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2021-05-08杨竹
摘要:火情的发生不可预知,而在一些公共活动区域内突发火情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消防措施或消防防控意识,很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建筑消防设施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展开探讨,结合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定义及重要性,具体分析检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尝试性探讨可运行的解决措施,为建筑消防安全系数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消防设施;建筑;检测结果
分类号:TU892
引言:
消防工作的开展始终是以预防为主,防消共建为基本理念,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定时、定期、定点的对于消防设施进行安全检测,以便在突发火情时,能够有效开展防控灭火措施。而在实际生活中,消防安全项目的检测工作已经逐步从政府转移到企业手中,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定义及重要性分析
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灭火系统,一类为安全疏散系统,两类共同作业,达到消防安全的目的。然而在对于国内消防设施产品及质量安全的检测报告中,经常会出现消防设施完好率不足的情况,甚至在一些地区,完好率一度低于25%,导致消防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开展,进而导致火情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提高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保证群众人身安全健康刻不容缓。
而提高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的主要方法,就是定期、定点、定时开展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检测工作,确保消防设施处于有效状态,进而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消防设施也自然而然的发生更新迭代的情况,新的设施与旧的设施的更迭,新设施与旧系统能够有效同时运作等都是检测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以避免这些问题被忽视而导致火情发生无法有效灭火,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建筑消防设施可以细化为很多类,如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栓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各司其职,发挥作用,才能够在危险火情内指导人们快速疏散,控制或消灭火情, 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自动报警系统
自动报警系统可以看作是建筑消防设施当中的“神经系统”,通过不同火灾报警器的有效运作,能够在不同场合中及时的发现胡庆,发出信号,尽快通知人们疏散,达到保障生命安全的目的。
而在自动报警系统的检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报警器超期服役,我国国内的国产探头一般情况下使用寿命在三年到三年半之间,但是很多建筑内的自动报警系统,往往都伴随着建筑,一用就是十几年,存在严重超期的情况。第二,在日常检修工作中,也存在不维护、不清洗的情况,导致报警器无法及时准确的工作,常常延误信息发布,形成重大火灾安全隐患。第三,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并未实现24小时的有效运作,往往存在上班开机、下班关机的情况,导致下下班后形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要从三个方面开展检测工作,强化检测效果。首先是通过值班记录、合格证、年检证等相关的证件内容,来分析建筑消防设施的实际情况,其次要围绕其应急能力展开分析,如停电、断水等情况下能否有效运作。最后,要围绕对应的值班员进行技能上的检测,如能够进行设备的实际操作以及具体流程的示范。
(二)自动灭火系统
自动灭火系统在诸如商业综合体这样的建筑当中设置的数量比较多,能够在火情前期达到有效灭火的效果,极大的提升了防火效果,当下较为常见的是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
影响自动灭火系统正常运作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其一,自动灭火系统,尤其是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往往有压力要求,因此层级较高的建筑往往安装也无法有效应用;其二,没有设置对应的报警阀组区域或水流指示器,没有较好的保护水系统水源;其三是水系统中管道常年没有检修清理,出现管道侵蚀的情况影响使用;其四,水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需要定期开展防水实验,根据实验测试数据来分析检测效果;其五,喷头的位置设置存在阻挡现象,导致其无法正常运作。
在检测过程中,就要针对影响其正常运作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检测,如检查试水阀处有无 排水设备、稳压系统的工作状态、对于末端试水检测系统的联动功能等等。
(三)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影响建筑消防设施有效运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际的建筑场所当中,如果实现有效的防火分区,就能够在发生火情的第一时间,完成对于建筑内人员的疏散工作,第一时间形成火情防控。
而在实际的建筑消防设施汇总,防火分区这概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楼板上下之间的防火封堵、防火分区的排烟系统的设置等等,很多设置了防火卷帘的地方,反而杂物堆积,无法有效形成升降,完成分割功能。
针对这一问题,在检测过程中,要结合防火分区空间的设置、对于设备的设置安装等进行有效检测。如排烟系统是否能够有效运作、防火卷帘是否存在变形等。除此之外,防火分区的设置,还应配备对应的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的设置水量、位置、合格證等都需要进行检测。
三、结束语
检测工作的开展往往是能够确保当下消防工作落实到位,但是周期性的检测工作中仍然会有疏漏,这就对于检测人员和检测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检测机构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质量保障制度,有效解决各种检测问题,以确保消防设施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本文仅从理论的角度展开论述,望相关工作人员继续深入探讨,提出更多的可行性意见。
参考文献:
[1]郑波 .建筑消防设施监督检查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1):198-199.
[2]张德玉.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8:91-92.
作者简介:杨竹,1988.07.20,男,汉族,吉林四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防火监督。
(北京消防救援总队通州消防救援支队,北京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