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体育游戏插入时机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

2021-05-08周建龙

考试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高效课堂

周建龙

摘 要:文章首先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响应课程改革要求等角度入手,分析了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价值,以此阐明把握体育游戏插入时机的必要性;其次,围绕游戏类型与构成要素两个方面,研究了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选择要点;最后,结合课堂导入、课堂互动、课堂训练以及课堂小结四个阶段,提出了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时机把控建议。

关键词:体育游戏;高效课堂;运动意识

一、 引言

在全面推行核心素养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新时代下,做好小学生德、智、体、美等能力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核心目标与主要方向。同时,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原则,注重小学生体育运动热情、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也已是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共识。基于此,有必要对“把握体育游戏插入时机,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这一话题展开探究讨论。

二、 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作用价值

从本质上讲,游戏是一种满足人类休閑娱乐需求、帮助人类形成愉悦情绪的身体活动,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相伴而行,具有智力性、娱乐性、竞技性、规则性等多种属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将游戏活动、游戏元素以合适的时机插入小学教育当中,既有助于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阶段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地投入课堂学习当中,也有助于学生在特定游戏情境中获得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逻辑思维、自控能力等多种素养的锻炼提升。

在此基础上,体育游戏将常规游戏与体育运动、体育文化、体育项目结合起来,既可被视为人类社会游戏体系的重要分支,也可被视为体育教育中常用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以游戏为媒介,进行多种奔跑、跳跃、投掷等多种活动的练习,并实现手、足、眼、脑等部位的协调运作,从而达到脑力运动与体力运动相结合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看,把握科学合理的时机,将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能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综合提升,帮助学生更顺利、更灵活、更充分地掌握运动技能,树立体育精神,获得身心成长。

综合来看,做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插入融合,是贯彻落实“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体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化解传统体育教学枯燥沉闷、效能低下等弊病问题的合理方法。所以,正确把握体育游戏的插入时机,实现体育游戏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是极有必要的。

三、 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选择要点

做好体育游戏的科学选择、科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若选择设计不当,即便教师已把握到了良好的插入时机,也难以获得符合预期的游戏应用效果。从目前来看,体育游戏有多种类型,如按游戏条件划分的室内型、室外型,按游戏性质划分的动力型、静力型、智力型,按游戏机制划分的规则型、自由型,按组织形式划分的单人型、双人型、多人型,按游戏目的划分的技能型、娱乐型、文化型,以及按主体关系划分的合作型、竞争型、对抗型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上述游戏类型的多样运用与合理搭配,以确保所选游戏与插入时机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明确了解体育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形式、情节、规则、目的、场地、器具等,并做好协调性、充分性的选择准备,以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

四、 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时机把控

体育游戏类型多样、形式多元,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可把控性与应用灵活性,因此可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结合既往教学经验与相关学界研究来看,可主要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插入时机设置在导入、互动、训练以及小结四个阶段。具体来讲:

(一)在课堂导入阶段插入体育游戏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若体育课堂的导学效果不甚理想,将很难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进而对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阻碍。对此,将体育游戏插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导入阶段,为学生提供出更加趣味化、多感官的教学刺激,能使学生从“待机”状态中解脱出来,以更主动、更饱满的情绪面对课程知识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游戏导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应做好前期的学情分析工作,通过交流询问、教学观察、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认知特点、实际需求,并据此进行游戏类型、活动形式、教学模式的科学选择与合理设计。这样一来,才能切实达成课堂与学生在游戏方面的“供需匹配”,确保学生顺利地形成学习动机与运动热情。

例如,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青少年儿童是“天生的观察者”,其对事物的举动、变化十分敏感,且乐于进行相应的模仿行为。在生活与教学的实践中也发现,学生经常会自主组织和参与角色扮演、“过家家”等趣味游戏。由此,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模仿动物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学袋鼠跳跃、学螃蟹横行、学恐龙奔跑、学鱼儿摆动,从而在激发学生运动愉悦感的同时,使学生完成基本的热身准备,为其正式参与课堂训练程序夯实身心基础。

(二)在课堂互动阶段插入体育游戏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也是保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时期,部分体育教师固守于“等级观念”之中,将自己视为课堂的掌控者、权威者,倾向于采取严格化、单向化的教学管理方式,要求学生做到“听而不问”“信而不疑”“绝对服从”。这样一来,一方面会导致体育课堂陷入枯燥沉闷、僵化死板的消极氛围当中,并逐渐建立和激化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在长期性的被动地位中丧失学习兴趣、淡化运动意识,形成依赖、畏惧、抵触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对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并将体育游戏插入其中,能充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体育教师可与学生进行“123木头人”的课堂游戏:由教师与学生轮流担任蒙眼的发令者,其余人员则尽可能快地由起点向终点行动。在此过程中,发令者可自由说出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并随即转身。这时,其他人必须保持静止姿态,一旦发现有人在动,就可判定这个人游戏出局。然后,待所有未出局者达到终点后,宣布本轮游戏结束,并要求出局者进行唱歌、讲笑话等“小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促使师生处在平等的课堂地位中,将教师转化为学生眼中的“大朋友”,并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互动氛围。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成长,实现规则意识、反应能力、肢体协调性、肢体控制力等多种素养的有效强化。

猜你喜欢

体育游戏高效课堂
体育游戏对寻甸县仁德二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其应用分析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