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合育筑就“问题孩子”的阳光房

2021-05-06丁继慧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7期

丁继慧

[摘要] 每个班级都会有“问题孩子”,让老师辛辛苦苦的教育毫无用处。本文以小康同学的例子分析探讨“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希望能通过多方合育的方式筑就这些孩子的阳光房,构建校园—家庭—社区三方合力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多方合育;“问题孩子”;阳光房

新的时代,价值多元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两极化: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过分关注和焦虑,逼迫孩子把周末的时间完全奉献给各大教育培训机构。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则采取不负责和甩锅祖父母的现象。不同于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大多是因为父母工作忙或者离异。

一、可怜的“问题孩子”

本文想與大家探讨的是一个可能很多老师都觉得无法教育的“问题孩子”——小康。

第一,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恶作剧。下课,到处窜,窜年级、窜班惹事。作业坚决不写,老师批评教育,他就跟老师顶撞。一次,语文老师被他气哭。级部主任多次找他谈话,没有改变。

第二,联系家长,要么联系不上,难得联系上了,也是各种抱怨,觉得这孩子没法管,也不到学校来解决问题。老师“告状”无门,还得继续自己出马,苦口婆心教育引导。

第三,冲动易怒,与同班同学打架,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最严重的一次还跨上阳台栏杆准备跳楼。班主任最后没办法,只能向学校申请辞职。

这样的孩子,我们怎么办?

二、“问题孩子”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孩子被父母丢弃在家里。疫情之后返校,每天都要上报晨午检。这个孩子那天早上晨报的是发烧。每一个发烧的孩子我们都会电话联系家长,了解发烧原因,家长是否有和疫区来的人接触等信息。校医、班主任跟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打电话都没有打通。班主任在班级的QQ群里给家长留言,还是没有回。通过家访,我们才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做生意,妈妈带着不到1岁的弟弟去外地老家了,电话怎么也打不通。这里也没有亲戚,只有孩子一个人独自在家。平时的一日三餐,要么点外卖,要么到楼下的小饭店吃饭。爸爸妈妈从来不问他怎么吃的,成绩怎么样,身体好不好。每个月家长给孩子5000元的生活费。

第二,不重学习,不擅相处,孩子把自己也弄丢了。跟级部主任、班主任、班级学生了解小康情况后,愈加可怜这个孩子。

刚开始,小康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可是小康唯一的话题就是跟同学们显摆他那限量版的鞋,显摆他一件一千多元的T恤。渐渐地,同学们都不爱搭理他。课堂上他要么睡觉,要么恶作剧,课后不写作业,到处惹事。顽劣不堪,没有生活的方向,没有理想的目标,小康把自己弄丢了!

第三,多重打击,丢了自尊,孩子几乎要放弃生命。跳楼事件首先是因为那个被小康当作朋友的同学在学生QQ群里说,小康的父母闹离婚,小康很愤怒。再加上老师情急之下对小康说:“你真是个惹祸精,昨天扰乱课堂纪律,前天捉弄女生,今天又打架,你有没有消停的时候!”小康感觉父母不要他,同学背叛他,老师冤枉他,一冲动就爬上了阳台。

没有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预示着以后会成为一个“问题孩子”,所以“问题孩子”大多是被原生家庭伤害了的可怜人,有的将伤害深埋在心底,显得自卑懦弱孤僻;有的遍体鳞伤却又桀骜不驯,冲动易怒,有攻击性,极难管教,让老师头疼。小康就属于后者。小康的父母虽然没有离婚,但是爸爸妈妈闹离婚,吵架,冷脸对他。孩子说,有时候他觉得这个家真没意思,不如跳楼算了。所以,“问题孩子”背后其实是“问题家长”。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多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的伤痛。

三、挽救孩子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童话——《太阳和北风》,“我们比比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用他的寒风一直地吹,行人不仅没有把衣服脱下来,还把衣服拉得紧紧的。太阳一出场就将温暖的阳光洒向整个大地,暖了身体也暖了心,行人很快就把外套脱掉了。所以,小康身上心上因家庭教育与亲情缺失产生的“冷”,只有全方位无死角的温暖才可以治愈。

第一步,温暖孩子的心。第二天,孩子没来,还在发着烧。我、班主任和社区网格员郑先生一起去孩子家,家里卫生状况很糟糕,柜子上放着一摞摞的方便面,垃圾桶外溢出垃圾。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彻底打扫了卫生,为孩子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看着小康又感激又不好意思的反应,我们心里都知道,孩子是有救的。

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老师将上课的内容录像保存,或者制作成微课,每天发给孩子两个,让孩子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慢慢消化所学的知识。再接着,孩子身体康复,回来上学了。我们请老师帮助他把落下的课补上,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支持。虽然长期不学让他学起来很费力,但是老师们实时的鼓励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已经是他久违的记忆了。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们针对小康情况制定方案,负责心理疏导,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缺失了家庭亲情的“问题孩子”,他们对爱的渴望,超过了对于知识的渴望。所以,温暖孩子的心,就有希望改变他的人生,阳光房的筑就离不开校长和老师们的齐心合力。

