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研究

2021-05-08苗露露李可妮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协同育人高校

苗露露 李可妮

[摘 要] 当前,各高校普遍强调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的活动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重要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但是在高校学生社团育人作用实现的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从完善上级主管部门的保障和引导机制、构建学生社团负责人选拔和培训机制、发展学生社团特色育人功能和学生社团内外协同育人四个方面创新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力量的发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4-0057-03

高校一直以来极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育人路径单一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创新育人路径,探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模式。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课外兴趣活动组织,在高校普遍存在并且具有学生广泛参与的特点,可以在课外興趣活动中发挥育人价值。近年来,由于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高校普遍加强对于学生社团育人作用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激增。主要从高校和学生社团方面进行研究,致力于发挥学生社团育人价值,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创新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的研究成果不多,所以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路径,对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

综合权威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解释,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团定义为:中国高等学校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在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管理下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这类学生组织一般具有类型的多样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管理的松散性等特性。正是因这类学生组织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多样的特性使其具备了丰富的育人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可以将育人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高校学生社团通过定期学习并探讨党的重要会议、系列讲话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社团成员不仅加深了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了解,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且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在社团活动中融入育人的因素,组织定期的理论学习和探讨,有助于强化思政课价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发展大学生综合能力

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大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助于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学生社团完全是由大学生成立、运行、管理的学生组织,在其中活动的策划、会员的管理、会费的收缴与使用以及联系赞助支持等都是由社团成员亲自参与的,大部分学校主管部门只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普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专长,但是因社会实践经历较少、实践锻炼平台不多,不利于个人长远的发展。学生社团提供了一个大学生各展其才的平台,对于当代大学生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培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高校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轨的平台,高校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将走入社会。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高校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但社会需要的更多是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社会实践经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品质,所以只有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例如,设置各级学生组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和建立勤工俭学岗位等等。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的一部分,在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在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考证、考研、就业等压力,如果长期处于紧张、压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中,会使大学生无心学习,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平台,定期参加学生社团集体活动,大学生暂时忘记烦恼和压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热爱的活动中,可以缓解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历来深受重视,大学生只有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高校学生社团育人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极大的育人作用,但是经过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虽然受到重视,但其实现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社团活动缺乏有效引导

学生社团育人作用的发挥与高校的支持和引导息息相关,学生社团本身就具有一定自发性和松散性,在缺乏高效社团主管部门有力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发展理念与学校培养目标偏离等一系列问题,更难发挥育人作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到“要坚持一体化育人”。一体化育人,在高校就是要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其作用。[1]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给予重视,并帮助学生社团解决活动经费、活动场所和活动审批等问题。但是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缺乏理念的引导,导致一部分学生社团自由发展,并没有真正发挥育人作用。要使高校学生社团真正发挥育人作用,不仅需要高校重视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经历的人进行指导。高校的党政领导、各工作部干部、专职或者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或兼职班级辅导员等都是育人的中坚力量,都可以成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深入社团开展工作,避免社团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扩大化。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指导教师配备和效用上依然存在问题。

(二)学生社团负责人缺乏育人意识

学生社团负责人的育人意识对于学生社团育人作用的发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学生社团中,负责人起到制定学生社团发展规划、管理学生社团及社团会员、策划社团活动和提高学生社团凝聚力的作用,所以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发展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社团整体发展。在高校,大部分学生因兴趣爱好加入学生社团,但也不缺乏以获得实践经历、学分、奖项等为目的加入学生社团的学生。在学生社团负责人中,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他们在学生社团工作中往往带着很强的个人目的性,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具有较高的期待,很少考虑普通社团会员是否在学生社团中获得满足。另外,由于学生社团主要是基于学生对于某项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在社团发展规划和社团活动设计中学生社团负责人主要考虑到社团成员兴趣爱好的发展,而缺少育人意识,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社团育人作用的实现。

(三)社团活动娱乐化趋势明显

高校学生社团大都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的活动课堂正是在活动过程中发挥育人作用的。学生社团活动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可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所以将育人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近年在高校的支持下学生社团活动数量增长,但是质量仍然一般,活动娱乐化趋势明显,主要表现为社团活动设计中过多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缺少育人的内涵。活动娱乐化、轻松化确实有利于学生社团会员的积极参与,有助于社团短期繁荣,但是社团活动过于娱乐化,没有内在的育人价值不利于学生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到稳定的获得感,也不利于学生社团核心竞争力的凝练。

