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醒脑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1-05-10孙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率不良反应

孙娜

【关键词】通窍醒脑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17-0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血栓形成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重影、失语、偏瘫等。轻者可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重者会导致永久残疾或死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300万人,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85%,是新发心肌梗死患者的5倍,脑卒中每年死亡200万人,位列城市女性死因第一位、男性第二位,位列农村女性死因第二位、男性第三位,存活者中1/3有残疾,是成年人第一位致残原因[1]。可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有研究显示,中医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显著确切的效果[2],以下就中医通窍醒脑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入组研究,随机实验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年龄61~85岁,平均(70.23±2.01)歲,17名男性、13名女性。实验组:年龄61~86岁,平均(70.58±2.05)岁,18名男性、12名女性。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经颅内影像扫描,具有明确诊断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障碍;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昏迷患者;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符合本次研究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开展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根据病情必要时加用降压、降糖、吸氧等治疗。连续治疗观察14d。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医通窍醒脑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中药治疗: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L/支;国药准字Z32020563),20mL/次,1次/d,连续治疗14d。②针灸治疗:选取人中、内关、三阴交等穴位,主要用“泻”法治疗,每天针刺一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14d。

1.3评价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为标准,根据患者症状判定。经治疗,NIHSS评分降低在90%以上,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46%~90%,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为进步;如果NIHSS评分降低幅度小于18%,则为无效。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3]。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从皮疹、头痛、呕吐三方面分析,不良反应人数/本组总人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

1.4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22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分析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是因在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血液供应,进而引发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后,会引发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同时因为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血液供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脑损伤,因此患病期间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否则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昏迷、脑功能丧失等严重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4]。常规西医治疗,其短期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是长时间用药会引发系列不良反应,整体治疗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5]。

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得到认可,在临床中的应用率逐渐提高。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神不倒气、窍闭神匿是引起缺血性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将通窍醒脑、疏通经络作为对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治疗原则。由于大多数缺血性脑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其机体抵抗力较低,且大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因此治疗难度会增加,必须严格治疗方案。《灵枢·本神》中有相关记载,“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中医通窍醒脑法的应用,就是以“调神”“醒神”等方法为主要立足点,对患者实施治疗[6]。中医通窍醒脑法主要包含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药物疗法选取醒脑静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是麝香、冰片、郁金、栀子。麝香辛香走窜,具有较强的开窍通闭的作用,为醒神回苏的要药,广泛用于卒中诸风、诸气,其有效成分麝香酮,可修复血脑屏障,对脑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冰片,味辛、苦,性温,有开窍醒神之效,与麝香配伍,增强醒脑的同时也可护脑。郁金活血行气、栀子清热凉血除烦,共同使用还可增强麝香的开窍能力。诸药合用,不仅可以清除炎症因子,还可以调节水肿,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及脑组织的损伤[7]。针灸疗法选取人中、内关穴、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诸多穴位共同干预,可起到疏通气血、养心宁神、醒脑提神、益肾生髓等功效[8]。药物和针灸疗法共同使用,可有效改善脑部生理功能,缓解失语、偏瘫等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中医通窍醒脑法治疗,效果确切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率不良反应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很有效率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