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回来
2021-05-07李继林
早晨刚到门诊室坐下,莲子随后跟进来。
莲子一脸疲惫,没睡醒的样子。我让她坐下说话,一边找杯子给她倒开水。莲子说不坐了,马上要走。大姑又病了,情况不很好,得空儿赶快过去看一下。我问啥情况。莲子说,今早过去看大姑,她还睡着没起来。只说头疼,说话磕巴,流了一摊口水。她看情况不好,就赶着过来了。莲子说完就走了,说还要顺带买些馒头花卷,她家菜地里十几个铲菜工等着吃早餐。
莲子是大姑的侄媳妇,和大姑住邻居。这些年大姑平时的生活都是莲子照看着。
大姑家在沟口村,离镇街不到两公里路程。从街道南端向西拐过去,经过一座过水桥,到西山根,再向南不远处就是沟口村。一路都是柏油路,三两分钟就到。我到药房里取了一些感冒药、活血药和降压药。给领导招呼一声,就去沟口看大姑。
大姑七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沟口村老家里,哪里也不去。任别人磨破嘴皮子,就是不离开那个老院子。十年前姑父突然去世之后,慧子表姐回娘家来送丧,陪大姑住了一段时间。七七纸烧过之后,慧子要回自己的家,想把大姑接过去一起住。几次劝说,大姑不开口,最后就一句话,想叫她离开那个家,除非她死了。慧子没办法,找几个舅舅去动员,还是那句话,死活不挪窝。慧子无奈,只好独自回去。慧子二十多岁时嫁到内蒙古去,那边早已是一家子人口,离不开了。慧子走的时候,哭得伤心,比父亲突然离世时还要伤心。父亲走了,她不忍心撇下母亲一个人生活。她是大姑最亲的人,她很乐意给大姑养老送终。内蒙古那边的家里条件不错,算得上富裕,里外都是她说了算,养活老娘没任何问题,可就是说不动大姑。慧子走的那一天,大姑没有送出来。她一个人坐在东厢房里,独自抹眼泪。
慧子到镇上等公交车,顺路来医院找我。说她实在没办法,前扯肠子后扯心,不能撇下内蒙古那边的家不管。这里留下老娘一个人,只有麻烦亲戚邻居照看着。她说平时生活方面,托付给莲子,身体方面只有依靠我了。慧子说着话,一边擦拭着眼泪鼻涕。简单的几句话,夹杂在哽咽和抽泣中,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挤出来。我被慧子感染,鼻子也泛酸,陪着慧子流泪。我说表姐放心走吧,我会经常去看大姑,要是有病了,随时会过去。
慧子说,她是在等着社子回来。
社子是大姑的儿子,好些年没有音信了。社子的事在大姑面前是一个禁忌,不能提。亲戚邻居都知道,大姑这些年来一直在等着社子回家来。
到了大姑家,莲子随后也赶过来。她自己骑着电动三轮车。大姑睡在上房炕上,气色很不好。我给大姑做了检查,估计是脑梗塞复发。我和莲子商量,拉到医院里去输液治疗。大姑听见了,使劲儿摇头,说不用去了。她的声音微弱,一句简单的话语,几乎要使出全身力气才能说出来。我又劝说了好一会儿,还是没用。大姑摇头摆手,说,哪里都不去了。她的语气决绝而平静,丝毫容不得别人改变。莲子哽咽着,突然捂住口鼻冲出上房。我听见莲子在院子里抽泣了一会儿,接着给慧子打电话。我拿出药盒,把感冒药和活血药、降压药分开来,放在两个瓿篮里。大姑的炕上有两个瓿篮,里面放着她常用的小物件,针线、眼镜、剪刀、钥匙链之类。最多的是她每天要服用的药物。她怕分不清楚,吃错药,把每天要吃的药放在一个瓿篮里,把感冒拉肚子之类不常用的药放在另一个瓿篮里。一个瓿篮就在她伸手可及的地方,另一个瓿篮远一点儿。过一会儿莲子进屋里来,说慧子的意思是,最好能到医院里住院治疗,万一不行就先在家里输液,她会尽快赶回来。我说这样也行,就回医院里去拿药,顺便给领导请假。看来这几天我得守着大姑。
