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1-05-06陈万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利尿剂阻滞剂受体

陈万涛

(新疆和硕县人民医院,新疆 和硕)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产生变化,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发快速,从而高血压的病发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高血压作为一种临床中较高发的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病发主要由于患者动脉血压持续性的不断增长导致,头晕、恶心、乏力等均为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2]。若患者在长时间受到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其心、脑肾等器官功能则会受到影响,病情严重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因此,有效且科学的控制高血压症状显得极为重要。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分别有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为明确上述5种药物的使用情况,本次研究就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67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35~80岁,平均(65.86±13.65)岁;病程3~6年,平均(4.77±1.08)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相关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已知情本次研究,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临床资料完整;(4)均同意对其用药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患有肝、肾等器质性功能障碍疾病患者;(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用药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根据患者高血压症状的不同,分别指导患者用药。随后以随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不同血压情况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具体包括用药频率、药物利用指数、用药频度以及限定日计量等。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用药的药品情况;观察不同药物类型对其用药频度以及药物利用指数情况;观察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用药频度=总用药量/限定日计量;药物利用指数=限定日计量/实际用药天数。若药物利用指数高于1则表明用药剂量超过限定日计量标准,药物利用指数低于1则表明用药合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用药频率

10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使用利尿剂,用药频率占38.00%;22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用药频率占22.00%;有21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用药频率占21.00%;有19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频率占19.00%;7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药频率占7.00%,见表1。

表1 用药频率(n, %)

2.2 药物利用指数评价

通过对所有患者用药前后情况进行分析后研究结果显示,氛氯地平片的用药情况出现过度的情况,同时其药物利用指数高于1,用药不合理;其与所有参与研究的药物均未出现药物使用过度的情况,药物利用指数均低于1,用药合理。

3 讨论

近年来,随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不良饮食习惯加上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高血压的病发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高血压疾病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出现与患者动脉血压的增高有着密切关系,高血压的发生极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其中如偏瘫、头痛、头晕等均为其临床表现,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病情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患者体内重要器官如肝、肾、脑部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相关研究指出,使用口服类抗高血压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高血压情况,但由于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存有一定的药毒作用,临床医师常常会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情况为患者配药[6]。而在配药过程中,医师会对用药种类、用药频率以及用药剂量进行严格控制[7]。在本次研究中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8]。其中,利尿剂价格最低,其在临床用药中属于基础药物,并广受患者青睐;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则属于一种有着较长时间的降压药物,同时更佳稳定,但其价格较高;钙离子拮抗剂则属于具有极好的抗压效果,并且能有效控制患者平滑肌钙离子的浓度,有利于血管进行扩张;此外,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绞痛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对患者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缺损症状[9]。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使用利尿剂,用药频率占38.00%;22例患者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用药频率占22.00%;有21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1阻滞剂,用药频率占21.00%;有19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药频率占19.00%;7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药频率占7.00%;氛氯地平片的用药情况出现过度的情况,同时其药物利用指数高于1,用药不合理,但其余药物用药合理。结果说明,临床中给予高血压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利尿剂。有大量研究表示并证实,利尿剂在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利尿剂作为一种基本药物,其价格较低,经济性极高,猜测这可能也是利尿剂在临床使用率最高的原因[10]。高血压患者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不同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的禁忌证以及适应证等,同时对于需长期治疗的患者而言,药物的经济性也是一项重要的选择。

综上所述,给予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有效控制患者高血压症状,实现理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利尿剂阻滞剂受体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服用利尿剂 更要护脚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