(四)学生社团缺少内外联动

要使得高校学生社团真正发挥育人作用,仅仅凭某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社团是无法做到的。这不仅需要整个高校学生社团群体意识到其巨大的育人作用,有意识的联合起来,也需要学生社团群体与其他育人部门协调起来发挥作用。单个学生社团起到的作用毕竟有限,但是当单个学生社团与其他学生社团甚至全校学生社团结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其力量是无限的。在学生社团群体众多的创新思想的加持下,极有可能策划出大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育人意义的社团活动,并且可以使活动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另外,仅仅靠高校学生社团单打独斗所发挥的育人价值也极为有限,但是当高校学生社团与高校的其他育人部门联合起来,有意识地将社团活动与课堂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等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高校一体化育人格局的形成并发挥各方面巨大的育人价值。

三、优化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的措施

(一)完善上级主管部门的保障和引导机制

高校学生社团想要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发挥保障和引导作用,形成长效机制。首先,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应该对学生社团育人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在对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有了充分认识后,通过给予资金支持、提供活动场所和简化活动审批等支持学生社团。得到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将长期稳定发展、更具育人潜力。

其次,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应帮助学生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引导社团,并建立相关考核评价制度,保障指导教师真正参与到社团日常运行中。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期,具备一定组织管理能力但是缺少社会实践经历,且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往往目的性、竞争性强而缺少长远意识,所以在决策中容易急功近利出现失误。这就需要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并且发挥效用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作出合理的决策。另外,大学生对于学生社团育人价值的认识浅薄,在社团活动中往往忽视其育人意义,这也需要指导教师将育人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并适时的进行总结提升。

(二)构建学生社团负责人选拔和培训机制

学生社团负责人是学生社团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制定社团发展规划、策划社团活动和管理社团的重任,所以其素质的强弱、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社团工作的成效,也制约社团育人作用的实现。《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2]首先,可以选拔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社团负责人。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先进代表,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学生社团工作中考虑问题全面,具有育人意识,可以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选拔更多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社团负责人,可以引导学生社团明确发展方向,发挥育人价值。

其次,定期组织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在选拔一批具备较高素养的学生社团负责人后,必须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保证学生社团负责人群体的先进性。只有学生社团负责人始终具有先进性,才能带领学生社团长期稳定发展,帮助社团会员成长成才。

(三)发挥学生社团特色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同样也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在高校学生社团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高校学生社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学生社团更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发挥学生社团特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各个类型的学生社团普遍具有多种育人功能,但是育人效果各有侧重,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开发其特色育人功能。例如,理论宣讲型社团,可以通过对理论学习,然后结合时事政治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对理论进行通俗化解释并进行宣讲,提高社团会员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公益服务型社团,可以通过组织或参与志愿活动,培养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大学生形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四)学生社团内外协同育人

大学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高校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作用。高校具有各种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但是各方面各自发力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对各种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进行统筹和协调,使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这也就是说在高校要形成协调育人的格局。仅仅靠单个学生社团或者高校学生社团群体起到的育人作用是有限的、短暂的,要最大的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必须做到各个学生社团相互协调以及学生社团育人力量与其他育人力量相结合。在学生社团内部,各个社团应该协调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在学生社团外部,将高校学生社团实践育人与高校其他方面的育人力量相结合。可以将高校课程育人与学生社团实践育人相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各个专业课程相关内容融入学生社团活动设计中。例如:整合一些学生社团,举办集体活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或专业课程中所学的一些理论进行研討,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参与会员对所学知识现实意义的理解。在活动结束时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总结提升。这样做到学生社团内外协同育人不仅有助于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更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教党[2017]62号,[2017-12-4].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2005-01-13].

[3]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研究”课题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特点及育人机制的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9(1):61-64.

[4]李生萍.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6.

[5]李一鸣.高校学生社团育人路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97-100.

[6]张清林.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路径探索[J].社科纵横,2012(8):137-138.

(责任编辑: 张宏玉)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协同育人高校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