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关总署网站对外传播现状与建议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新闻翻译研究

2021-05-08郑继正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题词范畴语料库

胡 妤 郑继正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鉴于外媒对于中国形象的惯性扭曲和妖魔化,中国国际国家形象建构的重任落在我国各条宣传战线上,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甚至公民个人。在新一代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我国各媒体机构积极展开对外传播行动,包括打造对外传播渠道网络、研究对外传播策略、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等。其中,政府的英文网站建设是我国对外传播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中国海关总署的英文网站作为在部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建立起的业务应用系统,对内承担着政务信息公布、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职能,对外则承担着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海关形象、为对外贸易及出入境人士提供服务的职能,是中国海关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然而,正如许旦儿(2015),陈柯、方荣文(2017)等研究者指出,政府英文网站建设在版式设计、文化鸿沟、语用、译文质量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海关总署英文网站亦未能例外。

政府网站建设经历了业务系统、信息资源、政务公开、办事服务四个重点开发阶段。(1)张锐昕、王玉荣:《中国政府上网20年:发展历程、成就及反思》,《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43-50页。在相应的英文网站中,业务系统、政务公开和办事服务等板块具有相对固化的流程和设计,而信息资源中的新闻板块是各政府网站中最为多彩、最具个性、最能起到形象建构作用的板块,因此在网站对外传播力研究中具有重大研究价值。本文以海关总署网站英语新闻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海关总署网站的对外传播现状。

英语新闻编写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汉译英的过程,编译者利用一篇或几篇中文新闻报道作为源语信息,进行信息筛选、篇章重构和语言转换,最终获得英语新闻文本。虽然译文缺少完全对应的源语文本,但这并不改变国内新闻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翻译本质。同时,鉴于英语新闻源语文本的不可回溯性,本文认为网站新闻英译研究可采用描写译学视角,借助语料库统计数据,描写新闻编译者在各个翻译环节的选择,并分析网站英语新闻是否凸显了海关特色、有利于海关职能履行以及形象建构。

一、描写研究与语料库

本研究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依托于语料库翻译学,因为语料库翻译学是描写译学理论与语料库研究方法的融合。自发端之时起,其研究便具备以下特质:1.描写译学颠覆了传统译学对翻译的定义,其范畴远远超出了与源语对等的翻译文本。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指出在描写译学视域下,首要问题不是一个文本是否为翻译文本,而是它是否被视为翻译文本。(2)G.Toury,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Tel Aviv:The 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1980.换而言之,“凡是在目的语文化中以翻译的面貌出现的,或者目的语读者认为是翻译的文本,均可视为翻译”。(3)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2.描写译学提倡用关联的、系统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将翻译文本还原到真实的话语实践情景中进行分析。在此视角下,翻译研究关注译者的选择过程,“从拟译文本的选择,到宏观层面的编排,直到单句结构、词汇用语、标点符号甚至单词拼写(如美式或英式英语拼写)的选择”。(4)T.Hermans, Translation in Systems:Descriptive &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基于此,网站英语新闻毫无疑问属于翻译研究领域;同时,在源语文本不可回溯的情况下,最佳的研究途径是抛开原文而关注编译者的新闻源语材料选择、译文编排和语言表达。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开展主题词研究。传统翻译研究以内省式(introspection)、诱导式(elicitation)研究方法为主,但这两种方法或因研究者直觉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或因受试人数的限制在保障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5)参见前引注③,第2页。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研究方法被引入翻译学,因为“通过对大量文本语料的系统研究,可能可以发现此前未曾有机会发现的语言事实”。(6)John Sinclair,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目前语料库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翻译共性研究、译者风格研究和翻译规范研究等领域。本研究关注新闻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归属于译者风格研究。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个体译者的风格,但是在非文学翻译领域,译者个体风格往往隐身,而文体风格处于显性地位。本文认为特定机构的译员作为一个群体,在遵循特定文体风格的一般性规范前提下,会在机构文化规范的导引下形成群体风格。贝克对译者风格的定义是“类似于指纹的一种个性特征,通过一系列的语言特征或非语言特征表现出来”。(7)Mona Baker,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Target,Vol.12(2),pp.241-246(2000).其成因在于“翻译文本处于社会文化多元系统中,各个系统相互依存、作用,译语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和文学惯例制约并影响着译者的选择”。(8)董娜:《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痕迹研究综述与思考》,《语文学》2008年第2期,第87页。处于同一系统位置的译者群体受到相似的社会规范和文学惯例制约,倾向于相似的选择,进而形成译者群体风格。海关总署网站英文新闻编译者群体性的文本选择和语言习惯构成了对外传播的现状,通过对现状的描述、译者行为风格的分析和背后机构规范的解释,可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语料库建设与主题词编码

