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

2021-05-06吴常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

内容摘要:微学习也被称为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有别于系统的课程化学习形式,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现如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点,各大职业院校也愈发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职业院校势在必行。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能够很好地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把握碎片化时间,帮助高职学生掌握优秀文化内容和精髓。

关键词:高职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 移动学习平台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微学习背景下,人们能够很好地把握碎片化时间,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吸收更多知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与时俱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年学子成长,这些都是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应用的积极意义。

一.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创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合适的微学习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发展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应职业教育新发展的移动学习平台,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1.强化新媒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不仅需要依靠其本身的魅力,更需要借助优良的传播形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网络媒体等新型传承模式,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微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形式,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开拓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径。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打造出来的良性平台,发挥微学习背景下的传播优势,扩大教育覆盖面。

充分掌握高职学生的特点,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2000年之后出生的,他们是互联网下成长的一代,具有个性张扬、思想独立等特点,此外,他们能够坦然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性,然而对于充斥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还没有足够的辨认能力和抵抗能力。因此,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通过搭建相应的学习平台,规范学习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注重新平台、新资源和新体验三者联动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如何让当代学子自觉接受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要在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原则的基础上,与互联网联合在一起,找到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传统方式和载体,开发适合互联网且贴近高职学生思想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精品。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努力拓展传播载体,依托腾讯视频、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充分发挥手机、电脑、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碎片化学习功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不受时空限制传播的目的,努力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资源受限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通过大数据掌握他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不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制度,通过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微学习的基础上一定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微动作,比如按钮操作和鼠标点击这些细小的动作,建立相应的平台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获取知识;要充分挖掘微观资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内容挖掘开展教育的点,方便学生开展学习;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互动,在相应的平台上搭建互动平台,打破师生互动的时空限制。

二.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创新开发

1.开发新的教育资源,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何保证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伟大、善良和美丽,很容易被今天的孩子们所接受。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科学的体系。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的《中华传统优秀教育发展方向》有27篇系统全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论文,每一篇都由视频微课堂主持。形成了一系列的视频微课程,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节目的重要资源,走进课堂。我们还出版了《尊重精神家园——表彰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表现》教材。这些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教学,对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理想人格,认真践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

2.搭建新的教学平台,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1)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推广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与网络时代紧密结合,如何在网络上传播优秀文化。学生准备的传播媒介接受发展适合互联网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为满足高校学生的思想需求,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我们将中国传统优秀教育的内容转化为27门“结构紧凑、高度集中”的微型课程。

(2)借助湖南微校网、腾讯视频、校园微电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拓展媒体,充分发挥手机、电脑、终端智能手机的分段学习功能,实现互动、时事、时空的界限,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教学要消除教学资源瓶颈,提高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向和普及文化教育的效果,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影响。他们手机上的每一个话题都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打开最后一公里的障碍。

(3)深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革,采取“蓝墨水云课程”的混合教育模式,确保教育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准确实施教育设计,密切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习“三个缩影”学生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文这是一种微动作,通过按键操作、鼠标点击等简单的微操作,让学生学习资源、测试、工作,完成集体任务。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3.要突出新的文化体验,解决融合问题

要根据学校特点,找到切入点,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所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和实践一个具体的文化主题。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会议,整合辩论、演讲、论坛、文学、微视频、互联网、互联网等教育,以及传统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在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1.了解当今新媒体特性,发挥其传播优势

文化的传播不仅在于其内容,还在于其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效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新的媒体形态应运而生。例如,微信、微博、客戶端等以“一头两微”为代表的“微产品”比比皆是。它们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不同于媒体时代的“微观世界”,也在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思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形成新的方式和新的心理获取信息。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传播领域社会领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开放互联网创造的良性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青少年中普及的优势,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做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2.根据学生特点,挖掘学习潜力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是伴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公司成长起来的“电子一代”或“读图一代”。他们喜欢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但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西方外来文化糟粕的错误价值观却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习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全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网络阵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仁爱、以人为本、诚实正义的时代价值观,“和谐和谐”教育教学用现代有效的网络手段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互联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如今的高职学生热衷于移动网络,同时也依赖于移动网络,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移动网络且时间较长,十分偏好网络社交与娱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充分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智能手机、微型平板电脑和学习机是平台的硬件组成部分,高质量、完善的学习内容设计是平台的软件组成部分。

结语: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搭建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手机、电脑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及,无线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以及流量资费的大幅降低,微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搭建了相应的学习平台更能够规范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尤其是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更是能够有效监督他们开展学习,真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使传统优秀文化能够真正发挥出它在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雨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2]吴常果.基于微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构建理论基础初探——以提升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为目标[J].科技风,2019(10):68.

[3]林宗朝.职业学校学生的智慧学习架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

本文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第十七届院级课题“基于微学习的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的终结性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HJY18-1911)。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