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5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21-05-10杨金涛彭志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腹腔镜

杨金涛 彭志军

【关键词】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77-02

膀胱癌作为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一种,其表现集中于尿梗阻以及尿频等方面,对患者生命健康与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1-3]。治疗期间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开放性手术实施患者较易呈现出术后肠道损伤以及肠梗阻现象,使预后受到影响[4-6]。在此种情况下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获得广泛运用,其能够将患者机体损伤显著减轻,促进膀胱癌患者术后恢复,发挥显著治疗作用。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手术组,同时间段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常规组;分别探析采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以及采用开放性根治术完成疾病治疗可行性,以实现膀胱癌患者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手术组,同时间段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常规组;手术组(50例):女10例、男40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6.19±2.59)岁;常规组(50例):女12例、男38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6.21±2.61)岁;纳入标准:膀胱癌通过手术后病理学结果以及膀胱镜取活组织检查获得确诊;此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手术前患者表现出正常心肺功能;排除标准:以往存在开腹手术史;呈现出泌尿系统结石现象;就两组膀胱癌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开放性根治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患者平卧位采取予以协助,于下腹部正中位置实施25cm长切口制作,将输尿管分离后实施切断结扎,将盆腔肌膜打开,于脐部正中韧带位置完成结扎操作,就输精管位置加以明确后将精囊筋膜以及前列腺分离,将耻骨前列腺韧带离断,完成尿道结扎后将前列腺以及膀胱切除,女性需将阴道前壁、子宫以及附件切除,手术后依据常规给予抗炎治疗。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患者截石位采取予以协助,切口选择于患者脐部下缘位置制作,将腹腔镜器械置入完成探查后,针对输尿管中下段游离,将腹膜切开后对精囊以及输卵管分离,将患者前列腺韧带以及盆内筋脉暴露,将膀胱前侧韧带离断合理将输尿管剪断,将前列腺以及膀胱切除,女性需将阴道前壁、子宫以及附件切除,手术后依据常规给予抗炎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膀胱癌患者的不同时间段血清氧化应激指标[ROS(活性氧)、Cor(血清皮质醇)、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手术指标(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以及术后总并发症(切口感染、肠瘘、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尿失禁)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膀胱癌患者手术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手术指标)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行χ检验,以“例(%)”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膀胱癌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手术前,手术组膀胱癌患者ROS、Cor、GSH-PX以及SOD同常规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手术组膀胱癌患者ROS、Cor均低于常规组明显,GSH-PX以及SOD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膀胱癌患者手术指标临床对比 手术组膀胱癌患者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2.3两组膀胱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集中于切口感染、肠瘘、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尿失禁方面;手术组膀胱癌患者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20.00%),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3讨论

临床针对膀胱癌患者在治疗期间,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有效运用,能够对传统开放手术造成较大创伤以及较多并发症等弊端有效避免,对于患者盆底结构能够清晰观察,对于重要血管有效分辨[7]。将手术过程中脏器损伤充分减少,使膀胱癌手术效果获得有效提升,将安全性显著提高,最终促进膀胱癌患者机体恢复。

本次研究发现,手术组膀胱癌患者出血量(420.03±86.39)mL明显少于常规组出血量(800.29±139.49)mL,住院天数(13.85±2.02)d短于常規组住院天数(18.25±2.79)d,差异明显(P<0.05);同杨朝裕,邓超雄,林志艺,等[13]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应激反应的影响》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研究结论,此文中观察组膀胱癌患者出血量(715.3±3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量(942.2±41.9)mL,住院天数(9.6±2.5)d短于对照组住院天数(14.1±2.7)d,差异明显(P<0.05),从而证明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有效运用可确保膀胱癌患者出血量获得明显减少,住院天数获得显著缩短,将膀胱癌患者疾病预后显著改善,充分证明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运用于膀胱癌治疗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有效运用,可使膀胱癌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手术指标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最终实现膀胱癌患者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尿道肉阜行环切联合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的临床分析
微创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