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方法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9)S.Laviosa,The English Comparable Corpus (ECC):A Resource and a Methodology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ranslation.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Insi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6.一方面利用相关软件统计翻译作品的类符/形符比、平均句长、高频词、具体词汇或语句结构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频率,进行自下而上的信息提取和规律归纳,对译者风格进行描写;另一方面,依据语言学、文学、社会学、翻译学理论,自上而下地进行理论假设,分析和解释译者风格形成原因。因此本研究分为语料库建设、主题词编码和分析解释三个阶段。

(一)语料库建设

本研究首先采集中国海关总署(GACC)英文网站News Room 栏目在2018-2019两年间发布的所有新闻,运用文本整理器结合人工整理,获得清洁文本,建立观察语料库(observed corpus)“GACC News”。同时采集同期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News Room栏目下的Media Release-National Media Release子栏目发布的所有新闻,以相同方式处理后建成语料库 “CBP News”。鉴于两机构的职能对等性,以及新闻发布范围(全国新闻)的对等性,CBP News构成可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us)。此外,本研究以British National Corpus(baby版)的子语料库 BNC News作为参照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用以提取两个可比语料库的主题词。BNC语料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英语语料库之一,由英国牛津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牛津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兰卡斯特大学英语计算机中心以及大英图书馆等联合开发建立,其语料在规范性和覆盖范围上具有权威性。

(二)主题词编码

观察语料库中存在部分语词,其频次(frequency)与参照语料库相比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别(或高频或低频),这部分语词被称为主题词(keyword)。(10)M.Scott,Analysis of Keywords and Key Keywords.System,1997(01),p.1-13.PowerConc_1.0可针对两个语料库(观察语料库及参照语料库)通过卡方检验(Chi-Square)或对数似然率(Log Likelyhood)计算语词的关键性(keyness),提取主题词,作为译者选取新闻语料和叙事风格的研究基础。同时,通过索引分析、词丛分析进行主题词的原文定位和类属分析。根据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通过不断积累、修改和整理备忘,对编码进行分类整合,梳理理论逻辑,写作框架就逐渐成型了”。(11)吴肃然、李名荟:《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 2期,第79页。因此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对语料库进行了主题词提取、差异性分析和对外传播现状解读。

1.开放性编码:主题词提取

格拉泽(B.Glaser)提出的经典扎根理论将采集的资料进行三个步骤的编码,第一步为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是无理论预设的、完全开放式的编码过程。本研究在开放性编码阶段,将GACC News语料库(530个语篇,形符数89659,类符数7116)、CBP News语料库(160个语篇,形符数77327,类符数5983)分别与参照语料库BNC(baby版)子语料库 BNC News(97个语篇,形符数973889,类符数40141)进行参照对比,依照关键性由高到低从主题词词表中选取前50个,如表1和表2。

表1 GACC News关键性排名1-50的主题词

表2 CBP News关键性排名1-50的主题词

开放性编码是为了在不带任何预设问题的情况下发现核心范畴,而发现核心范畴的途径是“在数据间不停比较的过程中,借助相似、相异的方式获得数据间的内部联系,从而形成范畴,再借助对比既有文献而形成核心范畴”。(12)贾旭东、衡量:《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科研管理》2020年第5期,第153页。在下一阶段,研究组根据主题词间的相关性提炼核心范畴,完成选择性编码。

2.选择性编码:差异性对比

在选择性编码阶段,经过初步关联性分析,研究组认为两个语料库中的主题词具有相似性,均可分为三大范畴——自我指称、机构职能和职能实现途径,以此作为一级编码。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国海关以及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机构介绍、职能简介等相关文献从中凝练出核心范畴,然后通过“N-grams”中包含的索引功能和词丛分析功能,返回主题词所在段落、观察主题词高频搭配进行进一步的类属分析,完成二级编码。如CBP News主题词“support”的左词丛高频搭配为“officers and agents support”,右词丛高频搭配为“support personnel”,主要用于执法过程中的人员支持,因此将其编入“执法”类属。编码结果参见表3。

