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

2021-05-06韩咏梅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韩咏梅

摘   要: 劳动教育,是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高职院校要强化宣传动员,推动劳动教育入心入脑;创新课程设置,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尝试网格化管理,整合校内劳动教育资源,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利用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区域共建,服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方式创新,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平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找到切实可行的载体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高职院校需要统筹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工作形成育人共同体,用心把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实践育人合力[2]。

一、一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状况

自习近平同志提倡劳动教育以来,少数具有敏锐洞察力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试点研究。2018年12月15日我国教育系统第一家劳动教育研究院即“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其中36所职校被确定为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各中心将积极带动各自区域行业的职业院校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其中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实验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学校的实践做法各具特色,但从全国来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中进行研究和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还很少,不具规模,且劳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及企业的深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使劳动教育接地气,容易被接受,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探讨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具有可能性。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劳动教育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各个单位都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引导,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无序化的开展,给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统一带来阻滞效应。

二、对有关问题的分析

高职院校采用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实习实训、学生活动等有限的范围内。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老师、家长、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其中教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强度的评价分别是:劳动观念强的占35.9%,劳动观念一般的占33.2%,劳动观念弱的占30.9%。在对学生劳动自我认知的调查中发现:劳动观念强的学生占69.8%,劳动观念一般的学生占27.9%,劳动观念弱的学生占2.3%。在对家长是否对孩子进行家庭劳动教育的调查中显示:88.7%的家长重视结合家务劳动或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11.3%的家长表示无所谓,孩子能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劳动观念强的占53.6%,劳动观念一般的占27.5%,劳动观念弱的占18.9%。调查发现老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对学生劳动教育能力、劳动观念的差异性源于对劳动概念及劳动内容和劳动标准的理解不同所致。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弱化、软化、淡化劳动教育的现象就突显出来,这种现状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劳动教育被弱化。于学校而言重智轻劳,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没有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即使有也是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的劳动,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效果不显著。学校在劳动场地、实践资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大多以课堂学习为主[3](197-198),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很少安排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多以值日劳动为主。高校后勤化管理后,学生劳动的机会就更加缺乏了。

劳动教育被软化。于家长而言,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至于劳动要让步给文化课学习,尤其是城市长大的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的机会有限,大多被家长包办。由于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一些家长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孩子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家务劳动不是中考、高考的必修课,不能抢占学习时间。

劳动教育被淡化。于社会而言,传统的劳动美德被淡化,不珍惜劳动成果,缺乏感恩,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较为普遍,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4],青少年劳动价值取向和消费观都受到了冲击。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多以学习成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劳动品质素养难以量化考核。

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设为必修课,是構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需要。

一,构建理论+实践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设置系统的劳动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劳动教育也一样,融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学校劳动教育即需要开设单独的劳动理论课堂教学,更要融入德、智、体、美的教育之中,形成理论+实践的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设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同时结合专业教学构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相关的教案、教学设计等详细的教学资料做基础。实践基地可以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行业标兵所在的企业或单位相结合而开展。

二,培养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要依靠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数量很有限,教师要接受过系统的与劳动相关的哲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的学习和培训,还要具备具体指导劳动操作的实践能力,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为系统的劳动教学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专业师资匮乏,因此构建专兼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是解决劳动教育问题的关键。职业院校老师在五年内必须完成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践,因此,可以借助教师的企业实践培养兼职师资队伍,从企业、社会等机构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行业标兵、高级技师等成为兼职的劳动教育教师,请他们进校园、进课堂,讲授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职业人生,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模范就在身边,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三,建立多维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劳动教育的评价既包括教育者又包括被教育者,还包括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督导评价,目的都是考核劳动教育是否落实到位,而不是走过场应付,形如虚设。因此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可以参考教育部对“思政课”评价的指标维度。《通知》明确指出:针对不同的劳动对象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要以“三类劳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侧重于生产性劳动,体现出创造性和创新性特点,因此评价指标要考虑这些因素,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评优评先保送上级学校,推荐就业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落实《意见》精神,开设16个学时的劳动教育专题课,使劳动教育落实落地,见实效,就要强化宣传动员,推动劳动教育入心入脑;创新课程设置,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尝试网格化管理,推动劳动教育方式创新;及时总结完善,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平台。

(一)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建章立制。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如何与其他“四育”有效融合,还需加强劳动教育育人规律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分类指导。劳动教育的学科设置、教学安排、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和实施、专业保障等,都要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多样化。

1.成立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中心。

规范的组织机构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组织保障。组建学校、二级学院和班级三级劳动教育网络,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中心要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为劳动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劳动教育功能,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内容、目标,从课程设计、实施到考评,全过程贯穿劳动观念、态度、品质、知识、技能和思维等教育元素[5]。同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劳动者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2.建章立制,开展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

