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一路向前 ??
2021-05-06施海红刘敏利徐迪斐
施海红 刘敏利 徐迪斐
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了班主任的教育队伍,他们普遍有想法、有活力、富有开拓精神。那么,如何因势利导,促进90后年轻一代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呢?这是锵锵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成立的初心,也是我们一直努力践行的方向。
有人说:生命因追求而精彩,追求因指引而成功,个体因团队而强大。锵锵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的三位发起人期待凝聚团队的力量,以教育研究为载体,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一同探索班主任带班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做符合教育规律和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真教育,成为一群专注于专业发展的教育人。
一、从问题解决到问题研究
青年班主任的教育成长可能会经历哪几个阶段呢?上海教育专家马兰霞老师认为大致会历经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扮演“母亲”角色,教师借助权威指令,解决班级问题;
第二阶段:扮演“领导”角色,教师通过说服教育,指导学生发展;
第三阶段:扮演“导师”角色,教师运用协商讨论,形成师生共识,逐步实现价值认同。
在过去发展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位青年班主任可以依靠长期经验的积累,自然地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顺利应对各种学生问题。然而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过往长期积累的经验似乎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因社会剧变而投射于学生身上的新问题、新情况。于是,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忧患意识,努力从第二阶段提升至第三阶段,以教育专业化激发学生的成长自觉,做好学生教育工作。锵锵三人行工作室就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场域中对青年班主任开展专业化指导。
工作室成立四年,我们的培养模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从问题解决到问题研究。在工作室创立初期(2017.9—2019.8),我们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主持人主动收集来自工作室青年班主任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了老师们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梳理提炼出若干共性问题,再以班主任沙龙的方式进行问题会诊和解决方案的讨论。例如,我们曾经讨论过的主要议题有: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理性面对异性交往问题?
如何结合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双向抑郁症、被害妄想症、进食障碍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基于高考新政背景,如何在学校现有走班条件下进行班级管理?
基于高考新政背景,如何设计并开展高校校园行的主题活动?
……
进入工作室发展中期(2019.9至今),针对当下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分析提炼班主任工作室青年老师提出众多问题背后的共性困惑,形成我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以班主任为视角,做好七年一贯制完中的生涯教育。据此,我们开启了以课题研究为主的班主任培养新模式,以“研”促“育”成为工作室运作的灵魂。自2019年9月起,由施海红老师负责领衔的团队课题“以激发学生成长自觉为重点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在上海市徐汇区成功立项后,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围绕“生涯规划能力”和“成长自觉”两个关键概念展开深入细致的专项课题研究,其背后蕴藏着工作室全体成员对于学生“自主人格”养成的一种愿景、一份期待。这也与班主任成长从第二阶段进阶至第三阶段,以教育专业化激发学生成长自觉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不难发现,从问题解決到问题研究,虽一词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尽管对象“问题”不变,然而动词发生了改变,从“解决”到“研究”反映了我们对青年班主任培养观念的转变。问题解决指向方法、策略层面,如果着眼于当下,或许对于入职初期的青年班主任非常有用。然而从长远来看,若仅停留于“术”的层面,对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不利的。而问题研究更指向原则、理论层面,在一个相对缓慢却深入细致的教研过程中,青年班主任可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问题产生的背景及背后的复杂原因,在形成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或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展开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工作。而这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提升“道”的修炼的宝贵经历或许对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有裨益的。
二、从面面俱到到重点突破
我们知道,教育工作与教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这两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专家黄向阳教授在指导我们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就曾指出,教育工作看重的是班主任全面细致的品质,而教育研究更看重的是班主任重点突破的能力。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呢?