先给大姑输了一瓶甘露醇,接着续上一瓶血塞通。大姑的精神稍有好转,睁开眼睛看着我,想要说话。我把头靠近大姑的脸。叫慧子来,大姑说。我说已经叫了。大姑就安静下来,闭上了眼皮,很累的样子。
中午时分,莲子用木盘端着饭过来。两大碗一小碗,洋芋面片子。大碗上面飘着绿色的韭菜和红红的油泼辣椒,小碗里只有韭菜。我帮着把饭放在炕桌上。莲子找了一只碟子,从地上一只小瓷坛里夹出一些咸菜。我扶着大姑坐起来,莲子在大姑身后垫上被子和枕头,端着小碗给大姑喂饭。大姑只吃了两口,喝了几勺饭汤,就摇头不吃了。她的额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说真香。我也附和着说香。莲子说香了就多吃一些,又要过去端饭。我忙说不再吃,已经很饱了。莲子也不客气,收拾了碗筷。莲子叫我去东厢房睡一会儿,她照看着。
我有些困,顺了莲子的意思到东厢房里睡觉。
大姑家的院子在沟口靠近北山根下的台地上。原来这个院子在村庄的中间地带,许多人家的院子在更加靠近山沟里面的台地上。村里人家的光阴逐渐殷实起来之后,开始搬离原来的老院子,迁移到相对平坦一些的沟口外平地上,新建起了房屋院落。大姑家没有搬迁,到现在就成了村庄的边缘。这里比村子的其他地方高一些,显得不合群的样子。村子里的水泥硬化路也没有通到大姑家门口。硬化路只通到莲子家的院门口。从莲子家门口到大姑家门口还有一道近三十米长的斜坡。站在大姑家门口的土坎上,可以看到整个村庄,也可看到村庄外很远的地方。中秋时间的阳光明晃晃照耀着,天空蔚蓝幽远,没有一丝云彩。远处的山坡上绿草依然茂盛,院子外几株老柳树柔长的枝条在微风里悠然荡漾,枝叶间传出几声细碎的麻雀的啁啾声。两只老母鸡在大门旁的荫凉里安静地卧着。前些年,大姑养过猫,也养过狗。那时候院子里很热闹,现在只有两只鸡,气氛有些寂寞。大姑说喂養猫狗费气力,喂不动了,只养两只鸡。剩下的饭菜倒掉太浪费,养两只鸡帮着吃掉,还能收几个鸡蛋。我来看大姑时,她总是给我炒几个鸡蛋吃。大姑家的鸡蛋保留着土鸡蛋的香味,我爱吃。市场里买的鸡蛋,从来没有那个味道。大姑有慢性胆囊炎,不吃鸡蛋。除了招待亲戚,剩下的鸡蛋都给了莲子。院子里靠北一排三间瓦房都是三十多年前的建筑,一间上房,两间厢房。老式手工瓦,瓦沟里积满了青苔,分辨不出颜色,整个屋顶一色青黑。木格玻璃窗,略显小气,原木色门板,泥土墙壁靠近地面的地方有几层老式手工砖。一切都显示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印记。建造这栋房子的时候,大姑和姑父正当年轻力壮。那时候大姑家的房子在村子里算得上阔绰的。几十年过去了,这栋房子现在看上去小气而陈旧。就像大姑日渐衰老的身躯,有些摇摇欲坠的迹象。姑父去世后,没有人上屋顶去维护,有些瓦片破损了,到秋雨季节,多处漏雨。两边山墙外也因为雨水冲刷和不断泛碱,泥坯大片脱落,墙也开始坍塌。大姑叫莲子找来两个泥瓦工,花三天时间把屋顶重新翻修一遍,两边的山墙也维修一新。村里有人背地里说闲话,一个老棺材瓤子,还准备活几十年吗?前年,村长找大姑,说可以把老房子直接拆掉,村里负责盖两间新房子,砖木结构,铝合金门窗,一新到顶,不要一分钱。只要大姑同意,很快就找人来盖房子。大姑盯着村长看了一会儿,说不要村长费心,老房子住惯了,怕换新房子睡不着犯病。村长说不动,换支书,又换镇上的领导去劝说,都不行。镇上的领导说,这老太太得过病,怕是脑子坏了,油盐不进。大姑不理会任何人,别人还在屋里坐着,她自己出去门外土坎上晒太阳。村长没办法,来医院里找我,说政府有政策,农村危房改造,叫我去劝说大姑搬房子。我知道说不动大姑,就说表姐很快就来接大姑去内蒙古养老,不用领导操心了。村长信了我的话,没有再去找大姑换房子。转眼又拖了两三年,大姑还是在老院子里住着。好在大姑家院子在村子最边上,衰败坍塌的样子,没人在意。听说几次上级来人检查,没有走到那里就返回了。