高职院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列为2020年度党委书记履职亮点项目,在校內建构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制定科学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劳动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在课堂、实训、课外、实习、实践、竞赛、志愿服务等方面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确保劳动教育多措而有主线[6]。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一把手的劳动教育成效考核团队,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头上劳动教育实践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学校劳动教育建章立制、描绘蓝图。

(二)整合校内劳动教育资源,搭建平台,拓宽渠道

学生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密闭可分,劳动课程体系的建构要关注到校内校外的环境和资源,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高职院校要加强劳动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以宣讲会、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与创新创业相对接。

《意见》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5]“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劳动教育,职业院校通过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是学生们未来立足职场发展,提高就业创业实践能力的必备素质。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要强调与学科和专业结合,高职院校和地方工会相结合,探索劳动模范、行业标兵、大国工匠等先进人物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学生努力学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2.与专业课程相对接。

职业院校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强化劳动素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好劳动主题教育课,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专业实训、课外活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中,注重学生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构职业院校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达到形散又神聚的效果。

3.与勤工助学相对接。

勤工助学是高校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解决生活来源服务的一大亮点,学校各个部门都会安排学生勤工俭学,因此,学校可以成立在教务处主导下的学工部、后勤部、图书馆、食堂、公寓办等多部门联动的劳动教研室,在专人指导下,采用科学灵活的原则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出力、流汗。同时把一些社会化的岗位收回来,有计划地分配给各个二级学院,开展劳动周活动,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确保劳动教育落到实效。

4.与专业实训相对接。

在实习实训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习教育,在专业实训中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使学生在实践劳动中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具备技术革新和技能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体会美好生活由劳动创造,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增强职业荣誉感,尊重普通劳动者;强化劳动观念[6],端正劳动态度,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劳动合法权益,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区域共建,服务社会。

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对既有的校内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为学校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搭建平台。

1.与社会实践相对接。

社会实践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高校要立足现实发展需要,依托各类实践活动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和引导大学生深入企业、农村和创新公司,感受和体验各类劳动者的奋斗事迹;完善专业实习,将专业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热情;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劳动乐趣,努力做到诚实劳动、辛勤劳动,不断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

2.与志愿服务相对接。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志愿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爱心社、环保协会、普法协会、电气维修协会、青年志愿者团队,要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7],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家国情怀,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使志愿服务成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新常态。

3.与社区需要相对接。

《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校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包括自然、经济、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及其他群团组织与学校所在地区的街道社区相对接,打造适合青年大学生参与的劳动教育活动。比如文明城市建设活动,端午节重阳节到敬老院或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或儿童,到所在地区的小学长期支教等,结合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地区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增强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4.与企业实习相对接。

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点是学生有大量的企业实习机会,学校要把实习课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实习企业共同细化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把劳动技能、劳动纪律、劳动安全等要素融入实习实训中,围绕实践体验加强劳动教育,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工匠精神,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5.与家庭教育相对接。

学校、家庭、社会在劳动教育中要达到同频共振,因此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劳动教育要在家、校的配合上寻找切入点,形成合力,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能力。在寒暑假中,学校对家庭劳动教育提出指导,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街道社区(乡村)等开展的志愿活动或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充分激發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热情。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关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劳动价值取向选择,因此高职院校统筹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探索适合高职的劳动教育途径,弘扬劳动文化,在全校师生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全面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深刻理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在劳动中落实、在实践中践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5.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新华网.2018-09-1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3]柳俊.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J].科技视界,2019(3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2020-03-26.

[5]王玉洁.以劳动教育书写职教发展新篇章[EB/OL].  http: //www. jyb. cn/rmtzgjyb/201812/t201812 11_123070.html.2018-12-11.

[6]周俊.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EB/OL]. http://epaper. gmw. cn/gmrb/html/2020-03/27/nw. D110000gmrb_2020 0327_4-11.htm.2020-03-27.

[7]北京丰台区用学农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养[EB/OL]. https: //www. cfsn. cn/front/web/site.indexdfshow?newsid=12631.2019-10-12.

[8]兰州石化职院成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EB/OL]. http://www. jyb. cn/rmtzgjyb/201812/t20181225_126867. html. 2018-12-25

[9]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 //education. news. cn/2015-08/04/c_128090280.htm.2015-08-04.

[10]教育部就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答问[EB/OL].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s271/202003/t20200326_434972.html.2020-03-26.

[11]宁本涛,孙会平.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EB/OL]. http: //zqb. cyol. com/html/2020-06/01/nw.D110000zgqnb_ 20200601_1-08.htm.2020-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度校级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项目编号:DZ2019SZ-10);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课题“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ZYYB2019026)。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