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信息处理”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1-05-08宋云娟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媒体课程思政

宋云娟

[摘 要]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偏重科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教材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甚少。本文以高校“媒体信息处理”课程为例,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探索,分析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从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开展竞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计算机课堂,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媒体;信息计算机;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4-0072-0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笔者讲授的课程“媒体信息处理”参加了“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同行们的较高评价,使生硬的计算机课程拥有了情感和灵魂。我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十分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近期,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习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力教授结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四个相统一”的工作思路,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关注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等重要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学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我校举办了“课程思政与课程育人”系列工作坊,为各科教师提供了系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了条件。

一、存在的问题

“媒体信息处理”作为我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面向全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偏重科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教师只是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甚少,一般以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对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觉悟。

在计算机教师的传统观念中,计算机课程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和理解计算机的相关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课程似乎没有关系,从而导致教学设计、案例选择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全面认识和理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科学构建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作为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形势下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课程思政方案设计

“媒体信息处理”是面向我校本科生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兼具理工类和艺术类课程的特点,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部分。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信息表示和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常用媒体的制作与设计。通过案例研究、任务驱动和项目实验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课程本身教学内容是创作和设计各类多媒体信息数据,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分析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计算机公共课堂教学,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教师是什么?古代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好地阐释了教师的职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新时代教师的定义和定位也应与时俱进。由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已今非昔比,教师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笔者深深感到:教师应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服务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任课教师能否接受、践行课程思政新理念,适应课程思政新要求,是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重要因素。立德树人,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育德意识和能力等多个方面。

1.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是基础,只有教师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从事的学科专业,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有言传身教。只有在职业道德、人格修养等方面起到榜样的作用,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2.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在一定专业意识支配下形成的对专业活动特定对象的认识,评价和行为倾向,它能对教师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对学生态度的形成和转化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并树立起教育服务意识。

3.信息素养

处在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作为完全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计算机教师,在技术层面不存在障碍,关键是要学会对信息的判断、评价和有效利用。

4.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任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成效。育德意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关注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时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意识。育德能力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过程中需具备的技能和方法。作为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计算机教师,可多读些文史类书籍,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

计算机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提升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同时,在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可见任课教师是否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觉悟,是否具有较高的课程思政能力将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科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内容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和教案设计的各个方面,以课程规划促进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媒体信息处理”课程偏重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学习,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图像、音频和视频媒体的设计与创作。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深入人民生活,提高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其“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在于教学案例素材的选取。接下来,举三个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小案例。

案例1:在Photoshop图像设计中,学习“路径文字”这一知识点时,正值新冠疫情期间。笔者设计了一份“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的样例海报。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应用已掌握的Photoshop软件知识,自由设计一幅海报。最后,令笔者意想不到的是近95%的同学们选择了相同的主题。同学们提交过来的作品都充满了爱、感恩和对生命的敬畏,令人感动。

案例2:在数字音频编辑部分,笔者选用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进行朗诵录音,后期进行降噪和润色处理,然后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混音合成。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懂得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祖国,坚定报效祖国的决心。

案例3:Premiere视频制作部分,在制作字幕特效的实例中,笔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用“裁剪”视频特效和关键帧动画技术制作文本从左往右慢显的字幕效果。这样的融合十分自然,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又能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提升思想政治境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思政元素融入生动有趣的案例中,通过思政教育树立正气,以一种无形力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满着正能量。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现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使饱含大爱精神的思政教育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计算机教学课堂。

(三)开展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竞赛

我校每学期都有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活动。笔者建议,还可以举办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大赛,评委队伍由领导、同行和学生组成。高校中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就必然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找到对应的内容。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系列公开课和教学设计竞赛活动,能激励广大教师主动将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引导教师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献:

[1]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

[2]朱美虹.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媒体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