大姑平素干净整洁,从那一年得了脑梗塞之后,脑子受了损伤,对收拾家里房子的事开始淡忘。除自己住的那间上房和东厢房之外,西厢房和厨房里基本不再进去,成了杂物间,好长时间都不打开门去看一眼。但东厢房却是她每天必须打扫拾掇的地方。这间东厢房我非常熟悉,我多次在这间房里睡觉。在我的记忆中,这间房子没有变化过,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房子里空气新鲜干爽,没有长期关闭的房子里那种潮湿霉变的味道,像每天都有人住着。房子很小,十几个平方米,一面土炕占据了大部分地方,炕上铺着蓝白相间的条格床单,两床被子折起来放在炕后面,墙面用白灰浆涂刷过,有些地方白灰浆脱落了,露出灰黄的泥土色。靠近炕面围了一圈墙布,蓝底碎白花,用图钉钉在墙上。玻璃窗上有贴过窗花的痕迹。地上一只老式木桌,上面放置一摞书籍,大部分是高中学生的课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书页卷曲得厉害,书脊大都破损了。还有几本小说,比较新一些。旁边一只圆形闹钟,淡蓝色铁皮壳,边缘油漆脱落了几片,现出铁锈。闹钟的指针停止在八点四十分。几十年过去了,这间房子里的摆设放置从来没有变化过,永远停留在那个早已逝去的时代里。
东厢房的炕一直热着。
拾掇这间屋子,是大姑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她煨完上房的炕之后接着煨东厢房的炕。不论冬夏,只要她睡的炕热着,这边的炕也就热着。即使三伏天气,大姑也要睡热炕,一两天不睡热炕,她的老寒腿就发作,酸困痛疼,受不了。大姑煨完炕之后,进屋子里清扫。她把叠着的被子拉开来,重新叠好,抻出笔直的棱角来,用一块绣花苫布盖在上面,放回原来的位置。她跪着用笤帚清扫炕上的灰尘。她扫得非常仔细,生怕漏掉一星灰尘;床单在她的笤帚下舒展平整,看不出一丝皱褶。大姑退到地上后,看一看被子和床单,稍有不如意,她就重新上炕来,把刚才做过的事重复做一遍。然后把木桌上书籍重新摆放整齐,用抹布擦拭干净桌上和闹钟上的灰尘。打扫地上时,先要均匀地洒一些清水,等地面上潮湿时再清扫,不能有尘土扬起来。要是天气晴朗,大姑总是把门帘搭起来,门开着,让阳光照进房子里去;阴雨时,就把门合上。东厢房是大姑生命里一个不能割舍的地方。大姑打扫东厢房时,姑父默默看着,有时看得心里酸涩,悄悄走到院子外面去,蹲在土坎上抽旱烟。时间久了,姑父劝说大姑,不要费心思了。大姑不说话,定定地盯着姑父看,姑父受不了大姑的眼神,慌乱地走开。大姑不回应姑父,也没有停下来要做的事情。姑父拗不过,习惯了,不再劝说,有时还帮着大姑煨炕,大姑要煨炕时,姑父帮着去背填炕(方言,煨炕用的燃料。树叶植物根茎草屑之类的混合物)。晴朗的天气里,姑父会把炕上的褥子、被子、床单一股脑撤出去,搭在院子里铁丝上晾晒。炕洞里积满炕灰之后,大姑用锄把炕灰掏出来,姑父用竹篮提出去倒在肥堆上。大姑半辈子的光阴消耗在那个院子里。原先,除了去地里干活儿,有时候还到镇街上去赶集,买一些衣服鞋袜日常用品之类。姑父去世后,大姑几乎没有走出过沟口村。需要到街上买的东西,都托付给莲子。地里的活计干不动了,大姑把田地承包给别人耕种,自己只在门口种一小块菜园,填补吃喝。她一个人吃不了多少,大多都送给莲子和其他邻居。
