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赵姨娘和探春互相拒绝的言语行为分析她们之间的关系
2021-05-06刘文琼
刘文琼
摘 要: 赵姨娘,《红楼梦》中描写的荣府二老爷贾政的妾。她身份低微,生有一子一女,言行无状,常惹是生非。贾探春,荣府贾政的庶出女儿,生母赵姨娘。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赵姨娘和探春的言语行为为语料,分析她与探春的关系。
关键词: 赵姨娘 探春 言语行为 拒绝
一、理论综述
语言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思想,因此无意义的不成为语言的言语没有研究意义。有意义的语言必定会表达出说话人的某种思想态度,研究这些思想态度是如何表达、如何被听话人所理解的是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言语行为理论就是研究人的说话过程的理论。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①认为,有意义的言语行为有三层含义:1.有意义的言语行为发生的前提,是人体器官通过发声,表达出人所要表达的各种含义。因此,发音行为是言语行为的第一步。2.所有言语行为都有特定的含义,说出一句话就意味着表达出跟这句话有关的相关含义。因此,说出一句话就等于完成了一件事。这件事有可能是通知、承诺、反对及同意等不同的意义。比如,“我打算明天去图书馆”。通过说这句话,说话人向听话人传达了一个通知,得到这条信息的听话人会对这件事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句话就是施事行为。3.听话人在说话人说完以后的反应是这句话的言后行为。比如,对上面一条例子的回应有可能是:“好的,那我去图书馆找你。”也有可能是:“噢,那我们另外找时间再约。”这两种情况就是上面那句话所带来的言后行为。
拒绝,是人们对别人的邀请、请求、建议、条件等做出否定答复的行为。一般认为,在人际社会中进行的言语行为,都要遵循对对方有利、使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方法进行。一旦某种言语行为对对方不利、对方不愿意进行下去,就意味着这种言语行为在某个角度、某个方面伤害到对方的某种利益,使对方以一种防御的态度对待说话人下面说出的其他言语行为。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拒绝言语行为伤害到了对方的面子,让对方觉得后续事件不容易再进行下去。为了保证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一般说话人在拒绝时会顾及对方的面子,不直接拒绝,取决于双方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行为的难易程度。(Brown & Levinson②)
二、研究内容和语料来源
本文讨论《红楼梦》中第五十五回中探春和赵姨娘的拒绝言语行为,并以此为据,看一看探春和赵姨娘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使用的语料全部来自《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三、具体言语行为分析
整个事件的大背景是王夫人不在家、凤姐生病、无人理家,因此王夫人离家之前派孀居的李纨暂管家事。李纨性格懦弱,不争不抢,王夫人怕她管理不好家事,因此加上探春,给她帮忙。在这件事中,荣国府就相当于一个人事关系错综复雜的大公司,李纨和探春相当于跟董事长有亲戚关系的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赵国基和赵姨娘相当于与公司高层有一些关系的底层工作人员。管理这样一个大家族,就相当于运作一家大型公司。
这一回中,赵姨娘出面之前,管事媳妇吴新登家的来汇报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看探春如何应对。赵国基,是当时公司(贾府)里高层领导(探春)的生母(赵姨娘)的兄弟,因此,管事媳妇和家下仆人都看着探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按公司规定(贾府旧例),家里世代为奴(家生子)的仆人去世,赏银二十两;外头新买来的仆人(非家生子,只单独自己一人在贾府伺候)去世,赏银四十两。赵国基,是贾府家生子奴才,探春依例赏他二十两。前几回中,袭人的娘去世。作为外面买进来的仆人,袭人得到的赏银是四十两。赵姨娘不服气,来找管家的探春要说法。
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去还罢了。……”……探春忙道:“谁踩姨娘?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赵姨娘道:“姑娘现踩我,我告诉谁去!”探春听说,忙站起来,说道:“我并不敢。(探春的拒绝1)”③(653)
