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模糊性与原型范畴特征缘起及发展应用

2021-05-06吴金满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综述

吴金满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语言范畴模糊性特征现象、原型范畴理论及王寅老师专著《认知语言学》详述语言范畴的模糊性与原型范畴理论的缘起,即范畴理论概述,及其在语言研究领域的21世纪以前及至今的广泛应用,以期能凸显其在人类思维、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强大解释力。综述其先前及近期研究动态,有助于原型范畴及语言范畴模糊性研究者探寻新的研究切入点,更好的促进语言范畴模糊性及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 原型范畴理论 综述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概念和意义的科学,它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来发现和揭示人类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及规律。认知语言学最基本的一个观点是范畴,它是人类思维认知的最基础的方式。有关范畴的理解鳞次栉比,人们对其最直接的理解便是他们的分类归纳能力。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往往是模棱两可,难有一个准确的决定,这或与范畴的模糊性有关。

一.范畴概述

有关范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典范畴理论阶段。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之前2000多年是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阶段,这一阶段将范畴视为由一组共同特征组合而成的集合,范畴可由一组特征约束或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定义,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中心边缘之分,因此这一时期的范畴往往具有特征性(事物的特征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某一范畴)、客观性/普遍性(范畴可由充分必要条件来决定,而非由人类通过与客观世界互动做出的主观判断所决定的;范畴是绝对的、确定的、非特殊的,不以人的个人意志而转移的)、非模糊性(范畴成员通过分析其特征由充分必要条件来决定,边界成员明确,范畴边界不具模糊性),二分性(即非此即彼,一个事物要么属于这个范畴,要么不是属于,不存在其他情况;范畴成员不具有多值性,不可同属多个范畴;这一时期对范畴的理解是范畴不具渐变、多值的特点,灵活性和实用性较差)、原素性(由含共同特征的元素组合而成的集合,这些共同的特征不可再继续分解,如bachelor的语义特征分析法;没认识到范畴具有属性特征(如CUP的属性可以是有把手、陶瓷制品、用作喝茶或咖啡等,而属性可进一步细分,事物因某种特殊原因缺少某个属性,仍可被划归于此范畴,属性范畴具有灵活性和延展性))、平等性(范畴内部成员地位平等、不具有中心边缘之分)、天赋性/非建构性(范畴化是人们天生获得的能力,不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与客观世界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等特征,但当人们在用经典理论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时,却是举步维艰,因为大部分范畴不具有二分性,而是建立在原型之上,它们具有家族相似性和边界模糊性等特征(王寅 2006:99-134)。

范畴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原型范畴理论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有:维特根斯坦、Austin、Zadeh、Lounsbury、Berlin & Kay、Heider、McDaniel、Brown、Ekman、Labov、Rosch、Lakoff & Taylor、以及Langacker等(王寅 2006:100)。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的范畴成员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而不是完全相同或一致,范畴与范畴间的区分是基于这些相似性或共同属性,即维氏所提出的家族相似性;范畴的界限不是固定的,范畴具有多值性、模糊性,是無限延展,非封闭的,并且是不断发展的,这是Lakoff将Zadeh的模糊数学应用到语言学中而提出的,但随着后来体验哲学的建立,他逐渐放弃了模糊集理论,因其是建立在客观主义理论之上的,它无法很好地解释原型范畴结构和原型效应的问题,因此后来他又提出了ICM理论;范畴具有原型性及渐变性,这一结论是基于Berlin & Kay对98种语言的颜色词的研究得出的,他们提出了焦点色和基本颜色词的蕴涵等级概念,认为基本颜色词在色谱上都是特别鲜明而突出的焦点色,中心区域清楚而边缘界限是模糊的(王寅 2006:107),这一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体现便是原型范畴理论,即范畴是由成员间共同属性构成的,成员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但地位不等,有些成员所具备的属性特征更典型,因此是这一范畴的焦点或原型,其他成员则依据与其相似度而划分等级,体现为范畴成员的渐变性;范畴界限是模糊的这一概念是基于Labov所做的有关CUP的实验所得出的,他认为范畴具有模糊性,人们很难按照二分法给范畴划出一条界限来决定哪些事物属于此范畴而哪些不属于,因为范畴成员间具有渐变性(王寅 2006:108);Lakoff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提出了理想化的认知模型(ICM),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到语义范畴等语言分析中,进一步发展了意象图式,隐喻及转喻等认知理论,大大促进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随后Langacker又促进了其在语法形式研究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其发展。

二.语言模糊性

范畴划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每个概念都对应一个范畴(王寅 2006:89)。概念具有模糊性也即语义具有模糊性最终体现为语言的模糊性。

三.语言模糊性与原型范畴理论发展应用

语言具有模糊性,语言本身即是一个范畴,且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出更多范畴,原型范畴理论考虑到语言范畴模糊性这一特点,那么二者又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呢?

