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

2021-05-06曲超卢安

关键词: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

曲超 卢安

摘    要:课程思政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手段。文章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思政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思想政治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实施手段,并通过在“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所提出方案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新时代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则在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即立德树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思政”概念,它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不同的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了不同的解读。高德毅等认为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张威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从培养人的视角,立足课程建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人格健全与价值引领[3]。柳逸青等认为专业知识是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或客观法则,这些知识本身是人创造的,因此,专业知识必然渗透着人的主观性和相应的人文精神,必然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4]。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课程思政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包含着共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各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由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引导者;课程思政是一种隐式的教学方法,并对思政受体——学生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

发挥好专业课思政育人的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出明确要求[5]。所以,高校必须要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的各个领域,内化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内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6]。

二、 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為高等教育工科专业中的前沿学科一直走在各专业发展的前列,无论招生规模、发展速度都名列前茅。做好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知识与品德并重的高科技人才。但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师资队伍重学术、轻思政,政治工作能力不强。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受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集中体现在所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方面,其结果是高校把育人的重点转移到具体学科的人才培养上,这就导致了专业课教师只要负责将专业知识教好即可,育人工作成了思政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特有任务,专任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学科建设中,忽视了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政治觉悟的提升。

其次,学科分支细,课程理论性强,不利于思政建设。计算机属于工科专业的前沿专业,教学内容多、更新速度快,课程抽象性、逻辑性较强,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内容理论性、实用性较强,与传统学科差距较大,与思想政治工作直接相关性差,思政元素融入较难。

最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弱,思政教育抵触心理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强,人文素养偏低,实用主义思想较重,政治敏感性较弱。与此同时,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就业成为主要的学业指导方向,学生更看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即使对于正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学习积极性依然不高。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索

科学的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课程自身的专业知识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融入课程之中,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还能丰富专业课自身内涵,挖掘其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学功能[7]。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所面临的困难同时也为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计算机专业中实现科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从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来看,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并非专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而是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一定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保证课程思政工作不变味。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方式包括:第一,以报告、研学等方式组织专业课教师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思政储备;第二,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外出调研,向课程思政工作成果优异的单位学习,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技巧;第三,以学科前沿、社会热点为导引,组织讨论思想政治理论在其中的体现,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深挖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内部联系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其实施基础为各专业课程,实施手段为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其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入思政元素,也要防止引入过多,将“课程思政”变成“思政课程”,同时,思政元素的引入也必须自然,避免过于突兀。从课程性质看,计算机专业课程属于工科课程的范畴,与时代前沿紧密相连,因而在哲学层次上属于最优秀的人类思想,是先进思想的价值体现,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能够有效融入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从课程内容看,计算机专业课所讲授的是先进的思维方式、方法论、技术和工具,其来源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因而能够在历史、政治、经济等角度对课程内容加以剖析,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

(三)调整思政教育方式

任课教师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内涵、完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巧,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考虑达成专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是否愿意接受思政教育。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既要讲求“有所言”,又要讲求“不尽言”,时刻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在作业方面亦可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来加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研究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動了解思想政治内容。

四、“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与掌握设计和应用数据结构的主要方法,培养其对算法的计算复杂性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为其独立地设计算法和对给定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所提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加以实施,取得的经验如下。

(一)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结合。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辨明学科的研究方向、掌握科学思维,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明确课程思政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伦理道德等。

(二)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

根据现有的“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教学应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将抽象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从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的思政内容融合方式,并以该方式为指导,建立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相关联的融合矩阵,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关联矩阵,使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清晰地结合起来,并应能在教学大纲制定的同时将课程思政内容明确地加以反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定内容固定下来。该课程部分课程思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三)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思政主要以被动思政和主动思政两种手段实施。

被动思政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融入了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入思政内容。该方法根据关联矩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该方式以任课教师为主体,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思政能力和思政储备,且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氛围和节奏。

主动思政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开放性作业和实验等课后任务,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资料搜集,根据任务内容的引导使学生主动了解预设的思政内容。该方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通过教师巧妙设计的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自行学习思想政治内容。例如排序算法部分安排作业“将美、中、英、法、日、德、澳等国在2018年的GDP总量用学过的各种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在最短路径算法部分安排实验“分别从北京、广州、昆明计算到拉萨的最短路线,并说明青藏铁路的重要性”等。

(四)反思及改进

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其爱国主义思想,使其坚持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形成积极的三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内容、手段只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方式。因此在每学期课程思政实施结束后需要对本学期的思政效果、思政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和评估,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参考。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主要以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施教主体的效果评价。主要是指课程组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研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思政内容、思政融入点和思政方法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价。

第二,受教主体的效果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包括接受程度、思政效果等内容,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实施。

五、总结

计算机作为高等教育前沿学科,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培养有知识人才的同时也要求注重对其品德的培养。通过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政治教育,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以“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为例,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张威.通识教育: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

[4]柳逸青,王鑫,刘晓,郑芬.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 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6).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2.

[6]李超.浅析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与专业课育人深度融合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

[7]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猜你喜欢

数据结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TRIZ理论在“数据结构”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