这里是两个语轮的言语行为。第一轮言语行为中,没有出现拒绝言语行为,而是简单地交代赵姨娘不满的原因。她认为贾府里的人都踩下她去,看不起她,对她不够好。作为当家人之一,探春立刻询问是谁欺负了赵姨娘,并表示她愿意为赵姨娘解决问题,替她出气。第二语轮中,赵姨娘没有对探春前面的说法进行拒绝,但是她带着情绪回答说欺负她的人就是探春本人,所以她没有地方去说理。听到这个回复,探春吃了一惊,站起身来出言拒绝,说她并不敢。这里是探春对赵姨娘的第一次拒绝,拒绝内容是探春没有欺负赵姨娘,拒绝方式是否认对方前面的话。在这里,探春有两个动作:1.站起身来,2.说自己“不敢”,这两个行为是放低自己的位置,因为不管怎么说,赵姨娘都是探春的生母,现在生母控诉女儿欺负她,探春相当惶恐,出言否认。作为这次话语轮的开端,这次对话比较简单,也没有正式开始说事情。赵姨娘继续往下说:
“……我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赵姨娘的拒绝1)……”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并不敢犯法违理(探春的拒绝2)。”一面就坐了,拿账翻与赵姨娘瞧,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的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女孩,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③(653)
第二回合,赵姨娘打温情牌,说自己不容易,并把自己与袭人相比较。这里是赵姨娘对探春的第一次拒绝,拒绝内容针对的是探春刚刚作出的决定:赵国基去世,给赵姨娘赏银二十两。对比前几回去袭人母亲去世时,袭人得到的赏银四十两,赵姨娘对比了自己和袭人的地位,并深深地认为,在荣府,她作为姨娘的地位还没有一个丫头的地位高。她的拒绝方式是举出例子并进行比较。赵姨娘拒绝以后没有明确提出对探春的建议,但是她的意思是很明白地蕴含在话里的:请公司领导、现任荣府当家姑娘探春多给二十两银子,起码她得到的赏银要和袭人持平,不能比袭人还少。这里的言后行为是探春的第二次拒绝。探春这次的拒绝理由是:我没有违反公司的规矩。探春拿出了贾府的旧例,给赵姨娘看并读给她听,就是为了告诉赵姨娘,按照贾府的规定,家生子的赏银就是这么多。赵姨娘的亲生儿子贾环,以后也是按照这个规矩来办,姨娘并不吃亏。
探春继续往下说:“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探春的拒绝3)……。太太满心里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探春的拒绝4)。……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了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了,那才正经是没脸呢,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③(653)。
探春的这段话里有几处拒绝,并且内容更加具体。首先,探春的第三次拒绝是针对这次赵姨娘为了赵国基的丧葬银子跑来砸场子的行为提出批评,并表示,赵姨娘不应该趁着“太太不在家”的时候跑來给当家姑娘找麻烦,言外之意是这样有失赵姨娘的身份,会给别人提供活生生的看不起赵姨娘的例子,让人笑话。同时,这句话提供了别的办法:探春建议赵姨娘不要没事找事,更不要去闹事。后面的言语行为表达了探春对不同人的几种不同的、复杂的情绪:第一,对赵姨娘的第四次拒绝:探春自己是有才的、守规矩的、能成事的人,太太对探春的态度并不差。但是由于赵姨娘(探春生母)时不时来惹点事,王夫人对赵姨娘的态度越来越差,连带着对探春也不好表现出好感和赞赏的态度。这里是对赵姨娘经常惹是生非拖探春后腿的一次拒绝加抱怨。第二,对王夫人的感激:作为女孩子,探春本来没有什么表达自己意见、按照自己想法行事的机会。现在太太让自己管家,这是给了探春表达自己的态度、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机会;第三,表达对王夫人的报答之心:探春知道太太心疼自己、自己想借管家这件事报答太太看重自己的情义;第四,批评请求行为或请求人。如果姨娘有事没事就来找自己的麻烦,作为亲生女儿,帮不帮亲娘自己都会为难。事情传到太太那里,太太体谅自己的难处,不叫自己管事,换别人来管,合府上下都会知道是因为姨娘闹的,姨娘才真正没脸。说到这里,探春已经“滚下泪来”。她这些年,就是因为有这个不着调的亲娘,做事一直不是很顺,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抵消掉生母赵姨娘给她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因此,说到这里,探春表现出了心酸。这里的施事行为是探春表明自己想要好好按照规矩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求赵姨娘放弃请求,不要拖探春的后腿。言后行为是赵姨娘知道自己理亏,没有话回答。
赵姨娘说道:“太太疼你,你越发该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他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的奴才?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来着?(探春的拒绝5)”③(653)