第二步,请家长回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第十六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遗弃未成年人。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第五十三条还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我们再次和街道取得联系,把我们学校做的工作和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与街道领导做了充分沟通。街道书记非常重视,召开行政会商讨解决方案,亲自出面与派出所联系。拿出三套方案:

(1)通过警务平台了解孩子家长所在位置,与对方派出所取得联系,要求家长立即回到家里,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2)如果家长坚决不回家,由政府出面联系全日制寄宿学校接收孩子继续学习;

(3)如果第二套方案不能够实施,则采取第三套方案,由街道未成年人援助中心帮助解决问题。

最终小康的妈妈回家了!阳光房中最关键的一环——家庭得以完成。我和班主任与小康母亲多次交流,慢慢家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诺给这个孩子要多些关注。

第三步,帮小康找回自己。首先,同伴的理解和接纳是温暖一个孩子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应该有意地安排一些集体活动,使孩子们在集体的活动中共同合作,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感、归属感。

小王同学在QQ上散播小康的事情,很显然揭开了小康一直想隐瞒的家庭不幸和伤疤,撕去他用名牌镀上的尊严和骄傲,这是他的底线!

马斯洛在其心理学著作中指出:“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更何况,这种家庭的安全和温暖不能给小康带来持续有力的支持,学校同学的疏远和孤立不能够给他带来尊严和认可,从某个角度来说,小康被家庭和班集体丢弃了。于是他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把自己丢弃了!

我们学校和街道达成共识——帮小康找回自己!我们认真研讨,制定方案:一方面,街道、年级部、心理健康中心聯手通过多渠道、多方法保持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帮助家长树立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舒缓心理压力和焦虑,逐步融入班集体;另一方面,我们要让孩子拥有第二个温暖的家——班集体。

6月16日晚自习,小康依旧迟到,晃着膀子姗姗来迟。走到教室,诧异地发现教室一片黑暗,正恍惚,蜡烛被点亮,在温暖的橘黄的烛光中,小康一下子蒙了。黑板上,是同学们用七彩粉笔写上的:“小康,生日快乐!13岁,我们一起奔跑前行!”桀骜不驯的小康一下子哭了,他说在他记忆里爸爸妈妈一直忙,从来没有为他过过生日。他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了一个愿,同学们一起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其次,每个孩子必须找到自我的闪光点,从内而外地提升自我认同感。小康对每一双鞋子的功能以及代言明星都了如指掌。班主任李老师引导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大家会追捧限量版的鞋子?为什么这些明星可以为鞋子代言?背后有什么故事呢?搜索资料的过程中,小康屡屡想放弃。李老师带着他梳理,小康懂得了原来限量版的鞋的价值在于包含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的尝试。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其价值在于他们有天赋,但他们更努力,更勤奋,有良好的品性。接着李老师协助小康撰写了班会课的发言稿,制作了PPT。那节修身班会,小康上得行云流水,如数家珍,背后的启示更是深入到小康自己的内心——我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同学们开始慢慢地接受他。

小康慢慢地改变了。课前,他会到老师办公室,问老师需不需要他帮忙拿书、打扫卫生,在老师的表扬声中收获着老师对他的认可与爱意;上课也能偶尔回答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很有成就感;下课后,他会听同学们聊天,偶尔插插嘴,然后和小伙伴一起笑……

也许,小康的改变还需要走漫长而曲折的路,但是我们知道,在集体中被接纳,得到教育,被尊重、被需要、被理解,还有老师不经意间给予的小机会,这些合力共同筑就着一间属于小康的阳光房,这个温暖的阳光之家正源源不断给小康以力量,帮助小康找回自己。

学生的成长不仅要靠学校,还要靠家庭以及社会多方合育。面对家长“无证驾驶”的现状,我们学校提出口号“孩子进学校,家长进学堂”,意味着孩子进入初中校园,家长就走进了我们专门在课外为家长开设的家长学堂。在校园里,我们的家长要学习如何跟孩子交流沟通,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进行学习的帮助和管理……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当然,我们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学校家长学堂的举办对家长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学校老师精力有限,系统性不够。社会也举办家长学校,专业性高,但没有约束力。那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根本不愿意走入家长学校接受相应的指导,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希望政府部门承担起建设教育网络的责任,把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细化,形成长效的、有力的、协作的、联动的机制。当学校遇到困难时,相应的主管部门协同各方资源,成为学校处理棘手问题的有力支撑和后盾。只有各方面协同并共同承担教育职责,才能更好地培养年轻一代,使社会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2] [美]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M].马良诚等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