21世纪初,对其结合进行的研究主要有原型范畴与词语的表达精确性研究(plant-tree-pine- Ponderosa pine-Northern Ponderosa pine);基本层次词在英汉构词中的应用对比(brother与哥哥弟弟,汉语的偏旁部首与构词);原型概念在音位、音节及升降调中的应用;范畴模糊性与词、词缀及附着成分(clitics)之间界限的划分;多义词的原型/词源义及其语义拓展机制;词性的定义可从范畴的属性角度来定义,如定义名词,可列出名词的各属性(做可做主语或宾语)并以此来判断一个词是否属于名词或定义名词,以此类推其他词类以及句法成分的定义;时态和语态的原型用法,如过去时的原型用法及其拓展机制都可借助原型范畴理论进行解答;最后,对典型句型及其发展、语言(语义、语法或其他)演变等的研究都可从原型范畴理论中找到灵感(王寅 2006:151-169)。

纵观21世纪初至今,对原型范畴的研究运用多集中于解决汉语及其他语言(日语、俄语、德语等)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影响;有关时体态及特殊句型(被动句,条件句,连动式和状中式对比,存现句,双及物构式,话题句,完成体,虚拟语气,一般现在时)教学的研究亦有所出现,但数量相对偏少;跨领域研究即将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同语言学其他领域,甚至语言学领域之外的学科进行结合研究亦偶然可见,具体涵盖理论语言学领域的语音、词类/词汇(介词,动词,量词,形容词,名动兼类词,冠词,名词属格,后缀,英汉构词对比,词汇空缺与流行词等)、句法、语义、语用(委婉语,禁忌语,言语幽默,指称等),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翻译、二语教学,(认知语言学本身领域内也有探究原型范畴理论与隐转喻,框架语义学,意象图式及各种认知模型的结合来解决特殊语言现象的问题),非语言学领域的文学作品解读、认知诗学研究、中医学、化学教学,中国图书馆分类等。详述如下:

在词类研究方面,张瑶(2018)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探讨了汉语词类的兼类问题,从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关系出发处理词类兼类现象,认为某一词必有一原型词类,然经隐转喻等认知机制拓展出其他词类用法,这些词类变成该词的非典型性成员,该词在此过程中从而实现非范畴化;刘晓丽&卜水灵(2019)从原型语体的语体跨用、原型语义基础之上的语义变异、以及原型构式基础上框架提取等角度对2018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认知解读,很具有创新性。

在句法方面,陈继红(2016)、黄俊娟(2017)、张建利&赵莉(2017)及夏秸&刘亚净(2016)分别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对英语悬垂结构的可接受性、英汉特殊被动句的非范畴化、英语存在句的结构形式及英语完成体进行研究。

在翻译层面,卢信朝(2016)从原型范畴理论视角探讨了汉英同声传译简缩策略的认知基础,为汉英同声传译实践、教学及质量评估提供了新思路;贺爱军(2016)以此来探究翻译对等的动态性,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对等的仅是由对等原型及以原型为参照点演变而来的对等变体构成的对等群。

在语言教学方面,邱君(2018)认为可利用句法结构原型效应,培养学生以概括、归纳、对比为手段的范畴化能力,帮助他们将所学句法知识转换为句法运用能力来消解其句法能力石化问题。

四.结论

语言是一个范畴系統,语言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理论借助其原型性(语言模糊性),层次性(概念层次,层级划分),模糊性,属性(特征)性(可分解用于下定义),互动(体验)性(是语言不断发展,范畴不断延展,认知新范畴更新创新等的基础),特殊性(文化差异,英汉对比),范畴成员非平等性(语言模糊性)等概念能很好的解决语言研究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原型性与范畴成员为语言范畴模糊性的果,属性特性、互动体验建构性及特殊性是其因,它们相辅相成,为语言模糊性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其不同特性能亦能分别解决语言研究不同问题,在语言研究方面具有强大解释力。

参考文献

[1]陈继红.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垂悬结构可接受性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78-81.

[2]贺爱军.翻译对等的原型范畴理论识解[J].外语教学,2016:107-110.

[3]黄俊娟.英汉特殊被动句的非范畴化[J].新余学院学报,2017:93-96.

[4]刘晓丽&卜水灵.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流行语生成机制解读———以“2018 十大流行语”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9:101-104.

[5]卢信朝.原型范畴理论启示下的汉英同声传译简缩策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92-102.

[6]邱君.基于句法结构范畴化的石化现象消解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4-116.

[7]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夏秸&刘亚净.英语完成体的认知语义探析[J].山东广播大学学报,2016: 28-29.

[9]张建利&赵莉.英语存在句的结构形式———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J].山西大同学院学报,2017:87-90.

[10]张瑶.从原型范畴理论看汉语词类的兼类问题[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64-66.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综述
银行网络间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我国工业遗产档案研究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