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尝试
——以《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例
2021-05-07张绍鹏赖晓晶徐凌云曾万勇
徐 燃 张绍鹏 熊 超 赖晓晶 徐凌云 曾万勇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互联网e+时代的全面到来,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也为提升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依托于超星集团开发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一平)——该平台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互动、资源管理、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管理端)以学习空间为支撑(教室端),整合课程资源、软件研发和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优势研发出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端);集慕课于一体的全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一平三端”的教学模式正顺应了当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的形态、解剖、分类等知识与方法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学科,是学生学习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具有实践性、形象性、经验依赖性强等特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繁杂,概念抽象难以理解,且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的性状特征复杂,同类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近缘种鉴别难度极大,往往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到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泛雅客网络教学平台可有机整合网络精品课程、在线植物资料库、手机APP应用、网络互动讨论等形式,以提供优质的《药用植物学》教学视频、图像资料、案例分析、网友互助等教学资源传播方式与获取途径,建立全新的基于“一平三端”的“人人爱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药用植物学》课程系统。
1 基于“一平”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模块设计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涵盖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两大方面的内容。抽象的概念,繁杂的知识体系,导致难以保证该课程的授课效率。目前药用植物学教材的植物形态、显微鉴别主要是配以黑白的线图;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一般在教学的演示文稿(PPT)中会插入大量的彩色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但这些图片在课堂上播放时间有限,也无法通过笔记记录。有时候学生会通过手机拍照来记录重点内容,但照片的储存和条理性都受到实际情况的极大限制。因此,对于一些植物微观鉴别内容的讲解,如雄蕊的类型、子房着生的部位很难给学生讲解。
因此,我们采用“泛雅平台”(一平),针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优化整合,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再把这三个模块按照“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对每个教学单元按照内容特点推敲选择传统教学模式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点分解,以知识点为单位设计制作微课:(1)重点生药模块:一些代表性或者本区域没有的大宗药材来源植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不太容易接触到,如人参、三七、当归、黄芪、大黄、黄芩、黄柏等(见图1),均可将教师在各地出差拍图片制成数字化图片资料、制作标本、或者拍摄微课视频并上传“泛雅”平台,供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解,以充分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植物学知识的信息量。(2)显微鉴别模块:可将老师之前的显微实验内容录制成微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解释,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掌握和了解植物微观解剖方面的知识。(3)重点难点模块: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指导老师可以推荐相应的《药用植物学》网络精品课程,供学生分享讨论及反复学习。
图1:药用植物数字化图片资料示例:当归Angelica Sinensis Radix
2 基于“教室端”的《药用植物学》导向式讨论课堂设计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或者选择与该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生活案例作为教学讨论案例。“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桃花、樱花和梅花,这三种花应该怎样鉴别?”,“树剥皮之后为什么容易死?”,“年轮是怎样产生的”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学科内涵,如果没有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初次接触一般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在提出上述问题后,需要向学生提供一定可操作的、完成任务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提供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慕课视频网站、在线植物志数据库、植物标本数据库、网络GPS定位查询网址、植物爱好者联盟BBS等(见图2),引导学生根据自主获得的网络资料,以有效地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搜寻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开展学术的互相交流及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对《药用植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探究性上课时针对设定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结果的汇总整理工作。
图2:药用植物专业数字化网站在线网址示例(部分)
3 基于“网络端”的《药用植物学》多维数字资源的自主学习设计
《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图片库》、《中国植物标本图库》等权威植物鉴别资料的中英文电子版均可在线查询,均由专业的植物研究院创立及维护,官方的专业信息比搜索百度百科更为真实严谨,是学生自主学习植物学知识的可靠来源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花器识别植物的APP如:“形色”、“识花君”、“微软识花”等也在逐渐推广流行(见图3)。这些软件的使用,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通过这些花器的识别软件,只要拍摄到较为清晰的植物照片,就可以随时通过APP进行扫描识别。而且不仅有植物鉴别的结果,每种植物还会配上与之呼应的花语或诗句,在学习植物鉴别的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实现该课程教学的文化、情意目标。例如:通过“形色”软件扫描识别一种唇形科植物的照片,几秒之内即查询到该植物为唇形科植物“宝盖草”,并且软件识别还配上了“无需春风十里,便可花开满地”的佳句,顿时给枯燥的植物识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图3:植物识别APP示例(部分)
4 基于“管理端”的《药用植物学》课堂管理及课后评价体系设计
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是“平时作业+实训作业+期末考试”,基本是线下成绩,相对单一。基于泛雅平台的管理端,则可以通过“线上成绩+线下成绩”两部分混合的评价方式,并同时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比如(1)课前评价:“课堂特点分析+任务完成+视频观看+问题提出”;(2)课中评价:课堂在线测试+参与在线讨论+课堂在线测试+课外能力实践”的评价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课堂参与和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3)课后评价: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评价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方面(见图4)。
图4:基于“管理端”课堂管理及课后评价体系流程图
5 讨论与展望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怎样在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跟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泛雅网络平台是互联网技术与新兴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环境的优势,这种全新的多味多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兴趣及乐趣。下一阶段,笔者将进一步完善《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如制作以知识点为单元的微课、结合MOOC、翻转课堂、补充题库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传统教学、网络教学及实践教学三种教学活动的学时分配比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基于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为助力学生学习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