表3 主题词类属编码

在二级编码过程中,GACC与CBP网站新闻的核心范畴差异逐渐显示,一方面二级范畴有所差异,另一方面主题词的指向性也存在差别。

二级范畴差异主要有两点:

第一,在 “机构职能”中,CBP News报道范畴更广,更多关注“人”与“服务”。鉴于CBP结合了边境保护局与海关职能,“边境保护”这一核心范畴不纳入比较范畴,CBP News的其他核心范畴包括移民管理、进出境监管、进出口贸易以及“其他”类属。相较于GACC News的核心范畴——进出境监管、检验检疫和进出口贸易,CBP News更多关于对“人”的关注,即“移民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进出境语境中,immigration 的词义超出中文对应词“移民”,而是泛指所有入境人员。同时“其他”类属中的“mission、service”更突显了CBP News不仅限于“报道”,也涵盖相关服务信息的提供。而GACC News的独特主题词为检验检疫,这亦属于出入境管理的传统环节,并未延展报道主题范畴。

第二,在 “实现途径”中,CBP News中多了“工具”类属,工具是实现职能目标途径的细化表达,这意味着CBP News在阐述实现途径时提供更多具体信息,而不仅止于概念的笼统表述。

各二级核心范畴中的主题词指向性也存在差异:

第一,“对象”范畴中GACC News更凸显了商品、贸易管理,而CBP News更侧重人的管理,这一点与上文“机构职能”下属二级范畴的差异相呼应。

第二,“合作”范畴中GACC News 对国际合作的关注远高于CBP News,体现了GACC对于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视。

第三,“组织/场地”和“执法”为CBP News的核心范畴,关注度高于GACC News,这一差异与CBP的边境保护职能相关。

第四,“领导人”范畴中,GACC News的主题词经索引分析验证,多出现于海关领导人与各国高层领导会晤、商谈合作事宜等语境,与“合作”范畴所体现的差异相吻合。而CBP News该范畴中的主题词散落于不同语境,无明显指向性。

3.理论编码:现状解读

选择性编码厘清了两个可比语料库的核心范畴及其差异。通过对差异的解读,可考察海关总署网站英语新闻的对外传播现状。这一解读过程即扎根理论的第三级编码——理论编码。理论编码是理论形成的最后抽象过程,确定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了所考察的社会行为背后的“潜模式(latent pattern)”。(13)参见前引注,第79页。

首先,GACC News在当前对外传播中突出海关传统职能的业务宣传,对新兴非传统职能的关注度较低。中国海关总署网站对本机构的职能介绍包含组织推动口岸“大通关”建设、海关监管、税费征收、检验检疫、商品检验、风险管理、进出口贸易统计、查缉走私、制定并实施海关科技发展规划、国际合作与交流、垂直管理全国海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对照主题词表3,英语新闻稿主要关注点在于进出境监管、检验检疫、进出口贸易、国际合作、查缉走私,除国际合作外均属于海关传统职能——监管、征税、查私和编制海关统计,而对于“大通关”建设、风险管理、科技发展规划等非传统职能关注较少。研究组对创新属类主题词“new” “development”进行词丛检索,除去国家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高频搭配为“new era”“new form”“new mode”“new system”“economic development”“common development”。 其中“new form”“new mode”“new system”“common development”指向“大通关”建设、科技发展、合作交流等非传统职能,但是对于具体的“form”“mode”“system”等缺乏追踪报道,也因此解释了GACC News主题词表相较于CBP News中缺少“工具”属类。

其次,GACC News在对外传播中注重“合作”“绿色”的形象塑造。根据此前差异化分析,GACC News的核心范畴“合作”“领导人”均指向国际合作,因此“开放合作”成为中国海关的突出形象。此外,“waste”在两个对比语料库的主题词表中成为一个特色词,该词在GACC News中出现192次,在CBP News中仅出现3次,且与传统职能管理对象如“goods”“products”存在显著差异,该词的高频出现体现了中国海关对于废弃物出入境及走私的重点管理,显示了其保护环境的重大决心,为“绿色”中国形象增色。

此外,GACC News的对外传播呈粗线条勾勒状,缺少细节描绘。前文差异化分析中指出CBP News主题词中的“工具”类属在GACC News中缺席,这意味着细节报道的缺失。这一观点在语料库数据统计中得以印证。GACC News语料库含语篇530个,形符数89659,平均篇幅约为169,CBP News的平均篇幅为483。可见,GACC News单篇报道的篇幅不到CBP News的一半。同时,据粗略统计,海关总署官网的中文新闻报道篇幅通常在1000字左右。基于GACC News篇幅普遍短于源语平行文本及目的语可比文本,可以推断编译人员在文本编辑中存在简化倾向。

