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共享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库建设与研究
——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2021-05-07黄辰张晓菊张晶
黄辰 张晓菊 张晶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经济学、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通用课程,该课程根植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结合中国的特有国情,具有理论性强、案例多、概念复杂的特点;高职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数理和逻辑能力相对较弱。基于以上特点,急需专业老师搭建课程网络资料库,一方面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点、相关课件、案例等教学素材优化整理[1],另一方面,资料库的建设和维护能极大的贡献教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料库,有序管理课程资源。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地完成预习、课程回顾、复习等学习任务;教师根据该平台,可以节约备课时间,方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分析,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记忆难度,又为教师节约了备课时间,资料库的积累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笔者从以下几点来具体阐述课程资料库的建设情况:
一、基础概念
在基础概念部分,资料库以各章节为基础,将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做好难点解析、易混淆点的分析、图例,再配以简单的判断选择题巩固,做到逻辑清晰、概念明晰。高职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有限,在资料库的引导下,利用基础概念资源库中的素材,可以做好课前预习,课中提升、课后查漏补缺,全面提高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经济学逻辑的分析理解能力。基础概念资料库是整个课程资料库的出发点,要求做到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绝对不能出现遗漏或者错误的情况,针对易混淆的知识点,必须尽量提高多个实例进行解释,在题目的设计上也要多方面着力,让学生做到多角度分析,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暗点。该部分结合课堂派提供的抢答功能,教师发布任务后,进入抢答环节,由系统自动挑选学生进行解答并记录成绩,学生端也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分数变动,该方法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贯穿于《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始终,是该课程与现实生活贯穿的纽带。学生正是基于各种贴近现实的案例,才能产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逐步掌握基本的案例分析方法后,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从而达到课程学习的升华;另外丰富的案例也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分析,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大量案例学习,促进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提升。我们依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个章节的课程重点,并对各专业的不同情况,对大量案例进行了重构和整合。以供求关系为例,笔者按类别把它分为会计、金融、国际贸易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作为一个单独的案例分析教学项目,会计专业的案例以学生都较为熟悉的消费品牌为例组建案例库,如奢侈品的供求、平价化妆品的供求、网红零食的供求等;金融专业的案例分析库结合该专业的特点,组建基础金融产品的案例库。
三、课外调研
课外调研是课程的升华,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组建课外调研小组,学生自行分配角色,自行选题进行调研。课外调研的资料库必须做到丰富、充实、关注基本经济学问题、贴近社会热点。学生会根据小组的情况,进行选题,制作调研计划,完善调研任务,做出完整的调研小结,最后进行小组陈述。以《影响需求的几个因素》为例,笔者按把它分为六个不同的因素,每个因素作为一个课外调研的课题,每个课题又分为几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每个任务的实践来完成课题的调研,以达到因材施教、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这里的“课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手段,目的是通过课外调研达到团队合作、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进行课外调研必须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内容丰富课题。不能像在课堂上授课一样,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知识点的要求去做。课外调研可由各专业授课老师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决定,内容尽量贴近专业实际需要,尽量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参与。好的课外调研资料库,能使学生在课外调研中,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任务,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也对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测试
测试包括章节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测试环节是整个课程资料库建设的终点,也是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考核。测试库必须紧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到不超纲,不遗漏,既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一定的合格率,又要具备区分度,能筛选出优秀的人才。通过课堂派平台,做到每个测试都能自动打分,自动发布,同时对学生端进行约束,禁止复制粘贴及多台设备使用同一账号,对题目的顺序和选项的顺序进行随机打乱,防止学生之间出现作弊行为。测试的权威性体现在答案的准确度,因此要尽量剔除模棱两可的题型,做到每道题都能从课本找到相应的理论出处,方便学生巩固和复习。
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示例,通过课堂派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为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提供了可靠的知识保障,促进了互联网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改革。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降低了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难度,通过课外实践,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符合高职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规律,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和探索各类型课程资源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