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
2021-05-08周清,王春,朱坚
周 清,王 春,朱 坚
临床输血对于挽救失血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不管是内科还是外科失血患者,往往都需要借助输血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补充血容量。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1],可能产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通常是指患者在输注异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产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所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或体征[2]。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较多,如发热、过敏、溶血、紫癜、细菌污染、肺栓塞、循环超负荷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临床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去白细胞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3]。采血机构已普遍使用该技术采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提升输血安全性,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现对我院使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6-09至2020-10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4484例,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为2016-09至2018-11收治,共2345例,其中男1389例,女956例,平均(45.31±21.45)岁。B组患者为2018-12至2020-10收治,共2139例,其中男1257例,女882例,平均年龄(48.45±19.21)岁。
1.2 方法 AB两组均符合临床输血指征,按常规方法进行输血治疗,A组输注悬浮红细胞(5156单位),B组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769单位),输血过程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对开始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由临床护士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 h出现的体温升高1 ℃以上(≥38 ℃)为发热反应。出现皮疹、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喉头水肿或休克属于过敏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情况A组28例(1.19%),B组6例(0.28%),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n;%)
2 讨 论
本组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排除原发病、溶血、细菌污染所致)和过敏反应,属于免疫性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首次输血时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与所输注血液中的抗原反应,释放内生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多次输血机体产生IgA抗体、过敏体质(IgE抗体特异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4]。过敏反应输注任何血液成分均可发生,大部分患者是由血浆蛋白过敏所致,一般发生在输血过程中,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或伴有发热,重度过敏反应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最严重的可导致会厌水肿、呼吸道堵塞甚至休克危及生命。输注到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在人体血液中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如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改变,出现皮疹、发热、荨麻疹等临床症状[5]。本研究发现,A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9%,B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2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文献[6,7]报道结果一致。本市中心血站提供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采用的是白细胞滤过器滤过供血者体内的白细胞,采集后200 ml血液白细胞残留量≤2.6×106。目前相关研究表明,白细胞含量小于5×106时能有效防止FNHTR、预防HLA同种免疫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8]。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发现,异体血中的白细胞与患者输血后发生的FNHTR密切相关。此外,人体白细胞还是多种病毒的宿主,如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T-cell leukemiavirus,HTL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疱疹病毒(herpes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等[9],临床上输注的悬浮红细胞未进行去白细胞技术处理时,增加了多种病毒感染的风险。虽然临床医师在输血之前可能会预防性地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但是并不能抑制机体产生白细胞抗体,因此对FNHTR并无明显的预防作用[10]。白细胞输入后产生的HLA抗体还可能使血小板输注无效,多次输血后产生HLA抗体的概率高达50%以上,可使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降低一半[11]。去白细胞技术的临床运用能有效将血液中的白细胞滤除,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临床输血安全性。
综上所述,悬浮红细胞经去白细胞处理后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在采血时通过血袋上连接的白细胞滤过器即可滤过大部分白细胞,操作简单。目前浙江省仍有部分地区没有采用去白细胞技术,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省血液中心可向全省推广该技术。同时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等也可能会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干扰是否是由异体血液所致该反应的判断,所以必须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指南》及《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等标准。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12],不断提高输血安全性,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尽量减少和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