最后,基于个别超高频词(如Customs)的索引分析和词丛分析,可发现GACC News的对外传播存在语言单一、模式固化的现状。研究组在主题词索引分析中发现,“customs”作为机构的自我指称在新闻标题中高频出现,且形式单一,多以“XX Customs seizes/inspects/cracks/clears…”句型出现。故研究组以GACC News 530个语篇的新闻标题另建标题语料库,检索发现上述句型出现频次高达301次,同时句型“(Vice)Minister XXX meets/attends/signs/addresses/leads…”出现频次为145次,即两种句型合计占比84.2%。此外,译文报道开篇同样存在句型单一现象。经人工统计,530个语篇中有272个语篇的开篇句型将时间状语置于句首,且句型高度一致,“On +date”句型频次高达233,“From+date (+to+date)” 句型频次达到39;另外,75个语篇以“(Recently)In/At X Customs District/House”为开篇首句句型。此两种句型在报道开篇句型中占比高达58.1%。以 “On”“In”“At”为主题词,通过“Concordance”功能在CBP News语料库中进行检索(设置大小写区分功能),发现以“On +date”为句首的句子仅33句,以“In/At ”引导地点状语为句首的句型仅20句。可见一方面译文句型存在模式化现象,编译员倾向于套用既定句型;另一方面译文句型受到母语迁移影响,与目的语的习惯用法存在差异。

三、分析与反思

在理论编码环节,海关总署网站新闻对外传播的现状特点得以昭示,而现象背后是编译人员在源语材料选择、编辑和语言转换行为中的“潜模式”驱动,即其群体风格的“指纹”印征。为了解释现象背后行为模式的形成,描写译学提出一个重要研究概念——“规范”,一方面译者行为本身的规律性构成“实然”规范,即译者实际遵循的原则;另一方面,“实然”规范是“应然”规范(社会文化系统所提出的规则、要求)作用于译者的产物。GACC News的编译者在源语文本选择、编辑以及语言转换环节均呈现一定的倾向性,该倾向性即为译者所遵循的“实然”规范,是译者因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坐标而受到不同系统因素影响的产物,探寻其背后的“应然”社会规范并反思其合理性有利于对外传播力的建设。基于上文所分析的传播现状,可透视编译人员的下列行为潜模式及其背后的机构规范:

(一)GACC News在对外传播中倾向于传统海关职能的业务宣传,体现了编译者在源语材料选择中的“保守性”选择模式

这一“实然”规范的形成源于海关系统传统观念与惯习的固化和沿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明确海关职责为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办理其他海关业务。198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正式实施,同时该《暂行海关法》废止。期间,国务院于1985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1987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对走私行为和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和处罚做了更详细的规定。此后,1989年9月10日实施《海关对我出国人员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使中国海关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此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强化监管、征税、查私等基本职能。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修正案正式开始施行,再次明确海关主要职责为监管、征税、查私和编制海关统计。因此海关的传统职能理念在机构中一再强化,形成影响译者选择的“应然”规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关职能亦在与时俱进。2008年时任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首次提出海关非传统职能的整体概念,包括维护贸易安全与便利、保护知识产权、落实区域发展总体策略等。(14)周阳:《我国海关非传统职能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趋势》,《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64页。同时海关总署网站明确指出,海关除了继续履行传统职能外,还增添了“优化服务”“风险管理”“促进贸易便利”的管理、服务理念。 事实上,根据李端阳、王志军基于世界海关组织(WCO)涉华新闻(2004-2014)主题词的追踪,WCO的关注点在于“合作”“能力建设”以及“非传统职能”。(15)李端阳、王志军:《专门用途英语主题词与社会变迁》,《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29-34页。2006年,中国海关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就“国际海关发展趋势——非传统职能对海关的影响和对策”进行系统研究,说明海关面临的新任务和承担的非传统职能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译者在源语材料选择时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增强发展意识,主动了解机构的发展趋势,并在对外传播中体现这一趋势,从而通过对外交流进一步推动机构发展。

(二)GACC News在对外传播中注重“合作”“绿色”,顺应了国家形象总体塑造规范,体现了编译者在源语材料选择环节中的“政策性”潜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海关总署网站的对外传播恰恰呼应了“山河秀美”“对外更加开放”的国家形象。编译人员的选材遵循了国家形象总体塑造规范,这一“实然”规范形成于机构的“服从”原则,有利于海关形象塑造,并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助力,值得推崇。

