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06信忠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灯盏传导

信忠方

(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河北 邢台)

0 引言

糖尿病足(DF)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5%,患者可表现出下肢血供减少以及间歇性疼痛、麻木、跛行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足部皮肤变黑以及组织感染、溃烂、坏疽脱落等情况,甚至致残、致死[1]。笔者将40例DF患者应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近1年来我院接治的80例DF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2型糖尿病;(2)经X线、彩超、电生理检查而确诊;(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酮症等其他并发症者;(2)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生活无法自理者;(4)接治前采取过其他治疗措施者。以掷骰子的方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均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分析[n(%), ]

表1 一般资料分析[n(%), ]

组别 例数 男性(例) 女性(例) 年龄(岁) 病程(年)治疗组 40 23(57.5) 17(42.5) 56.72±8.06 8.73±1.95对照组 40 21(52.5) 19(47.5) 57.19±7.84 9.05±2.32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静滴灯盏花素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223),取50 mg加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qd;静滴甲钴胺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34),取500 μg加至250 mL生理盐水静滴,qd。对照组仅静滴甲钴胺注射液,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当腱部恢复正常反射,溃疡面基本愈合,神经传导速度增幅超过5 m/s时为显效;当腱反射明显好转,溃疡面积减幅大于50%,神经传导速度增幅介于2~5 m/s时为有效;当腱反射无好转,溃疡面积减幅不足50%,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时为无效。(2)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3)测定趾肱比(TBI)和踝肱比(ABI),前者为足背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后者为下肢胫后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4)TCSS症状评分:①症状分:包括疼痛、无力、麻木、平衡失调、针刺感、上肢相似症状,1分/项,共6分;②反射分:左右踝、左右膝反射,共8分,当存在、减弱、不存在时分别为0分、1分、2分;③感觉试验分,针刺感觉、位置觉、温度、振动觉、触压觉,共5分,当存在、不存在时分别为0分、1分。

1.4 统计学方法

于SPSS 21.0软件中录入两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应用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与 对 照 组(72.5%)相 比,差 异 显 著(χ2=5.5411,P<0.05),见表2。

表2 疗效分析(n, %)

2.2 观察指标分析

治疗后,治疗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5.27±6.19)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52.92±8.56)m/s,比之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 3。

表3 观察指标分析( , m/s)

表3 观察指标分析( , m/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35.94±3.1645.27±6.19 39.76±4.82 52.92±8.56对照组 40 36.02±2.8542.51±5.33 40.25±5.37 47.14±6.24 t 0.1189 2.137 0.4295 3.451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TBI和ABI分析

治 疗 后,治 疗 组 的 TBI为(0.81±0.16),ABI为(0.79±0.18),比之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 4。

表4 TBI和ABI分析( )

表4 TBI和ABI分析( )

TBI A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0.38±0.07 0.81±0.16 0.63±0.12 0.79±0.18对照组 40 0.39±0.06 0.59±0.13 0.64±0.08 0.71±0.15 t 0.686 6.7493 0.4385 2.159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TCSS症状评分分析

治疗组的TCSS症状评分为(3.38±1.17)分,比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5。

表5 TCSS症状评分分析( , 分)

表5 TCSS症状评分分析( ,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9.73±3.28 3.38±1.17对照组 40 10.06±2.92 4.64±1.75 t 0.4753 3.7856 P>0.05 <0.05

3 讨论

DF是在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会减弱肢体远端感受外界伤害和刺激的能力;下肢血管病变可影响足部血供和氧供;感染可诱发足部溃疡、坏疽,加重病情[2-4]。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糖代谢障碍,体内会产生较多的糖基化代谢产物,它们会损伤微血管,导致附近的神经和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神经功能减弱和营养障碍,患者的感觉灵敏度下降,下肢血管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发病[5-7]。常用的治疗药物为甲钴胺,它是由维生素B12甲基化而来,是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在高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胸腺嘧啶的合成过程[8];它虽分布于外周神经中,但可到达神经细胞,通过甲基转移作用来增加卵磷脂、轴浆蛋白质的产生量,修复髓鞘和轴突,改善神经传导,增加神经纤维的兴奋性[9]。

本研究分析了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DF的临床效果。灯盏花素提取自灯盏花,含有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末梢血液流通,改善血流量[10];并可扩张微小血管,减小血液黏度,减少血脂水平,增加外周和脑部血流量,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纠正神经功能紊乱,改善DF症状[11];另外,它还具有改善胰岛素功能、抑制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促进纤溶、保护肾脏和心血管等作用[12];然而,灯盏花素的水溶性欠佳,生物利用度不高,故常与甲钴胺等药物联用,甲钴胺具有简单的药代动力学,基本不会增多毒副作用,联合用药安全性高[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TBI、ABI、TCSS比之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证实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的效果颇优。

综上所述,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可有效治疗DF,可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TBI和ABI,增强足部功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灯盏传导
灯盏花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远山灯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