在这里,赵姨娘提出另一个要求,实际上也是她一直想要得到的结果:希望探春能倚仗太太的疼爱,多拉扯提拔赵姨娘和贾环。这句话同时证明,赵姨娘的关注点与探春完全不同。探春的关注点在于:太太心疼我,所以我要做出点事情来证明太太心疼我是对的,太太对我的心疼不会白费。太太会在我这里看到直接的、正面的、向上的、好的结果,我也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太太给我的机会做些我能做的事。虽然我是女孩子,不能出家门,但我可以让我的志向、我的抱负通过太太给的机会在家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赵姨娘对于“太太心疼探春”却表现出了“这一点可以利用”或者说是“这是值得利用的”的态度:太太心疼你,你正好可以对我和贾环比对别人好一点。志向远大的探春直接拒绝,而且使用反问的方式反驳。一般情况下,反问是不大礼貌的,但话题进行到这里,探春已经有点急了。同时,探春也点出了另一个尖锐的问题:赵姨娘和贾环做事不行,让人想疼也没办法。这里已经是对赵姨娘和贾环的直接批评了,施事行为是让他们以后做事靠谱一点,让王夫人有疼他们的理由。但对赵姨娘而言,就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办事能力不行,探春是太太面前的红人,所以他们才要探春给予照顾的。这是探春,一个唯能力论和唯正确论的小姐,和赵姨娘,一个唯亲戚论和关系论的姨娘,最大的分歧所在。
赵姨娘气得问道:“……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就不依你?……探春……一面哭,一面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去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了?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去?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③(654)
这里赵姨娘说话带了讽刺。在民间来讲,赵姨娘是探春的生母,赵国基确实是探春的亲舅舅。但在贾府这种大家族,庶出的子女都是妻名义上的孩子,都承认嫡母是自己的母亲,而生母的地位要看她的能力及她和孩子之间关系是否亲近。探春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思想正统,一直认为王夫人对她很好;赵姨娘,不但做事不守规矩,而且所有事情都以贾环为中心,基本上很少考虑探春的各种需求,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同时,由于眼界受限,赵姨娘、赵国基和贾环的行为也拿不出手:赵姨娘不守规矩,时不时地闹一通给探春脸上抹黑,让探春抬不起头来;赵国基在贾环面前的表现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下人,而不是舅舅;贾环经常因为做事不够体面而受到凤姐的责备。因此,探春从心底承认的母亲只有一位,是王夫人而不是赵姨娘。在这段言语行为中,赵姨娘使用了自我辩护和讽刺作为拒绝探春的方法。探春使用了反问、给出理由、批评请求人的方法拒绝赵姨娘的话。
整个辩论过程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赵姨娘和探春价值观的不同。探春一直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办事,目的是使公司按照规则正常运行并发展壮大。赵姨娘惯于民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观念,发现探春得到太太的疼爱,就要求探春为她和贾环谋利,从来都不能从大局看问题,很少为探春着想。这也是她们母女俩最大的分歧所在。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只能站在对立面,而不能并肩作战,因为她们的想法完全不同。
四、结语
《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家族从兴盛走向衰亡的整个过程。赵姨娘,作为贾府中贾政的妾,一个半主半仆的女人,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利益,把女儿的地位和利益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贾探春,赵姨娘的女儿,庶出,有才华、有想法、有志向,一心想把自己的才华和本领发挥出来,却因为自己是女儿外加有一个不太靠谱的娘而受到牵连,内心脆弱而敏感。
注释:
①Austin, J.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②Brown, Penelope & S C Levinson, S.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Goody, E. N.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③曹雪芹.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