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勤俭节约”主题教育的缺失与匡正

2021-05-06徐兆宏方长明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题教育缺失

徐兆宏 方长明

[摘要]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将劳动教育和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渗透到课程内容及德育评价体系之中。新时代,让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随之相匹配的现代社会文明理念深深扎根在青少年一代的心坎上,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提升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 勤俭节约;主题教育;缺失;匡正

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绵延可谓血脉相连,与时俱进。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发挥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不仅能帮助人们积累宝贵财富,而且促进社会以精神动力书写历史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凭这一法宝战胜了诸多艰难险阻,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主题教育有利于倡导健康的生活消费理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完善独立的人格,促使个体全面发展。但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充裕,一股奢侈攀比之风悄然而生,大有愈演愈热之势。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此深感忧虑。道德与法治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有时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想有所为却受到教材缺位、家长越位、社会错位等难以操控因素的制约,显得处处被动,无法有效作为。为此,笔者从现实的缺失和未来的匡正谈谈加强初中学生“勤俭节约”主题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期得到课程专家的重视、家长的监督和社会的正视。

一、教材缺位:点水蜻蜓款款飞

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三个年级六册教材,笔者做了统计,七、八年级各八个单元的10课20个框题的内容直接或间接阐述“勤俭节约”这一主题教育的一处都没有;九年级上册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大致有两处:第一处是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题“延续文化血脉”第二目“美德万年长”中“阅读感悟”栏目,节选了明、清时期朱用纯的《朱子家训》一段古文阅读,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凸显勤俭节约美德所承载的文化力量,并以此来佐证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第二处出现在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框题“正视发展挑战”第二目“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资源日益短缺的当代,需要树立资源节约意识,走绿色发展之路。遗憾的是,九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的7课14个框题同样没有正面涉及这一主题内容。

由此观之,学生在初中三年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的“勤俭节约”主题学习内容所占比重可算是忽略不计。教材的编写可能受课程标准条条框框的影响,笔者也反复阅读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第2小点,涉及“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主题内容,但在第三部分内容目标中并未加以实质性的贯彻落实,这可能是导致教材此方面内容编写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勤俭节约”作为与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直接关联的内容载体,不应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基本价值观念构成是有机统一的整合体,其养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尤其是直接对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以贯之地加以强化与渗透,再配之其他德育阵地的坚守,才能形成全面育人的合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从幕后走向台前,以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波及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2013年初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光盘行动”倡议,从城市到乡村,得到全民的热烈响应和鼎力配合,大家不忘“舌尖上的节约”,用实际行动做出积极的回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2020年8月,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这表明党中央当前着力解决这一道德危机,实现文化守正的决心、态度。作为与时俱进的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之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在课程标准的修订上,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率先作出努力,而不是点水蜻蜓款款飞般定位模糊、主题缺位。

二、家长越位: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现实的状况是,由于父母的越位包办,“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非但没有得到强化,反而弱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讲,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鼓励只生一个孩子)政策以来,家庭人口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多子家庭中“吃了上顿愁下顿”“老大穿旧的衣服老二穿,缝缝补补给老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期待让不少家庭渐渐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主观上来说,各个家庭为了不让独生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事无巨细地照顾好孩子的一切,使他们从不缺少什么,逐步娇惯成他们花钱大手大脚,做事喜欢讲究排场的坏习惯。我行我素、养尊处优、相互攀比的风气在他们身上常有体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而且家长的成人观与成才观也发生了偏移。

笔者曾对所工作的区域学校做过深入调查,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进行,具体如下表所示,调查结果值得我们警醒与反思。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庭对孩子持勤俭节约教育态度的只占极小的比例,父母生怕呵护不周到而让子女在学校遭罪或被人瞧不起。当然,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日趋丰足,我们倡导的节俭节约优良传统和生活作风已经逐步内化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责任坚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意志历练,并非要学生去过苦行僧的日子。我们冷静思考一下也会觉得,孩子的成长不正如室外的树木,不经历春夏秋冬的轮回、风霜雨雪的考验,怎么会长成参天大树。父母的越位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环境与历练,而父母的消费等观念关乎着孩子未来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与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越位,让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的开发受到严重的限制,健康生活的方式和能力、为人行事的底线思维、艰难困苦玉汝以成的历练机会均有所短缺。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将弱化孩子生存和发展潜能,使得独立完整的人格很难得到充分滋养,最终弊远大于利,不得不进行纠偏归正。

三、社会错位:乱花渐欲迷人眼

节日期间,“苏大强”的不少服务区成了网红,随即全民皆网的互联网空间中挑起一拨家乡服务区吐槽的“口水战”,社会选择性的宣传无疑助长了豪华奢侈大比拼的不正之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决策和部署,全社会需要倡导勤俭生活、勤俭办事、勤俭做人的工作作风和生活风尚,更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教育全体社会成员牢记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倡导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决纠正讲排场、摆架势、显阔气的行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新目标。其中,第三个目标提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宏观的新目标进一步凸显人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笔者以为,要实现未来的“新目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们要着力解决因社会错位而引发的“温水煮青蛙”式道德滑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而这一道德危机首先表现在认识错位。那么,新时代、新生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没有过时?道理越说越清,真理越辩越明,应当在全民大讨论中,形成主流价值取向。其次,要解决行为错位。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加快的今天,必须用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方式去治理浪费资源、盲目跟风攀比等社会乱象。德润人心、法安天下,不能让个别处的阴影遮挡社会公平正义的光芒。

四、课程补位:成由勤俭败由奢

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治家当以勤俭节约为本,治国乃以艰苦奋斗为实。因此,认识到“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历史兴衰、朝代更迭的雄浑和悲怆。

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作为国家意志和利益体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及统编教材的编写很有必要去补强这一主题教育内容的空缺。总之,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相匹配的现代社会文明理念深深扎根在青少年的心坎上。

首先,要做好课程补位工作,要做好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衔接工作。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语文、历史、班会、劳动等课程的主题内容的对应联系,形成有效的课程沟通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通学科壁垒,扩大课程一体化育人的互補效应。

其次,形成课程涵养的“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核心价值观构筑的宏观体系。不同年级主题内容在教材中的构建,由浅入深,由表入内,螺旋式上升,渐进式强化,充分发挥教材的纽带作用,将课程意识及时转化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

最后,还要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作用,将能力素养方面的考查与升学方面的考试合二为一,引发学生对民族、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思考,自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历史重任。同时,通过课程评价的引领,将思政课教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素养要求落细落实。

成于勤俭奋斗,亡于奢靡消沉。小到家庭,大到邦国,这都是颠破不灭的真理。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从来就是发展所要遵循的根本之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如果我们能在教材缺位、课程补位中寻找契合点,在家长越位、社会错位中寻求平衡点,相信初中道德与法治“勤俭节约”主题教育一定会绽放绚丽色彩,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会全面提升。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课题“中学政治课:价值辨析与引领的教学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0JSQZ012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主题教育缺失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幼儿园主题教育背景下的环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