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2021-05-08许承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创伤性肩关节炎性

许承非

(东部战区总医院第五门诊部 保健科,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高强度的日常训练和超负荷运动是引发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以往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多采用开放手术方法与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创伤较大会使机体产生强烈应激反应,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1-2]。针对这种情况,近些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关节镜下辅助手术以及康复训练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康复。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肩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增强,从而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共40例,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人。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9~64岁,平均(44.26±3.57)岁;12例为左肩创伤,8例为右肩创伤;男14例,女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44.87±3.79)岁;11例为左肩创伤,9例为右肩创伤;男12例,女8例。两组数据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②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使用支具制动患者肩部,之后用无热量超短波治疗仪对患处进行持续照射,每天1次,每次20 min。制动过程中,指导患者活动手腕和肘关节;②肩部画圈训练。每天1组,每组10次,1次即肩部活动一圈。同时,指导患者开展耸肩训练,每天1组,每组10次,1次即肩部耸动一下;③肩关节肌肉训练。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肩关节的恢复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将训练强度不断增大,从而使患者的肩关节肌肉得到有效锻炼。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肩关节疼痛症状严重程度。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严重程度,总分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感越强烈[3]。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肩关节疼痛感消失,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有效:肩关节仍有轻微疼痛感,日常生活和工作基本不受影响;无效:肩关节疼痛感明显,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4]。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判定指标:IL-1(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处理相关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对比。由表1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由表2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IL-1(pg/ml) IL-1β(pg/m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0 72.45±4.62 24.88±3.54 63.18±5.31 21.93±3.17 80.64±5.67 27.31±5.24对照组 20 71.78±4.53 43.27±5.19 64.27±5.43 39.34±5.12 81.39±5.74 44.68±6.37 t-0.463 13.091 0.642 12.929 0.416 9.418 P-0.646 0.000 0.525 0.000 0.680 0.00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 20 8.34±1.07 5.16±0.73 2.35±0.51对照组 20 8.29±1.05 6.57±0.98 2.55±0.54 t - 0.149 5.160 1.204 P - 0.882 0.000 0.236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由表3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更低(P<0.05)。

3 讨论

临床调查研究表明[5-7],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引发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疾病:一是肩关节盂唇与前关节囊在较大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引发的关节前脱位、半脱位的影响下发生撕脱;二是用力不当或反复性劳动导致肩部受损。常规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会引发明显的手术应激反应,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体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更低(P<0.05),IL-1、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与炎症反应强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疼痛症状密切相关,说明术后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与疼痛症状。康复训练主要通过患肢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治疗,相比手术方式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从而使患者的实际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使患者肩关节的稳定性能够及时恢复和进一步增强,使出现损伤的肩部组织得到及时修复[10-11]。

总而言之,对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实施术后康复训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伤性肩关节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