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34例

2021-05-08崔莹莹徐光福

武警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紫苏子主要症状益气

崔莹莹, 徐光福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形成的肝脏弥漫性病变,失代偿期会出现腹水、脾大、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临床多对症治疗,预后较差[1]。有研究发现,服用中药不但可以改善肝功能,并且能提高肝癌患者五年的生存率[2]。但临床中药治疗常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和化瘀消积等祛邪为主[3],易导致正气亏耗显著,长期疗效欠佳。2018-10至2020-01东直门医院徐光福教授肝炎门诊,以益气扶正为先,兼以解毒通络祛邪,自拟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肝硬化患者34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6~70岁,平均(47.97±12.9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胀、胁痛、纳呆食少和出血症状。查体均见胁下痞块、肝病面容和赤丝红缕。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均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给予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以重剂量补气药生黄芪为君药,意在扶正补虚,配伍活血解毒之品。主要组方:生黄芪100 g,苦参10 g,土茯苓30 g,垂盆草3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参30 g,三七15 g,赤芍30 g,茜草炭30 g,紫苏子10 g等。由东直门医院中药房制成中药免煎颗粒,温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期间须静养[11],忌劳累,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根据主要症状或体征,共分为乏力、腹胀、胁痛、纳差、出血、胁下痞块、肝病面容和赤丝红缕8个部分,评分按无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评判,总分48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或体征越严重。疗效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相关标准判定疗效。(1)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2)有效:主要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3)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5 结果

1.5.1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 治疗6个月后,乏力、腹胀、胁痛、纳少、出血、肝病面容、胁下痞块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赤丝红缕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表1 肝硬化益气解毒通络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

1.5.2 中药疗效 治疗6个月后,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显效11例(32.35%),有效21例(61.77%),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94.12%。

1.5.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2019-04-08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持续性隐痛,伴乏力倦怠,劳则加重,时有腹胀,面色晦暗。体重下降5 kg,纳差,眠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细弱。腹部超声示肝硬化;胃镜示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胁痛—气虚血瘀、毒损肝络。 徐师以益气解毒通络为主,方以自拟益气解毒通络方加减:生黄芪100 g,苦参10 g,土茯苓30 g,垂盆草6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30 g,紫苏子10 g,紫苏梗10 g,茜草炭30 g等,制成颗粒剂,水冲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期间须静养[12],忌劳累,忌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食物。2019-07-08二诊:肝区隐痛稍缓解,乏力、腹胀明显减轻,纳可,时有反酸,眠稍差,二便调,舌暗,舌根苔黄厚腻,寸关脉细弱,尺脉沉。调方:上方去紫苏子、紫苏梗、枳实、枳壳、生石膏、百合、生地,加丹参30 g、三七15 g、赤芍30 g、海螵蛸30 g、知母10 g、黄柏30 g、柴胡30 g,用法调护同前。2019-10-15三诊:药后上述不适明显好转,未见特殊不适。腹部超声:肝脏回声增粗,轮廓欠清晰。未调方,续服上方60剂。2019-12-08四诊,腹部超声:肝脏被膜光滑,实质回声稍强粗糙。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未诉特殊不适。

2 讨 论

中医无肝硬化概念,可归属为“积聚”范畴[5]。多由正气亏虚,痰瘀毒邪内生,因虚致实,虚损致积。《灵枢》道:“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明确指出了正虚生积。关幼波也曾提出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血运受阻,痰瘀留滞经络,聚而为结[6]。

徐师将肝硬化的病机概括为“气虚络闭,毒损肝络”,治疗上主张益气解毒通络。因单纯补虚,可助长邪气;一味的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有伤正之嫌,故徐师在益气补虚的基础上解毒通络,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徐师自拟益气解毒通络方,方中以大剂量生黄芪为君补气扶正祛邪。黄芪为补药之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重剂量黄芪可以促进人体干扰素系统[7, 8],还可提高白蛋白含量并纠正白球比例[9]。臣药以苦参、土茯苓、半枝莲、垂盆草、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以助气运,佐以丹参、三七、赤芍、茜草炭助君臣活血化瘀消积;紫苏子、紫苏梗、陈皮、茯苓、砂仁健运脾胃,以助气血生化;加上香附等理气之品,使气机通畅,补而不滞。《黄帝内经》云:“人卧则血归于肝”,服药期间须静养,目的是保证药物入肝血,直达病所。纵观全方,诸药合用,正气得充,毒瘀可清,攻补兼施,共奏益气解毒通络之功。同时注重顾护胃气。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10]。脾胃互为表里,肝脾相依,脾运由肝疏、脾统靠肝藏、脾升凭肝扬、脾思借肝调[11]。本方在患者胃部不舒时,以调理脾胃为先;以肝病为主时,徐师未病先防,如《金匮要略》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2]。”常以调肝理脾法,使肝脾调和[13]。此外,肝硬化患者需忌劳累,防止三劳:劳身、劳心和房劳,并保证充分的休息。身心并治,内外同施,此乃终极疗法。

本研究结果发现,34例患者采用本方治疗肝硬化6个月后,乏力、腹胀、胁痛、纳少、出血、肝病面容、胁下痞块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显效11例(32.35%),有效21例(61.77%),总有效率为94.12%。说明大剂量生黄芪补气配伍理气健脾之品,使乏力、腹胀、纳差明显缓解;三七、丹参、半枝莲、垂盆草等化瘀解毒通络,减轻胁痛,使胁下痞块渐消,面色改善。三七、茜草炭相伍,明显改善胃黏膜出血。证明此方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紫苏子主要症状益气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紫苏子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冷/热榨紫苏子油氧化稳定性及其α-亚麻酸氧化动力学探究
不同基原紫苏子及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三种紫苏子的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