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21-05-07山东省淄博周村区人民医院255000刘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抗生素

山东省淄博周村区人民医院(255000)刘静

抗生素可分为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与天然抗生素,是由真菌、细菌、放线菌属等各种微生物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有较好的抑制或者杀灭作用。但没有哪一种药物是完美无缺的,抗生素也一样,在抑菌与杀菌的同时,还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所以,实践应用中需明确各种抗生素的使用标准,避免抗生素滥用,且要在合规使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以及临床如何合理用药,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3月~2020年9月期间选出116例服用抗生素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人,其中有男性54例,女性62例;年龄12~75岁,平均(39.45±3.92)岁;来自内科的患者有34例,来自妇科的病人有28例,来自外科的病人有43例,来自儿科的病人有11例。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②所选患者对本次试验内容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不配合试验分析的患者;②排除伴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服用抗生素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116例病人,包括所致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相应建议。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间(从12~20周岁、21~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61~75周岁等年龄段分析)的关系,以及该药物不良反应易累及的系统(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等方面分析)、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从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方面分析)。

2 结果

2.1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间的关系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年龄处于61~75周岁间的患者最多,高达35.34%。31~40周岁不良反应最少,为4.31%;其次为41~50周岁,占9.48%;12~20周岁、21~30周岁均为13.79%;51~60周岁占23.28%。

2.2 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易累及的系统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最易损伤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高达29.31%,但对呼吸系统累及率比较低,仅有10.34%。见附表1。

2.3 分析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 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抗生素是头孢菌素类,例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药物,高达39.66%。引起不良反应最低的抗生素种类是四环素类,包括盐酸四环素、氧霉素等,仅有8.62%。见附表2。

3 讨论

在临床用药中抗生素比较常见,对细菌滋生具有较强的抑制与杀灭作用,临床应用抗生素药物比较广泛,涉及各个科室,且获得的效果也比较理想[1]。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种类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应用比较多的有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而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应用比较多的有青霉素钠、氨苄西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应用比较多的是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中应用比较多的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氨基苷类抗生素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盐酸四环素、氧霉素等。但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进而危及患者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附表1 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易累及的系统

附表2 分析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

3.1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

3.1.1 过敏反应 在抗生素应用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是因抗生素药物内杂质所引起的,这些杂质在降解、分解、氧化的作用下影响机体各个系统。过敏反应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人比较少。过敏反应所表现出的症状有多种,分别是:①溶血性贫血:各种血细胞数量在逐渐减少[2]。②未分型过敏反应:表现为固定性红斑、红皮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等,引起该过敏症状的抗生素药物多是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③过敏性休克:即过敏后休克,引起该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因此,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要先做试敏,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后才可正常使用。④药物热与血清病:一旦出现该不良反应,患者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痛、血管神经水肿、关节周围水肿等症状[3]。

3.1.2 毒性反应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易引起毒性反应,而该不良反应和抗生素应用剂量、种类等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治疗指数低的一些抗生素药物,其引起的毒性反应风险要更高[4]。而毒性反应中神经毒性反应最为常见,最易引起该不良反应的药物是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其会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毒性反应严重时还会引起癫痫样症状,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1.3 特异反应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易引起特异反应,其是一种发生率比较低的不良反应。特异反应和遗传因素、病人自身体质等有关,仅有少数病人使用抗生素药物期间会出现特异反应。引起该不良反应的抗生素药物有两性霉素B、氯霉素等,这些药物进入红细胞内易引起代谢受阻,进而导致特异反应,尤其是患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症的人群,服用这两种药物更易发生特异反应。

3.1.4 二重感染 该不良反应和抗生素使用剂量有关,若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仅获得不了良好的药效,还会降低抑菌作用,进而导致二重感染。此外,不敏感细菌大量繁殖也会引起二次感染,且大量过度使用抗生素,还易引起菌群紊乱,进而增加二重感染发生风险,危及患者身体健康。

3.2 合理用药分析 要想有效降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还需注意分析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例如规范使用抗生素,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进而保证用药安全性。做好下述工作,能有效提升合理用药率。详情如下。

3.2.1 全面分析 使用抗生素药物之前,要全面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仔细研究病人的病例与过敏史,再根据病人的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症状、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药物抗菌谱等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类药物[5]。

3.2.2 不宜频繁更换药物 抗生素药物在病人体内需蓄积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杀菌作用与抑菌作用。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药物1~2日,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后就换药,易引起不良反应。

3.2.3 规范用药 除了要根据病人身体状况、病情需要等正确选择抗生素药物种类外,还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包括使用剂量、过敏试验、用药疗程、用药时间等,以便有效预防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而提升合理用药率。

3.2.4 预防性应用 在临床中,有些抗生素的使用是为了预防感染。因此,需注意预防治疗时抗生素比例控制在40%以内,若超出这个范围,易出现过量应用抗生素现象,而过量使用抗生素药物,易让病人出现抗药性,而进行真正抗病毒感染治疗时,则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失去药效[6]。此外,过量应用抗生素,也会增加感染发生风险。为此,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时要控制好用药剂量。

3.2.5 联合用药要谨慎 在临床中,抗生素联合用药现象比较常见,规范的联合用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但联合用药不合理则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因此,联合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时需掌握每种抗生素药物的指征,避免抗生素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此外,能单一用药尽量不联合用药,在单一用药起不到预期效果时再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抗生素药效[7]。例如当病人患有严重感染或者混合型感染时,需考虑联合用药,以解决单一用药不易消灭的致病菌、单一用药无法到达的感染部位,进而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4 小结

在临床上虽然抗生素应用比较广泛,起到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其也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从本次试验分析结果来看,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时,最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在61~75岁间。而最易让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次是青霉素类药物。此外,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最易损伤患者的皮肤及附件,表现为红疹、皮肤瘙痒、荨麻疹,其次是消化系统,表现为腹泻、呕吐、腹胀等。所以抗生素实际应用中,需掌握每种抗生素易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提升合理用药率,进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抗生素的故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探讨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