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初探
2021-05-06王亭亭
王亭亭
摘 要:“任务型”教学可有效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并解决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学模式陈旧和课时有限等问题。作为“任务型”教学中的第一步,教师在“前任务”阶段的任务设计中,应明确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并根据各个细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既有良好操作性和真实性,又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任务,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美文学课;任务设计;教学目标
一、英美文学课“边缘化”困境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我国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与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地位不相称的是这门课程的“边缘化”困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英美文学课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1],而人才市场的需要则强调对学生技能型、实用型英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外贸英语、英语口译等比英美文学更受学生的追捧。二是英美文学课程自身也存在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陈旧等诸多问题。
王守仁教授就曾直接地表明英美文学课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的模式[2],这种课堂模式通常是教师罗列文学史知识点,再对选读作品中的单词和句子进行解释,这样一来,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学生学不到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更无法培养对文学欣赏的兴趣。
三是英美文学课不断压缩的课时与英美文学作品体量日趋庞大的矛盾。在汹涌的经济浪潮中,各高校的外语专业增设了各种实用性更强的课程,而文学课的课时被一再削减,且教材内容基本都以20世纪50年代为结束点,导致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大量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对于以上问题,“任务型”教学法能提供有效的改进。“任务型”教学特别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罗列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作品,这样可有效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设计理想的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润色语言意识和独立欣赏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促进其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有能力也有兴趣进行独立的文学欣赏和批判。
所以及时发现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尝试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任务型”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作用在数版英语课程标准中都得到了肯定,因此,本文将讨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尤其是任务设计方面的应用和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中的任务设计畅想
简·威利斯(Jane Willis)在其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中将任务型教学分为前任务、任务周期和语言聚焦三步[3]。教师在前任务阶段介绍主题并导入任务,任务周期阶段由学生执行任务,准备任务完成报告并做出报告,最后在语言聚焦中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的执行情况并对难点进行操练。其中确定主题并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决定性一步,任务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主题和目标,才能设计出既有良好操作性和真实性,又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任务。
以英美文学课为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文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4]。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可以把这个总目标细化为诸多小目标,并根据各个小目标来设计任务。
(一)在《傲慢与偏见》的“朋友圈”里培养阅读和欣赏文学原著的能力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佳作,也是文学课的必学作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欣赏到这部小说的精华并非易事。由教师来带领学生“精读”其中的节选既费时也很难让学生对作品有完整的认知。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的目标就是培养阅读和欣赏原著的能力,结合小说“在二寸象牙上细细描画”的艺术特点,教学的主题就被设定为“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欣赏奥斯汀的出色的人物刻画”。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确保真实的情境,这个章节的学习任务被设计为发一条“傲慢与偏见”的朋友圈。任务的具体要求是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以小说人物的身份和口吻用小说原句发朋友圈,组员们也以相应的人物身份在朋友圈下评论,最后各组展示朋友圈截图并对扮演进行打分。因為朋友圈和评论都必须使用小说中的原句,这个任务首先保证了学生必须细读原著,而不是通过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来进行“速读”。其次,角色扮演需要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性格、语言等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要熟悉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展开符合原著的朋友圈互动。最后,微信朋友圈本就是年轻人钟爱的一种交际方式,将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现代的社交媒体相结合,能让学生更轻松地融入真实的情境中,也让他们对任务充满兴趣。
(二)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星期五肖像画”中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不少学生在小时候就已经读过这部小说或是其改编版本。但是大部分人对小说的欣赏仍停留在鲁滨逊坚强勇敢、自力更生的层面。若从后殖民批评角度去解读,会让人看到小说中浓厚的殖民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任务时,教学目标就应侧重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结合小说中的殖民意识,把教学的主题设定为“从文本细读学习‘后殖民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
由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并未开设专门的西方文论课程,所以在任务导入阶段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先认识“后殖民批评”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教师可选用小说第14章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原著中对星期五的描写给他画一幅肖像画。这时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星期五容貌的异常之处,根据小说中“长且直的黑发”“宽阔的额头”“薄嘴唇”“非扁平的鼻子”“健康的橄榄棕的皮肤”[5]的文字描述,学生画出来的星期五并不像一个典型的黑人,而处处带有欧洲白人的特征。这个有趣的发现让学生顿时对小说产生了细读的兴趣,这时教师再简单介绍后殖民批评理论,就能帮助学生用全新角度研读熟悉的作品,而教师开展的“肖像画”的细读其实就是一次后殖民理论运用于作品研读实践的示范。
在学生对于后殖民批评理论和运用方法产生兴趣并有所了解后,教师再布置本节课的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找出其中的殖民话语并分析其影响或目的。任务成果以PPT的形式在10分钟内进行课堂展示。此任务既保证了学生对原著的充分细读,又让他们体验了文学批评的乐趣和方法。
(三)在“布鲁姆课”中了解西方文学及文化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也因晦涩难懂而被誉为“天书”。若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这部“天书”中的选段,并解释其中的某个词、句,不仅不能提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反而还会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既要控制好任务的难度,也要保证任务的趣味性。教学目标可以定为了解西方文学和文化,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爱尔兰著名的“布鲁姆日”(Blooms-day),可将本节课的任务确定为“在《尤利西斯》的指导下过‘布鲁姆节”。
《尤利西斯》讲述了男主人公布鲁姆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在都柏林街头游荡的故事,为纪念这部伟大的作品,人们在每年的这天以通俗化再现或体验《尤利西斯》里的布鲁姆的经历,“布鲁姆日”由此而产生,现已成为仅次于爱尔兰国庆日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了让这本“天书”不再晦涩,结合“布鲁姆日”的传统,教师也尝试了“布鲁姆课”,学生被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布鲁姆日”的展示。学生可自由选择展示的内容,但必须在展示后简单介绍其在原著中的出处和相关内容。
从以往两届“布鲁姆课”的效果来看,这个任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作出的展示涉及到小说中的服饰、饮食、啤酒、地标建筑、俚语等诸多方面。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仅阅读了小说,了解了作家,还收集了与主题相关的爱尔兰及都柏林的风土人情资料。这个任务“了解西方文学和文化并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就此达成。
(四)多媒体线上课程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完成
任务型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主动并且有目标地进行英语学习。但是在保证任务布置并完成的同时,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仍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完成。线上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料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尤其是课程中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和作家简介,完全可以在线上课程中通过纪录片、慕课、传记电影等形式多样且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针对每个教学内容设计的小测验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和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结论
经过两个学年在八个教学班的尝试,任务型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已有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调查问卷中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的翻译阅读能力普遍提高,更多学生对文学批评产生了兴趣。英美文学课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甚至高级英语课的考试成绩也有了小幅提高(是否与文学课的教学改革尝试有关仍有待证明)。
虽然这只是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指导英美文学教学的一次尝试,其中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改进,例如任务评价方式多样化和客观化问题、如何确保任务组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等,但是本次研究也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启示,尤其是对于英美文学课的教师而言,通过此次探索可知,唯有紧扣教学目标,以细化的教学目标来指导任务设计,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 告[J].外语研究,2002(1).
[2]王守仁.应该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學社会科学版),2002(5).
[3]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Harlow Longman,1996:39-101.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000:23.
[5]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