我劝说大姑,叫她跟着慧子去内蒙古。大姑说,我走了,社子回来就没家了。我只好作罢,不再提。
社子比我大两岁。我们是亲表兄弟,但我和他很生疏。我们不属于同一类人,智商性格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他的聪明在附近出名,文静又好学,很少和别人说话交流。他是老师批评学生和家长教训孩子所要对比的典型形象。他除了过年时来我们家走亲戚,给几位舅舅拜年之外,平时从不和我们来往,也很少和别的同龄人来往。大姑和姑父给予社子厚望,只等着社子考上大学,光耀门庭。社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学校里总能考出好成绩。社子在县城最有名的中学里上高中,受到所有老师的赞誉。暑假里,社子不会像我们一样到田地里帮父母收割庄稼。大姑不让社子干农活儿,只让社子在家里读书学习。社子在东厢房里看书学习的时候,家里其他人走路时都踮着脚步。大姑像一只罩窝的老母鸡监视着家里的其他人,姑父的一声咳嗽都会引来大姑愤怒的眼神。临近高考那一年寒假,慧子带着孩子来娘家,当时孩子不到三岁,好动得不得了。有空就跑到东厢房里去找舅舅,社子喜欢小外甥,撂下书本,逗孩子玩。大姑看见了,心里不快,看管着不让小外孙到东厢房里去。但总是看管不住,一转眼小孩子又跑过去了。大姑心里窝火,想叫慧子带着孩子早点儿回内蒙古去。慧子本来要住到过完年才回去,最后看不惯大姑的脸色,提前回内蒙古去了。姑父不舍女儿,对大姑不满,老两口儿偷偷闹情绪,在社子跟前又装得一团和气。等到翻年社子终于考上大学之后,一家人心里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先前的那些不悦才慢慢消散。姑父特意去了一趟内蒙古的慧子家,委婉地表示对女儿的歉意。慧子说能理解老娘的心思,换了她也会那么做。她也希望弟弟顺利考上大学,她的脸上也有光彩。
社子考上大学那一年暑假,特意来我家串亲戚,每个舅舅家都去了。父亲说,按照老规矩,外甥考中了,必要来娘舅家道喜,娘舅家要隆重接待,还要披红掛彩,表示祝贺。有啥比外甥考中大学更光彩的事情呢。长辈们提前准备了红包,各自悄悄揣进社子的口袋里。社子略微推让,然后收下。社子那一次在我家住了一晚。父亲特意留下社子,叫晚上和我睡一炕,好好给我传授一下考大学的秘诀。父亲在考中大学的外甥面前显得猥琐卑微,说话的语气里充满谄媚的味道。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理解父亲望子成龙的愿望,但我知道社子一夜之间不会让我变得聪明起来,我只想摆脱累得叫人绝望的农活儿。白天帮着父亲摞麦垛,父亲在麦垛上摞,我在下面用长木叉挑着麦捆往上扔。摞到收顶时麦垛将近四五米高,近二十斤重的麦捆,我几乎没有力气扔上去。勉强吃完晚饭,我就困得眼皮直打架,等不及把头靠上枕头就睡过去了。那时我才上高一,觉得距离高考还很遥远。不记得社子和我说了一些话,或者压根儿没有说话。从那次以后再也没有见过社子。
