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5-10陈飞胡梦蝶丁传礼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陈飞 胡梦蝶 丁传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52-02

膝关节在机体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非常容易发生骨折。隐匿性骨折是膝关节骨折中常见类型,患者的症状为关节活动首先、局部疼痛,以往临床使用X线检查无法将实际骨折类型明确[1]。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诊断并治疗会使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患者会出现软骨缺损、疼痛症状,甚至会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对患者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故临床提高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非常重要。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广泛使用,且疾病检出率显著提高[3]。本次研究选择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66例,对其进行了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期望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存在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经临床X线检查没有骨折征象;均知情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临床资料缺失;认知、意识障碍;不同意本次研究。66例患者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63.5±1.4)岁;其中右侧膝关节受伤26例、左侧膝关节受伤40例;其中跌倒伤27例、坠落伤11例、车祸伤24例、其他4例。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在其监督下进行。

1.2方法 ①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多层螺旋CT仪对患者检查,参数:电压:120kV,电流:110mA,层距:5mm,层厚:1.5mm,重建间隙:50.0%。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层层扫描,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最后由两位专业医师阅片,从矢状面、斜面、横断面、冠状面、软骨部位等进行多角度观察。②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检查,T1WI参数:TE:20ms,TR:600ms。T2WI参数:TE:100ms,TR:4000ms。STIR参数:TE:90ms,TR:200ms。

从矢状面、斜面、横断面、冠状面、软骨部位等进行多角度掃描,间距:1mm,层厚:3~5mm。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效能、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χ检验计数资料例(%),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比较 磁共振成像检查中,非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3例,占比为19.7%,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53例,占比为80.3%,多层螺旋CT检查中,非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20例,占比为30.3%,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46例,占比为69.7%,因此,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多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5.104,P<0.05),详见表1。

2.2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效能对比 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4.679,χ=4.925,χ=5.006,P<0.05),详见表2。

2.3两种诊断方法对病变的检出率对比 磁共振成像对骨髓水肿、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5.017,χ=4.783,χ=5.151,χ=5.111,χ=5.250,P<0.05),详见表3。

3讨论

隐匿性骨折是近几年临床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类型,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尽早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4]。故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明确非常关键,但是,临床关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难度比较大,不容易检出,不能及时检出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5]。多层螺旋CT可以提高检查范围,速度较快,可以进行多方面检查,这是因为其使用了容积式采集法,空间分辨率较高,在骨折诊断中有较高的优势[6]。另外,多层螺旋CT没有重叠影像,可以对骨折形态、类型进行全面分析与观察,可以对关节面受累情况准确判断,故可以检出隐匿性骨折[7]。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期间存在关节软组织损伤成像效果差现象,故临床诊断也存在局限性。随着磁共振检查方法的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表现出很好的优势。磁共振成像可以从分子内部对病灶进行清晰显示,对各种病变的检出率较高。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非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13例,占比为19.7%,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53例,占比为80.3%,多层螺旋CT检查中,非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20例,占比为30.3%,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46例,占比为69.7%,因此,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多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5.104,P<0.05),因此,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多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5.104,P<0.05),这与陶文生等学者的结果相似[8](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骨折17例,非膝关节骨折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骨折16例,非膝关节骨折14例),这就说明,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值得信赖。

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4.679,χ=4.925,χ=5.006,P<0.05),这与邓锦忠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MRI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S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更高,诊断效能更高。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期间,不会产生辐射,对患者不会产生伤害,且检查后的图像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后期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对骨髓水肿、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χ=5.017,χ=4.783,χ=5.151,χ=5.111,χ=5.250,P<0.05),这与刘愉勤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多层螺旋CT诊断

关节腔积液45例,没有将骨髓水肿、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有效检出;而磁共振成像对以上病变检出率较高,且高于多层螺旋CT(P<0.05),这就说明,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更高,准确性更高。

综上所述,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检查效果高于多层螺旋CT,故在临床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