(三)GACC News报道的粗线条勾勒说明编译者在文本编辑环节遵循了“简化”模式

鉴于网络新闻报道不受物理版面空间的限制,其篇幅长短为编译者的自主选择,是译者风格的鲜明特征。当内容简化成为机构译员群体的稳定风格特征,可排除偶然性与个体性因素,本文认为这是在新闻系统主流规范影响下生成的机构内部规范产物。新闻,尤其是“硬”新闻(纯消息报道),以简洁、精炼为特点,是最广泛、最常用的新闻体裁。(16)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27-28页。基于通读GACC News 530个语篇,研究组判断其中有501个语篇(94.5%)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概述型、要点型导语为开篇,为典型的纯消息报道。由此可以推断,简洁精炼的“硬”新闻体裁和写作规范被GACC News编译机构确立为主导规范。消息报道的优点在于时新性和客观性,(17)参见前引注,第27页。能够及时地告知读者最新事件进展,但是其严肃、缺乏趣味性的特点难以吸引读者,会削弱传播效果。相对而言,CBP News同样以消息报道为主要体裁(135篇,84.3%),但其细节报道、背景报道篇幅较长,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同时,穿插其间的“软”新闻在导语设计上更加多样化,包含描写式、直呼式、引语式等多种形式,增强可读性。此外,CBP News语料库中含有8篇针对旅客出入境的提示、通知,凸显了其服务性质,也更能吸引读者关注网站。因此,GACC News编译者在编辑环节可适度增加新闻细节并拓展新闻体裁类型,将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纳入编辑规范,同时提供服务性细节亦可通过新闻的“接近性”价值吸引读者。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职能机构的海关总署也要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对外传播中。

(四)GACC News语言单一、模式固化的现状意味着在语言转换环节,编译人员的选择呈现“模式化”倾向

模板化的写作源自译者群体系统内部写作规范的建构,其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译者群体为寻求格式规范化、整齐化而刻意弱化个性因素;二是机构内部“师徒”传承,经验“模板”的固化;三是编译者个体为工作便利、提高翻译速度而套用其他译者已经生成的译文模板。译者群体的相互关联、影响导致个性的丧失。模板化固然简化了译者的工作,但是当读者面对千篇一律的标题、新闻开篇时,阅读兴趣大打折扣,对传播效果极为不利。无论这一规范形成的原因是以上三者的哪一个,亦或兼而有之,都亟需译者本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或管理者通过规范变更打破这一因循守旧之规范。

四、结束语

政府网站的英语新闻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传播力建设值得引起重视。基于英语新闻的翻译本质,编译人员的选择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就中国海关总署英文网站新闻编译展开研究,运用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视角及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借助语料分析软件PowerConc_1.0进行型符/类符统计、主题词提取、索引分析、词丛分析,描写并分析了海关总署英文网站对外传播的现状特点,并解读现象背后编译人员的选择潜模式及规范驱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若要进一步增强海关网站对外传播力,GACC News编译人员在新闻选材、编辑和翻译时需考虑以下要素:一是趣味性,如采用“这件‘上衣’带‘硬刺’”(18)《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于2020年8月3日。内容为青岛海关在一申报为“上衣”的出口邮件中发现10株皇后龙舌兰。等新颖的新闻标题吸引广泛读者;二是服务性,如仿效CBP News,针对节日、假期到来为出入境旅客带来最新的申报流程、注意事项及热门目的地的入境须知,吸引需求性读者;三是针对性,如结合上文建议具体展示中国海关在科技创新、“大通关”建设、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等非传统新领域取得的进展,便于WCO及他国海关组织等针对性读者获取更全面信息;四是可读性,如译文语言表述可采用多样化句式改善阅读感受。同时提高译者翻译素养,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出现诸如“From April 1,China begins to…”(自从4月1日起……),“Till May 1,for the first month with the new policy,Jinan Customs District……”(至5月1日为止,新政策实施第一个月……)等“中式英语”句式。

总而言之,本研究一方面通过GACC News英译研究,管窥当前海关总署英语新闻的对外传播现状,并为其编译提供参考建议;另一方面通过个例研究探索个性化的政府网站英语新闻研究途径,期望抛砖引玉、为新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主题词范畴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的提取与确定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0 年第26 卷主题词索引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