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类专业特色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实施

2021-05-06杨丽瑄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社会服务视觉传达

杨丽瑄

摘   要: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劳动活动具有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等价值。特色劳动教育的实现需要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着眼社会热点,注重教师引导,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确定任务难度,选择综合性的劳动任务,并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带动作用,长期来看宜多选用系列性的任务,并重视后期追踪。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服务社会中提升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成为素质硬、技能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 劳动教育   视觉传达   专业实践   思政教育   社会服务

一、研究背景

1.劳动教育的现状。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更高的要求[1]。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兴概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被反复强调,不断创新升级理念和方法。劳动教育在美德、增智、健体等方面的价值也有目共睹。目前各学校都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必修科目。

2.视觉传达专业的特点。

视觉传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重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并且在社会上拥有广泛的用途。内容包括报纸杂志排版、海报设计、宣传册设计、视频制作等。因此,视觉传达及相关专业本身就与社会服务有密切关系,将此类专业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发挥多方面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3.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的必要性。

将劳动教育独立于学科专业之外,使劳动教育形式过于呆板,内容缺乏与专业的联系,大大降低了劳动教育的效率。因而,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青年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校期间实际应用专业技能的机会不多,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的结合可以补充专业课教学重理论而实践不足或缺乏实践机会的短板。另一方面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具有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多重价值。

二、专业特色劳动教育的价值

专业特色劳动教育具有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价值。

1.专业实践方面。

(1)对在校学习理论技能的检验提升。

学生在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中,能够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实际运用到劳动实践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接触到的设计案例往往是间接的、已经预先安排好各类条件和要求的设计情景。在劳动教育中,学生接触到的是真实的设计项目,需要自主收集背景资料,与甲方沟通,理解甲方意图,需要分析其设计需求,思考创意表达,组织文案,最后还需要亲自踏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有特色的设计制作。劳动教育各方面的要求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考验学生的设计能力,更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带动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提升。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的检验,能提高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能力。

(2)引导学生合理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

在校青年虽然所学专业不同,但每个专业都是为推动社会发展而设立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因此,引导在校青年明确所学专业的价值,以及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提升专业技能、為就业打好基础,这也是学生未来投身社会、自我实现的基础。因此,在校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专业能做什么,能够帮助谁,有什么样的价值,才能更有效率地学习,更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有意识地帮助社会发展。

(3)促使学生后期学习更有针对性。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接触到的是真实的设计项目,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使后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学习效果的增强和设计能力的提高。

(4)促使学生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

学生在活动中的所感所思和在活动中的特长表现,能够帮助和促进对未来就业方向的思考和选择。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学生进一步了解未来就业的兴趣点,今后学习更有针对性,减少毕业后在就业方面的试错时间和精力。

2.思政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学生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涉及与甲方沟通的问题,但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需要亲自与甲方进行沟通交流。实践中还存在课堂上极少出现的实际制作困难,都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和克服。只有勇于克服困难,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将理想变为现实,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在校青年更应有勇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学生在实践中对困难的克服、对问题的解决,能够带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亲身参与中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

(2)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探索,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定位,离不开对社会现状的客观认识。只有深入社会实践,才能掌握实际情况,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社会实情。引导学生关注目前社会的突出问题,主动参与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劳动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及实现做出更加贴合实际的定位和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

(3)激发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校青年接受国家的培养和教育,服务祖国、回报社会是其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对自我发展、成长成才的自觉要求,也是正视自身价值、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的体现。在校青年接受国家的培养和教育,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更加主动地投身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社会实践中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奋斗意识才能促进其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更应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建立自信,激发奋斗意识,帮助其发掘潜力,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方法,根据问卷调查研究,大多数在校青年都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如何付诸行动,只有小部分参与问卷者有较明确的想法。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一种能力,更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更有效、更直接地促进社会发展。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动;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通过鼓励引导学生投身实践,有效帮助学生将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具体行动。

(4)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以真才实学促进社会进步,充分发挥青年人热爱祖国、贡献社会的正能量。在校青年社会责任感既包括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又包括对自身成长成才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专业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将个人追求和社会需求、国家需要相结合,做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机结合,承担时代使命。

3.高校社会服务方面。

高校具有为社会发展、为改革开放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专业特色劳动实践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符合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服务人民,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学生只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才能真正依靠自身专业特长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三、专业特色劳动教育如何实现

1.将专业学习内容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任务。

视觉传达类专业开设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数码影像设计等多门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有非常广泛的选择范围,可以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进度,选择适合学生现阶段专业特色的劳动任务。

2.着眼社会热点,强化思政教育。

着眼于社会热点问题,保持专业实践的时效性和吸引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认识,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促进他们理解、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能力对现状起到的推动作用,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奉献社会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投身到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实践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确定任务难度。

劳动任务的确定应符合学科建设的课程安排进度,选择符合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和难度适中的任务。难度适中的活动能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进步,难度太高的任务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大一学生适合选择绘画类的劳动任务,例如教小朋友画画或到街道社区或农村画墙绘。高年级学生适合制作宣传页、设计海报、影视编辑等任务。所选择的任务应该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经过自身努力或教师指导能够完成,才能使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到自身的成长,获得满足感。

4.注重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从行动上感染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成长;从教学上提高学生能力,解决在劳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激发和凝聚在校青年的力量,让他们成长为可信、可为和富有创新、奉献精神的青年群体,帮助他们完成人格塑造和职业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5.不同年级学生组队参与,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带动作用。

在劳动过程中发动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可以加强高年级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深化思考和认识,发挥高年级学生巩固提高和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双重作用,强化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6.综合性任务,多专业学科合作完成。

实际工作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完成任务。在劳动教育中,有很多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综合性任务可以锻炼学生跨专业合作能力,为以后工作中的交流协作打下基础。例如:设计专业与电商专业合作,可以完成网店开发建设任务;设计专业和医学专业合作可以制作抗疫防疫的宣传页和视频;设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合作可以完成软件界面设计的工作。需要多专业配合的综合性劳动,能带动学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带给学生更大的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7.采用系列性任务。

劳动教育是长期性的实践活动,设计专业具有系列特色的劳动教育可以形成对社会和学生更长期的影响。随着活动的推移,影响力度和范围会越来越大。例如,学生先进行摄影类的劳动实践,随着对软件的学习掌握越来越熟练,后期再进行修图类的劳动活动,学习版式设计、文案创意类课程,可以使用之前修好的照片进行海报或宣传页设計。系列性的任务能够增强学生对劳动任务的熟悉度和使命感、价值感,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认识理解。

8.重视任务后期追踪。

重视劳动教育活动的后期追踪,一方面后期追踪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劳动所带来的变化,增强价值感,另一方面部分劳动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些滞后出现的问题,需要学生关注后期发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改进,同时培养学生的长线思维,避免养成虎头蛇尾的不良习惯。

四、结语

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解决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实践中更清晰客观地了解社会现状,检验和提升在校青年的专业素养和时代担当。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还可以将学生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将高校青年和社会现实情况相结合,将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投入需要帮助的人群或需要解决的问题那里,发挥青年学子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将学生价值观塑造、专业技能培养和社会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服务社会中提升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成为素质硬、技能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

[2]赵家.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分析[J].艺术科技,2018(07).

[3]谷丽娜.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及培育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6.

[4]翟飞格.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作用研究——以南京市5所高校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88.

[5]翟维静.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社会服务视觉传达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