结合专家指导建议和工作室研究实践,我们收获了如下经验:
其一,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绝不是工作推进,首先需要明确研究主线,在千头万绪的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提炼出真正值得研究的问题。
其二,明确研究思路。在此推荐两个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在课题已经搭建清晰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指导工作室成员寻找不同模块,并行推进课题研究;第二种思路是在某个阶段,指导工作室所有成员围绕同一模块开展主题研究,待完成后再更换新的主题推进课题研究。
其三,明确研究方法。在此推荐“倒推演绎法”,即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首先明了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成果,然后倒推研究过程必须经历的环节、流程以及必须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其四,明确研究基础。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我们需要了解课题研究的(已有)成果、条件、工具、资源、方向等。
以锵锵三人行工作室近期开展的“以激发学生成长自觉为重点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为例,我们不仅明确了此次课题的研究目标,即通过培养生涯规划的四个能力(探究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表现能力)来激发学生的成长自觉,而且选择了三条路径(生生互助的同伴辅导机制、师师联动的教师辅导机制和家班共育的家长辅导机制)展开课题研究。除此之外,课题负责人施海红老师还专门撰写了近五千字的工具性文章《关于我校生涯规划课题之实证调查研究设计及使用建议》,旨在帮助青年班主任从容推进课题研究的质性分析。例如,我们借鉴参考了美国生涯指导领域比较权威的问卷调查工具:埃德加·施恩的职业锚测试、舒伯15种价值观测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表、MBTI测评表等,并结合我校高中生实际情况,加以校本化改造,来对学生的价值观、兴趣、性格、能力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具体见下表)。
三、从教育心得到教育案例
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来带领青年班主任开展教育研究呢?
我们知道,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需要积累沉淀,班主任的教育研究也需要积累沉淀。一线班主任最担心的事就是手上的工作都做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做研究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工作室成员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教育研究和教育工作其实不是两条平行线,更不是双重任务的叠加,相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减负增效,纲举目张地指引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教育研究应当成为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工作室建设的四年时间里,我们不断学习摸索,最终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那就是教育案例的撰写。
一般而言,按照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完成一篇班主任教育心得。这是一份对班主任极其重要的教育记录,因为它是对过去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总结。然而缺乏教育研究意识的班主任容易把教育心得写成对过往教育方法的总结,其往往是感性的、碎片化的,仅停留于教育成长的第二阶段,即经验层面的积累,而这对有专业发展需求的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将其从教育心得打磨升格为教育案例。什么叫教育案例呢?教学案例,又称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将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叙述出来,并对事件进行相关分析和提炼。上海教育专家张鲁川老师指出,案例是实践者的研究,因此也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从体例上说,教育案例一般由四部分構成:标题、“事”的描述、“术”的分析、“道”的提炼。所谓术的分析,通俗来讲就是就事论事,对案例中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联予以分析,找出方法有效的原因和条件。所谓道的提炼,通俗来讲就是由一到类,在“术”的分析基础上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站在青年班主任的角度,要想从教育心得提升为教育案例,最大的难点恐怕在于如何从“术”的分析升格至“道”的提炼,实现教育经验的普遍化,而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实践智慧的积累。
锵锵工作室就是基于这一教育现状,围绕“以激发学生成长自觉为重点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开展了聚焦案例研究的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具体实践如下:
其一,外请教育专家黄向阳、张鲁川、张立新等教授以及上海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陆丽萍老师来我校做课题、课例撰写的专题指导。
其二,前往上海市生涯研究特色示范区,例如闵行区教育学院及闵行中学进行生涯研究的实地考察学习。
其三,内邀学校国际部生涯指导教师及富有生涯指导经验的工作室成员开展国内外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的分享梳理。
其四,利用寒暑假指导工作室成员进行大量教育专题理论书籍及文献资料的广泛阅读,并多次组织专题读书交流活动。
其五,根据学校完中特点,以学校德育系列主题教育(七年)为基础,开展多轮围绕生涯专题的听评课活动。
其六,在专题听评课研讨的基础上,工作室成员在寒暑假形成教育案例。
其七,在教育科研员顾非石、潘露等老师以及工作室主持人的专业指导下,工作室成员精心打磨教育案例。
其八,开展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做围绕生涯课题课例撰写主题的经验分享活动,开展与由陆丽萍老师领衔的上海市大同中学班主任工作室的校际联动活动,将案例研究的经验成果进行推广与交流。
……
经过四年的用心磨砺,锵锵三人工作室走出了一批优秀有为的青年骨干班主任,他们或成功在市区级的教育刊物上发表教育案例,或开始尝试独立开展子课题的研究,或崭露头角于区级及以上平台的优秀工作室中,或成功跻身于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复赛之中……可以说,教育案例既是青年班主任开展教育研究的重要起点,也是班主任工作室促进青年班主任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教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当我们成就他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成就着自己。未来开展教育研究依然会面临各种挫折与挑战,只要有强大的团队在,有志同道合的同伴在,这一探索过程就是值得的、幸福的,因为我们坚信: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方向。让我们继续努力,朝着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理想目标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