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的诊断效果比较

2021-05-10王丹雯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CT检查核磁共振检出率

王丹雯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CT检查;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56-02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后可诱发局部缺血坏死性神经传导阻滞,且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损伤加重,若不能及时的准确诊治会造成知觉障碍、偏瘫等严重性后果[1],临床上必须依赖影像学手段(CT与核磁共振)来判断腔隙性脑梗死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2]。本研究将我院接收治疗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诊断腔隙性脑梗死61例,所选患者均在相关临床检查下被明确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男31例(50.82%)、女30例(49.18%),年龄54~89岁,平均年龄(67.29±13.47)岁,排除沟通障碍、精神障碍及颅内其他血管性相关疾病的患者。患者在发病后,到我院进行扫描的时间均在3h~3d内,平均时间为(1.65±0.98)d。

1.2方法 CT与核磁共振所获得的图像安排2名专业的影像医师及1名神经内科专业医师进行探讨阅片,得出诊断结论。①CT检查的方法步骤:取患者仰卧体位姿势,从头部到脊椎部位,实施CT扫描,头部吡耳线和CT扫描区域保持一致,对扫描参数进行调整,一般螺距控制在2.5mm,厚度控制在5.0mm;检查结束后行薄层重建。②核磁共振检查方法步骤: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仰卧体位姿势,利用头线圈按照常规的序列进行扫描.观察扫描结果并详细记录,调整扫描模式和扫描参数,横断位扫描序列T1WIFLAIR、T2WIPROP、T2WIFLAIR、DWI(b=1000),FOV:240.00mm,必要时行冠矢状位扫描、MRA血管成像及增强扫描。

1.3观察指标 ①病灶检出数目及检出率;②检查用时、检查花费。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应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1例患者共发现139个病灶,病灶为单发例11例(11个病灶)(18.03%)、多发50例(128个病灶)(81.97%)。139个病灶部位发布:额叶46个(33.09%)、基底节区34个(24.46%)、顶叶22个(15.83%)、丘脑12个(8.63%)、内囊10个(7.19%)、小脑9分(6.47%)、脑干6个(4.32%);病灶直径2~14mm,平均(6.12±1.03)mm。磁共振共发现134个病灶检出率为96.40%高于CT的102个病灶检出率为73.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720,P<0.05),详见表1。核磁共振检查时间(28.34±5.35)min、费用(825.56±87.5)元高與CT检查(7.45±2.08)min、费用(329.56±25.78)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723,29.572,P<0.05),详见表2。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其中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坏死以及液化等多种病理性改变[3],最终将会在患者脑中出现由吞噬细胞移除而形成腔隙[4],针对该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其中的关键[5],既往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主要采用传统方法是采用神经系统、脑脊液以及脑电图检查,因为其中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很难对患者疾病进行确诊[6]。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器械方面检测能力也在不断增强,CT与核磁共振检测脑腔隙梗死疾病的几率也在不断提高,这种技术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肯定,最主要的优点还是安全性好,效果佳,患者所承受痛苦较小[7-8]。缺血范围可以有效确定为病灶细胞范围,通过CT扫描可以发现典型低密度图像,该疾病发病后处于的疾病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性,进而会导致扫描的结果有一定变化,如果CT的早期扫描检查,不容易对病灶情况做有效的探查,病灶变化不容易掌握,由此导致腔隙性脑梗塞检出率相对降低[9],因此CT扫描检查无法有效的保证脑组织水肿得到有效的检出[10],一般需要在24h后才可以得到相对清晰的病灶显像[11],在具体的病灶检查中,小脑与脑干的病灶的检查敏感性相对较差。核磁共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诊断方式,能够对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而且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可以准确的检查患者的微小病灶[12],能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有效的防治患者出现脑梗死后遗症[13]。相较于CT来说,核磁共振检查中的T2WI信号较为敏感,对微小病灶的分辨率更高,并且显示时间也更早[14],通过观察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到核磁共振对不超过5mm的微小病灶有着极强的显影效果,能够准确的检出患者的隐藏病灶,本文结果显示61例患者共发现139个病灶,病灶为单发18.03%,多发81.97,磁共振共发现134个病灶检出率为96.40%高于CT的102个病灶检出率为73.3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720,P<0.05),有利于对患者的治疗,但是核磁共振诊断方法也存在明显不足,由于核磁共振的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其检查时间要远远超过CT检查,并且费用也是超出CT检查的费用,本文核磁共振检查时间(28.34±5.35)min、费用(825.56±87.5)元高与CT检查(7.45±2.08)min、费用(329.56±25.78)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CT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都具有良好效果,核磁共振检查对不同位置病灶检出情况比CT检查明显更高,在检查中需要做好必要的教育指导,让患者意识到不同检查手段的实用价值,尽可能的劝说患者家属对其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辅助诊断工作的展开。不过核磁共振检查的检查用时、检验花费均比CT检查明显较多,如果患者的发病时间不小于24h,则可以酌情对患者采用CT检查,这需要依据患者实际状况选择适宜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CT检查核磁共振检出率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的对比观察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与X线诊断比较分析
CT与MRI诊断小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