关于社子的事,后来有几个说法。一个说法是,社子上大学时,结识了一个外国女人,跟着出国去了。另一个说法是,社子强奸了一个女同学,被告发,判了无期,在很远的地方服刑。还有一个说法,社子非常聪明,在大学跟着教授搞秘密研究,属于高度机密,任何人不能接触。现在某个神秘的山洞里搞研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人知道。姑父也许知道一些,或者也是啥也不知道。社子上大学后,一年没有回来,再过一年还是没有回来。前一年还写过几封信回来,后来就音信全无了。姑父曾经去找过一次,回来后啥话也不给别人说。只要别人提起社子,姑父立马走人,不回一个字。大姑是不是从姑父那里知道一些情况,也不清楚。大姑和姑父一个态度,不愿意别人说起社子的事。我一直觉得大姑和姑父保守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姑父去世之后,关于社子的秘密只有大姑知道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姑父欺骗了大姑,留给大姑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期望,而所有的真相都被他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姑父去世后,大姑的生活逐渐变得散乱。老两口儿相互扶助着还算平稳,突然间走了一个,日子就过得东倒西歪。慧子陪她过了一段时间后回家去,留下大姑一个人在那座老院子里过活。慧子每年都会回来陪一段时间,毕竟时日有限,更多的日子需要大姑一个人熬过去。大姑原来花白的头发很快全白了,眼神也日渐模糊浑浊。姑父的三年祭日纸烧过之后不久,大姑得了脑梗塞。大姑在菜地里忙了一会儿,坐在门前土坎上歇息。快到中午时,大姑准备起来回家里做饭,试了几次,站不起来,左半身使不上劲儿。她以为是坐得太久,腿脚压麻了,自己拍打一会儿,还是没劲儿。同时觉得头痛,有些恶心。知道病了,赶紧喊莲子。莲子用三轮车拉到医院里找我。我知道是中风,开车送到县医院做CT,莲子陪着一起去。CT报告出来说脑梗塞,建议住院治疗。我也说县医院条件好,医疗水平高。大姑坚决不住县医院,她说只相信我,叫我拉回镇上医院里去治疗,好歹后果不计较。我和莲子劝说了半天,油盐不进。只好拉回到我们医院里住下输液。大姑的意识一直清醒着,只说头痛。莲子守着伺候,我叫她回去照看家里的事。她说拉屎撒尿的,男人家不方便,还是她伺候着好。我给慧子打电话,说大姑得脑梗塞,偏瘫了,得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表姐说,等她安顿好家里事情就来,叫我和莲子先辛苦几天。大姑住在医院里,我也住在医院里,有时间就过去陪着大姑说话。
那是我和大姑说话最多的一次。两辈人之间,虽说血缘上亲近,但真正的交流却少得可怜。要不是那次在医院里陪大姑,我永远不会知道姑父的真实情况。大姑说,男人看着结实,其实不如女人有韧性。从大姑那里,大概知道了姑父的一些事。姑父在去世前一年就得了病,一直隐忍着,别人不知道,他自己也不到医院里去看。姑父习惯抽旱烟,每天夜里盘坐在炕上一锅接一锅抽旱烟,满屋子笼罩着呛鼻的旱烟。他的烟锅是黄铜头,墨竹竿,玛瑙嘴,近两尺长。手掌大的烟袋里总是装满了旱烟叶。大姑适应了姑父浓烈的旱烟味,每晚都在旱烟的熏陶中睡去。姑父抽完一锅旱烟,伸出烟锅在炕头上一磕,烟灰掉在地上,烟锅还热着,烟叶又装上,接着抽,黄铜的烟锅被烧红了。等大姑睡着了,姑父披上棉衣悄悄出门去,蹲在门外的土坎上继续抽旱烟。黑暗中,烟锅中的火星一闪一闪,鬼火一般。姑父在黑暗中枯坐,眼前的一切朦胧而遥远,近处巨大的山影,划过夜空的流星,远处公路上慢慢移动的灯光。姑父习惯了这一切,他忘记了夜晚需要睡觉。有时候他会不停地走路,走出村子,走到镇街上,再返回来,有时沿着小路一直走到山顶上去。有时就在院子外门前那一段路上来回走,直到走不动了,停下来抽旱烟。天快亮的时候,姑父会回到院子里,到上房里睡一会儿,有时到东厢房里炕上睡一会儿。有几次姑父没有回屋子里睡,而是躺在门外的草垛下。大姑说,姑父究竟怎么去世的,她也不知道。她发现时,倒在土坎上,已经没气了。
