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小潮气量通气在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应用效果

2021-05-06张勇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顺应性外源性通气

张勇华

(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 临汾)

0 引言

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其会对新生儿后期的成长发育造成极大危害。针对该类型疾病,在临床中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该类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本研究探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小潮气量通气在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出生时间25~57 h,平均(32.45±4.96)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9例,出生时间26~58 h,平均(33.83±4.25)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涉及到的患儿信息已经过患儿家属同意并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纳入标准:两组患儿经过医学诊查后均符合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行机械通气治疗标准的患儿;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肺动脉高压症状。排除标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儿;心率过快的患儿。

1.2 方法

在行基础治疗内容的同时,对照组患儿给予单一的肺保护通气,在此基础上对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使用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观察组实施LTVV联合PS治疗,LTVV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对患儿给予PS,如果实施治疗后新生儿依然存在低氧血症,则对患儿重复相同的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记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增强,与对照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增强指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肺顺应性增强速度较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

组别 例数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 治疗24 h 拔管前观察组 24 氧合指数 258.56 317.57 419.67肺顺应性 0.26±0.03 0.69±0.16 0.79±0.31对照组 24 氧合指数 247.36 283.56 407.63肺顺应性 0.28±0.03 0.38±0.26 0.65±0.23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尝试撤机成功的患儿有22例,成功率为91.7%,对照组尝试撤机成功的患者有18例,成功率为75.0%,这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吸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 , d)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 , d)

组别 例数 吸氧时间 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 24 6.35±0.83 10.16±1.39 3.53±0.62对照组 24 7.59±1.21 12.53±1.87 4.82±0.76 t 6.456 5.169 6.103 P 0.001 0.021 0.026

3 讨论

急性肺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是由相关因素造成的肺泡上皮细胞核毛细血管内的皮组织发生损伤,最终导致的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2]。急性肺损伤会造成患者出现进行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其临床病理主要表现为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以及血流比例失衡等[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损害[4]。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发生于新生儿,对新生儿产生的危害更大,会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产生极大危害,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导致相关器官出现永久性损伤[5]。

在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治疗中,LTVV的应用频率较高,其联合气管内滴入PS,可以有效增强新生儿的氧合功能,改善肺功能水平[6]。但在两者联合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在滴入PS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7]。本研究中,对新生儿给予LTVV联合PS后,新生儿的肺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明显增强,而且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的肺顺应性增强速度更快,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自主吸氧能力良好恢复,且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LTVV联合PS应用于新生儿非外源性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肺功能指标,增强其肺顺应性,相比较单一的LTVV治疗,撤机成功率更高,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肺功能的恢复,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顺应性外源性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止血镇痛胶囊对外源性雌激素干预下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不通气的鼻孔
1949年以前复旦大学的党组织沿革及特点
高职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
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仲裁庭审答话中闪避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委婉语的顺应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