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5-08张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无缝全程气管

张霞

(茂名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一科,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言

气管切开术为一种临床上解决呼吸困难的常见方法,其虽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但也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良好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1]。但常规护理流程不够紧密,对控制气管切开引起的并发症及切口愈合的效果不够理想。而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则将患者行气管切开予以的相关干预视为一个整体、无缝的过程,从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护理[1],将其运用于气管切开术中,可能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有较好的效果。故本文研究了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运用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8.59±5.68)岁;原发病类型:重症脑出血18例,重型颅脑损伤13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86±5.93)岁;原发病类型:重症脑出血17例,重型颅脑损伤14例。两组以上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且所有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为20~70岁;②均为首次进行气管切开治疗;③有自主呼吸。排除标准:①颈部异常结构者;②颈部有出血倾向者;③病情危急,完全无自主呼吸者。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安排病房、病情监测、相关知识宣教、相关饮食及活动指导等。

观察组行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具体:

(1)成立无缝护理小组:按照职称、专业技能等进行综合分析,成立由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和6名责任护士为无缝护理小组,并由主管护师组长。对每个小组进行无缝护理相关概念的教学,合理排班,做好气管切开无缝护理工作。

(2)气管切开前准备:①责任护士:接到气管切开术通知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宣教,讲解气管切开的方法和过程,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消除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备皮、建立静脉通道等术前操作;②护师:严格清点手术物品,检查物品的消毒质量及有效期;同时检查环境、设备等,确保气管切开术各环节顺利进行,接到患者后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并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手术体位,并将颈前区充分暴露,时气管处于正中,保证术中事视野清晰。

(3)气管切开术中配合:①责任护士:熟练掌握气管切开术流程,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②护师:使用棉被、保温毯及加热冲洗液等方式为患者保暖,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输液状态,对有意识的患者,可通过言语鼓励等方法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及时完善相关护理记录。

(4)气管切开术中管理:由责任护士进行。①管道维护:将气管切开套管妥善固定,并确保其系带松紧度适宜,避免系带过松而导致导管脱出;②切口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周围皮肤及伤口敷料的情况,注意有无红肿、脓液,防止切口发生感染,也可采用碘仿纱布、凡士林纱布进行填压,若发现气道间断新鲜血渗出,则及时上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同时术后第二天起行切口换药2次/天,后1次/天,至切口愈合;③术后呼吸道管理:及时对呼吸机湿化瓶内添加无菌蒸馏水,保证气道处于温化和湿化状态;④生活护理:对可以自主活动的患者嘱其早期下床活动,协助卧床患者进行床上翻身活动,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切口预后;⑤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同时与患者家属建立有效沟通,理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耐心向其讲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取得家属配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情况。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切口愈合时间。②并发症:出血、皮下气肿、气管管套脱出及气管食管瘘。③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情况调查,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大于90分;一般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及满意度)采用百分数(n%)表示,组间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切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 31 22.61±1.74 24.32±1.48 3.23±0.40 4.21±0.64对照组 31 23.52±1.85 23.97±1.51 3.31±0.26 7.62±0.75 t - 1.995 0.922 0.934 19.257 P - 0.051 0.360 0.355 <0.001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为一种切开患者颈段气管,放入硅胶或金属套管,从而解除患者呼吸困难的手术,其适用范围较广,但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较高。除精准的手术操作外,有效的干预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常规护理不够完整、连续,对并发症的控制作用不大,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连续性的护理流程,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所需,从而达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有效护理的目的。故本院选用了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运用于切管切开术患者中,以期达到较好的减少并发症的效果。

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为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服务理念,其一方面展示了护理学的内涵及理念,另一方面增强了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服务理念。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更具备个体性和全面性,其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责任到人,不仅加强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还较好地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多元化需求,在患者接受到良好护理的同时也让家属放心,充分展示了现代护理服务理念[2-3]。

本研究示,干预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等手术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分析原因为两组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气管切开术,故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客观指标的差异不大,但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更加重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每一个细节,对患者病情、术况的更为清楚,且术后进行了针对性的切口护理,进一步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4]。

气管切开术虽能及时解除患者的呼吸困难,但其术后易发生出血、皮下气肿、管套脱出及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本研究示,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能有效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为全程无缝护理做好了气管切开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无缝护理工作,责任护士对手术环境和器械准备充分,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而护师则对各项操作进行补充,同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切口观察、管道维护、呼吸道管理等,有效的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此外,本研究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可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全程无缝护理不仅解决了患者生理上的需求,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还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心理护理,其护理工作更为完整连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对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运用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术后切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无缝全程气管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中小学数学教学无缝衔接的对策
丰富无缝对接机制内涵 安置帮教工作提质见效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