大姑对得病的事看得开,说该到死的时候,谁也落不下,不该死了谁也撵不走。迟早得离开这个花花世界,活多长时间才算够呢,怕是永远没有个够。她叫莲子回去把炕煨上,东厢房的炕也要煨上,撂得时间长了,屋子里就积下寒气,睡着会伤身子。莲子答应着,说有空儿就回去煨炕,一边朝我歪嘴。和我偷着说,老人家脑子清醒得很,一点儿不像得病的样子。一星期后慧子从内蒙古赶过来,在医院里又住了一星期,送回家里口服药物。大姑的病情恢复得很快,两个月之后,就基本康复了。她不要慧子伺候她,怕耽误了那边的活计,催促慧子回内蒙古去。大姑听我的话,每天按时吃药,每早起来锻炼,在院子里走步。院子里有个泛白的大圆圈,就是大姑每早走路的痕迹。
我躺在东厢房炕上睡了一会儿,土炕微热,非常舒适,醒来时将近两点钟。我过去上房里看大姑输液,正好一瓶液体输完了,我续上另一瓶液体。莲子睡在大姑旁边,睡得很沉。我知道莲子大半夜要去菜地里铲菜,很累的,就没打扰,走出院子去转一会儿。
大姑家院子旁边有个土坎,距离大门不到二十步。大姑日常生活里,大部分时间消磨在那个土坎上。土坎后面是一块一分地大小的菜园,原来是山坡的一部分,因为取土垫圈或做泥活儿,变成了一块平整的土地。大姑就把那块土地开垦成了菜园。夏天是菜园最繁盛的时节,除了一平方米大小的一块韭菜,不到两米长的一畦葱之外,其他蔬菜都很少,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瓠子,都是三五株,没有超过五株的。开春时节种菜时,大姑叫莲子到镇街上买菜苗,每样都要,每样最多只要五株。她说多了侍弄不过来。还有一些菠菜萝卜散乱长在各处。春天到夏天,大姑热衷于侍弄菜园,遇到干旱的日子,她会给每株菜浇上几瓢水。水缸就在大门旁边墙根下。大姑和莲子家共用一口井,每次莲子抽水时都会抽满水缸,大姑用水时只需用水瓢舀出来。大姑每天在菜园里消磨很多时间,累了就坐在土坎上歇息。土坎高出菜园将近半米,旁边是通往村里的斜坡小路,土坎下面就是莲子家。土坎上有一棵榆树,树干低矮,枝杈却繁盛。一年四季,土坎都笼罩在榆树阴里。土坎看上去光滑,硬实,泛着白色,不像周围土黄的色泽。大姑在土坎上放了一块厚实的破毛毡,不下雨下雪的日子,她就席地坐在破毛毡上,朝着远处瞭望,像一尊雕塑。树枝上有时会飞来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吵闹,拉下一些白色的粪便。麻雀的粪便落在土坎上,也落在大姑身上或头发上;或者有枯草树叶随着微风飘落在旁边。大姑不在意身边发生的这些细微的事情,她的思绪不知飘到哪里去了。她能看见狭窄的村道,别人家的院子,那些长在路边的树木。她会看到通往远处的柏油路,柏油路上过往的小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自行车,以及行走的人。或许她啥也看不见了,一切只在她的想象中“看”着。这几年大姑的视力明显不行了,侍弄菜園时经常把韭菜和冰草混淆在一起。莲子知道大姑看不见远处的东西,故意问,能看见柏油路上的车吗。大姑说能看见,村长家的小汽车每天都出进跑。