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1-05-06马新玲
马新玲
摘 要: 班级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高校党组织切实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基于推进班级党支部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模式,本文通过对新疆大学班级支部全覆盖的现状调查,分析班级支部在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班级支部全覆盖的困难,提出加强班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四项对策。根本着眼点是,进一步加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 班级党支部 高校党建工作 全覆盖 规范化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党联系广大高校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提到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目前大学生班级建立党支部普遍存在低年级正式党员数量少,高年级党员流动快等问题,很难达到成立支部的要求。本文针对一些大学生班级党支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支部规范化建设的重点环节,采取对策,切实扩大高校的组织覆盖面。
1.一些班级党支部的建设状况
中组部2005年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1],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党章具体要求,还能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和机制的不断创新[2](21-23)。2018年新疆大学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工作,统筹多支力量共建学生党支部249个,实现了班级党支部全覆盖。目前大部分班级党支部仍处在初设阶段,支部作用发挥不够,组织力、凝聚力不强。针对问题,本文对推进高校基层组织全覆盖背景下的支部规范化建设现状展开调研,探索班级支部规范化建设路径,解决学生班级支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关于加强班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调研,共选取了新疆大学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理科学院、一个文科学院、一个工科学院的51个班级党支部、150名党员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41份、召开三场座谈会、了解班级党支部的基本建设状况如下:
1.1党员人数符合建立支部的基本要求。
班级党支部全覆盖工作有效推进,党的全面领导通过班级支部的建立落地落实。通过问卷发现,所有已建班级支部都符合支部成立的基本条件,但部分支部党员人数仍然处在支部成立的人数下限,党员人数为3人的支部占了29.08%,党员人数4人—7人的支部占了45.39%,党员人数不足7人的支部占到74%,10人以上的支部只有12.77%,支部力量相对单薄,个别支部因党员人数的缺乏勉强支撑(见表1)。
1.2党支部弱化和虚化的问题得到改善。
根据表2数据显示,85%的党员对班级党支部“三会一课”的评价为好,14.89%的党员对此项评价为一般;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班级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最少的为5次,最多的为30次,支部能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19年发展党员的数量显示(见表3),发展1名—3名党员的支部占36.17%,发展4名—6名党员的支部占39.72%,发展7名—10名党员的支部占12.06%,除不具备发展党员条件的低年级支部外,高年级支部能按年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通过以上数据,可见班级党支部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访谈中,支部党员普遍表示班级支部成员之间更熟悉、开展支部活动时间更好统一、“三会一课”组织起来更方便,支部的核心作用更突出。
1.3支部功能强化,与团支部协同工作。
班级党支部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与团支部协同工作,强化班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表4数据显示,79.43%的党员对班级党支部的工作模式表示满意,20.57%的党员表示基本满意,由此可以看出班级党支部工作模式得到多数党员的认可,在班级中党建带团建、党建促团建的机制已基本形成。在访谈中,支部党员表示党支部在团员推优、奖助学金评定方面会给出指导性意见,辅导员与班主任担任支部书记的支部党建、团建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
2.班級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
班级党支部作为党在高等院校的基层组织,是发挥学校党组织作用的基础,是提高班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增强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3](139-141)。班级党支部的党建模式已日趋稳定,但班级支部工作的规范性仍有待提升,支部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加强班级支部的政治功能、规范组织生活,进一步激发班级学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以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1支部活动的政治性有待提升。
支部建在班上不仅要求符合条件的班级建立党支部,还要求班级支部能够有效运作,实现相应的功能[4](87-89)。通过表5调研数据结果分析可知,班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不突出,在班级党支部工作最突出的问题调查中,制度不够健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思想引领作用不突出三个方面占的比重最大,需要进一步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
2.2支部班子不稳定,流动性强。
班级党支部领导班子队伍存在成员新、流动快、履职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按照条件,只有大四的党员与研究生党员才符合支委选举的要求。此类同学在承担支部支委工作的同时还有实习、毕业论文、考研(博)、考证、就业等多项任务,这些因素影响支委对党员活动的热情和精力,导致缺乏对支部运作的深入思考。大多数学生支委在班级支部工作不足一年又因毕业、升学等问题需重新改选,致使支部班子始终为流动状态,难以长效发挥作用。
2.3班级支部发展党员任务繁重,程序不规范。
大学生是党员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大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导致以下问题:一是发展前培养过程长而发展后教育管理时间短、难度大;二是班级支部具备积极分子入党培养人资格的党员数量少,一名培养人同时培养多个积极分子的情况普遍;三是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查,到发展为预备党员,再到对预备党员的考查及党员转正等日常事务的工作任务量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党务工作者数量有限,难免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5](29-30)。
