级均在Ⅰ~Ⅲ级,气道评估均在Mallanpati试验Ⅱ~Ⅲ级;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肺部阻塞性疾病32例、其他疾病1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0±1.5)岁;其中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0:20;患者的ASA分级均在Ⅰ~Ⅲ级,气道评估均在Mallanpati试验Ⅱ~Ⅲ级;主要疾病类型包括:肺部阻塞性疾病40例、其他疾病10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疾病类型以及性别比例和其他相关资料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我院相关辅助检查符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相关指征,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内容表示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的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排除自愿退出此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治疗,指导其保持平卧位后操作者站在头部经鼻可使用进镜侧鼻腔将0.5%麻黄碱缓缓滴入,保持患者鼻腔毛细血管得到收缩,同时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鼻腔黏膜的表面麻醉,另一侧进行吸氧;之后由操作人员将纤支镜(PENTAXFB-I5V)插入气管导管内,并在其导管下段涂满液体石蜡,纤支镜进入到气管隆突部位约2cm时停止进入,之后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中,整体减少患者气道分泌物,通过纤支镜对患者的插管深度进行观察,适时退出并给予气囊充气。

两组患者均在临床经过相关指标的检查后由医护人员给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操作,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2];实验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配合,即:首先,在进行气管插管前需要将患者的肩部略垫高,头部摆正,尽量后仰并将其身体上的束缚解开,了解其并无明显的排斥反应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紧急气管插管,插管需要快速且准确,以整体减少插管时对患者造成的相关不良事件。其次,在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相关生命指标,主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指脉氧饱和度、呼吸及面色变化等,对于患者口中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充分保障患者气管插管治疗的有效性。最后,在进行气管插管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相关器械的清洗与维修,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以及适当的安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当的采取相关的镇静药物,并要求患者在拔管后的30min进行安静的休息,尽快得到一定的身体恢复。

1.3指标观察 干预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前后的临床生命体征,即: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

气管插管总有效性:如果患者经护理配合在气管插管结束后相關症状及呼吸功能改善效果均较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象,则表示显效;如果患者经护理配合在气管插管结束后相关症状及呼吸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则表示有效;如果患者经护理配合在气管插管结束后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现象均未能满足以上两种标准,则表示无效;总有效性=(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配合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 常规组和实验组在护理配合前的生命体征情况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配合后的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情况改善效果均相比常规组改善效果较好,两组相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配合后的总有效性 常规组中无效患者9例,总有效性患者41例;实验组中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性患者48例;两组经鼻气管插管总有效性相比,常规组(82.00%)<实验组(96.00%),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且已经成为检查呼吸道病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虽然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但是可以很好的辅助经鼻气管插管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进行较好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在临床抢救中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以整体提高其预后效果[3]。有研究显示[4],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各项操作中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现象,例如: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不稳定等,需要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本次研究中通过针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配合后结果显示:针对性护理配合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临床中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相关生命体征,并获取较高的干预有效性(96.00%),相比常规护理配合(82.00%)效果更加明显,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配合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采取的相关治疗手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通过接受本院具有丰富经验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可以对自身的恐惧感以及负性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即便是意识不清醒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护理人员与其家属的沟通得到充分的配合及依从性;而在给予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的前、中、后各个流程中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插管时对患者造成的相关不良事件、充分保障患者气管插管治疗的有效性、使患者得到较高的舒适性,并获取最快的身体恢复,整体应用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针对呼吸不畅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无创以及对患者的痛苦小和口腔清理容易等特点,其整体气管插管过程中均可以在操作人员的直视下进行,视野清晰、位置准确、换管方便且放置时间长;采取相关的针对性护理后整体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抑郁、焦虑等相关症状指标,同时也可以提高其经鼻气管插管的总有效性,可进行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探讨细胞学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