莲子笑着说,你娘家侄儿的小车来了。大姑说,就是的,他的小车是白色的,村长家小车是黑色的。有时候大姑坐累了,靠在榆树上睡迷糊。莲子看见就叫醒她,让她回屋里去睡,或者找一件棉衣来盖大姑身上,让她继续睡。知道大姑不愿回屋里。莲子对大姑很是无奈,她随时都留个心思,生怕老人家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了。虽然不是亲婆婆,可眼前的事情明摆着,远亲不如近邻。莲子主动承担着照看大姑的义务,不管亲婆婆堂婆婆,人老了都恓惶。
莲子经常到医院里来找我,给大姑拿药,或者说一些大姑的事情。她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来找我商量。莲子常说,看着老人家一个人孤苦的样子,心里就难过。她说人和人之间是有缘分的,她和大姑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赡养的义务,只不过名义上的婆媳,但她就是放不下这个堂婆婆。对自己的亲妈和亲婆婆也没有这么上心。她说没有人知道老人家这些年来内心里有多么煎熬。莲子说着就会抹眼泪。莲子一抹眼泪,我心里就充满了惭愧,赶紧找话题推脱过去。莲子有时也夸我说,要是没有我这个大夫在后面支持着,她一个人也撑不住。
前几年慧子和莲子都有了电话,隔几天慧子就打电话过来问一下大姑的情况。莲子拿着电话给大姑听,叽里咕噜说上一会儿。慧子说给大姑也弄个电话,方便随时说话,大姑说她学不会打电话,不要,有莲子的电话就行。后来有了微信,接通之后说话,就像面对面,方便得很。我给了大姑一个旧手机,教她用微信聊天。开始她说学不会,不想要。我把慧子的微信接通了,让她娘母两个说话,大姑有了兴趣,学了好几次,还是不太会用,经常接不通。她总是把手机放在炕上的瓿篮里,到菜园里干活儿或土坎上呆坐时,从来不拿手机。
慧子来了,没说话,先哭了一鼻子。
莲子被替换下来,赶着去自己家菜地里忙活去了。我每天过去给大姑输液体,平时由慧子看护着。大姑的病情略有好转,有时靠着被子斜躺在炕上,说话也有了生气。
我试着问大姑关于社子的事情,大姑就陷入了沉默。我不敢继续追问,怕揭开大姑隐藏在深处的伤痛。大姑侧过头,脸扭向一边,闭上眼睛,不愿意看我。我看见她深陷的眼窝里溢出两粒浑浊的泪滴,颤悠悠地闪着幽暗的光。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大姑应该知道什么,但她拒绝接受她所知道的,她一直活在自己的欺骗里。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一滴泪滑过鼻夹汇合入另一滴泪里,接着滑过眼角,滑过面颊,留下一道泪痕。
“我的娃该回来了,我的娃能找到家。”大姑低声咕哝着,像是自语,也像是给我说。
又过了几天,我去给大姑输液体,中午时吃了慧子做的午饭,有点困,就去东厢房里睡觉。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他是社子,过几天就回来了。还是原先的口音,一点儿没有变化。我剛想问,突然挂断了。惊醒来,知道是做梦。
作者简介:李继林,宁夏西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培训班学员。出版作品集《雨水》,散文集《行者》,作品入选多种选本。现为某乡镇医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