2.4支部书记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支部书记所占比重最大(见表6),占41.13%,学生党支部书记普遍较年轻,党龄较短,缺乏超强的政治敏锐性和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时间不足、理论基础有待夯实、党性修养有待提高、党务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现状导致对支部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不足,工作效果不显著。访谈中支部成员表示学生支部书记在带领支部进行理论学习、讲党课等方面经验明显欠缺。
3.班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加强班级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党支部发挥主体作用,将班级支部打造成团结凝聚师生群众的坚强阵地和政治核心,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目前班级党支部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3.1加强支部标准化建设。
不断健全班级党支部工作制度,上级党委应对班级支部落实“三会一课”提出具体要求并经常督促检查,对党员发展、转正工作给予指导与帮助,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推进工作创新。牢固确立班级党支部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制定相关规定办法,提升支部工作效能。
在班级党支部的日常管理中做到“三规范”:一是党支部基本建设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优化合理、班子成员配齐配强,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空白点”和“盲区”得到切实消除。二是党支部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规范开展,成效明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严肃认真;主题党日和党员活动政治性、时代性、时效性强,形式多样,党员全员参与。三是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进一步规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员日常管理制度,教育党员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2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思想建设上,不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挥班级支部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求每位学生党员主动联系班级学业进展不顺利、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身心出现疾患等状况的同学,班级党支部中的教工党员对班级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制订帮扶计划。在组织建设上规范组织生活,严防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随意性,合理规划好班级团支部会议与班级党支部会议。在政治建设上,组建的班级支部具备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情感基础,能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在作风建设方面,班级支部要针对党员和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学习、考研、就业、心理等及时了解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3.3探索班级支部工作的新模式。
采取平行班级共建支部、教工支部联合培养等方式解决班级支部人数不足、培养联系人稀缺的问题。将发展党员工作与高校“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高度结合,鼓励具备党员身份的教工积极培养帮扶的积极分子学生,在帮扶前提下指引积极分子向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迈进,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6](88-89)。明确班级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各自的工作重点与交叉点,将学生党员在社区支部的表现作为党员评议的一部分,确保学生党员能在各种场合亮明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4合理选配班级支部书记。
优化调整班级支部支委并配优配强支部书记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从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班级学生党员中选出,也可以从党建、团建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出,还可以从班主任、副班主任或辅导员等高校教师中选择正式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他们了解班级学生情况,政治敏锐度更高,并能有效促进党建、团建、班建工作协同开展,带动支部顺利開展组织生活;其次,分三个层次对支部书记进行定期培训,校级负责党建工作部门可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支部书记参加理论学习,加强党性教育。二级学院系党委可根据工作实际,定期举行支部书记座谈交流会,鼓励经验丰富的优秀支部书记以讲党课的形式分享党务工作经验;再次,健全学生支部书记工作激励机制,明确学生支部书记管理归口,建议将学生支部书记工作优秀评比等奖项共同纳入学生干部的激励范畴内。教师担任班级支部书记的要在职称聘评、年底考核中设置加分项,以调动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4.结语
在推进班级党支部全覆盖的过程中,提早做好支部建设的目标规划,是有效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提。各高校在指导学生成立班级党支部的过程中,应掌握其中的规律,用科学方法指导班级党支部建设,使其作用得以发挥[7](204,196)。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01).
[2]胡玉君.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党建工作模式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13(12).
[3]王元彬,李航敏.创新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4]林娟.支部建在班上: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的途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7(1).
[5]王云鹏.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的意义与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30(006).
[6]周辉.高校班级党支部作用发挥之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
[7]刘淑香,付海军.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视界,2016,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