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胆结石治疗中实施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2021-05-06王晓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0期
关键词:胆漏胆结石开腹

王晓民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 引言

胆结石(Gallstone)又称胆石症,特指位于胆囊、胆管内等位置发病的一类结石。目前我国罹患胆结石的患者占比为8.0%~10.0%,且该数据仍在逐年不断攀升[1]。胆结石根据发病位置的不同主要可引起急性与慢性炎症,长期、持续的炎症刺激还可造成腹腔感染或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对于患者的健康生命危害极大[2]。胆囊切除术(Cholecystectomy)是外科处理胆结石的重要手段,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为寻求一种处理胆结石相对有效且安全的术式,本研究就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胆结石患者资料做了相关分析和比较,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中随机抽选20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患者均有手术指征,符合《胆道外科学》[3]中相关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已在课题研究知情文件上签字;排除伴消化系疾病、严重心脑或肝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基线资料不完整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归为两组,A组120例,包括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6~74岁,平均(43.82±6.19)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2.08±0.74)年。B组80例,包括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28~75岁,平均(42.98±5.83)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2.11±0.69)年。将A、B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开腹手术处理,做手术切口于右肋缘下端或右侧腹直肌处,长度5.0~7.0 cm,逐层解剖组织,使胆囊、Calot三角等充分显露,条件允许后游离胆囊,按顺时针方向将胆囊剥除,完成后冲洗腹腔,确认无误后给予导管留置引流、切口缝合等处理。

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患者平卧于手术床,手术切口定位于脐下缘,长度控制在1.0 cm左右。经腹腔将操作器械送入,为患者冲入二氧化碳(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腹内压维持在13~14 mmHg。再做操作孔于右侧肋缘下以及剑突下,逐层解剖组织,使胆囊、Calot三角充分显露,再于腹腔镜监视下仔细剥除胆囊,术毕给予电凝止血、留置导管等处理。

1.3 评估项目

记录A组与B组的手术指标,其中术中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Operative Time)与术中出血量(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2项,术后指标主要包括术后排气时间(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留 置 导 管 时 间(Catheter Retention Time)、下床时间(Time to Get out of Bed)以及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4项。

观察并统计两组术后发生胆漏(Bile Leakage)、感染(Infected)、肠粘连(Intestinal Adhesion)以及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等并发症的例数,并计算总并发症率(Total Complication Rate)。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程序SPSS 20.0(Statist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Solutions 20.0)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输出显示为率(%);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及()的形式描述,P<0.05,说明计数/计量数据间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等)的记录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各项术中指标(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指标(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管时间等)的优化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等)的记录结果( )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等)的记录结果( )

评估指标 A组(n=120) B组(n=80)手术时间(min) 67.54±10.35 38.66±6.71术中出血量(mL) 138.42±24.59 54.07±8.75术后排气时间(h) 24.82±7.23 13.10±3.26留置导管时间(h) 30.25±7.81 25.79±4.86下床时间(h) 21.35±6.58 12.04±5.41住院时间(d) 7.79±1.52 5.62±1.08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胆漏、感染等)的记录结果

B组术后发生胆漏、感染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为8.75%(7/80),较A组总并发症率18.33%(22/120)降低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胆漏、感染等)的记录结果[n(%)]

3 讨论

胆囊(Gallbladder)是人体胆汁贮存与浓缩的重要场所,同时兼具分泌黏液的功能[4]。新时期以来,受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等影响,胆结石等胆囊疾病的罹患率逐年不断攀升,并且有日趋年轻化的倾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的胆结石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5],一旦罹患本病,患者通常有上腹隐痛、恶心呕吐以及黄疸等伴发症状,个别由于结石刺激胆道产生痉挛收缩,还会出现急性胆绞痛,无论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影响均非常明显。传统开腹手术(Traditional Open Surgery)对胆囊疾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大量临床实践的佐证,其操作简便、费用较低,且对技术要求不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创口较大、出血较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易引发并发症等,因此并不适合作为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手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是基于微创医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方式,除了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等特点之外,该手术对腹腔脏器组织的干扰更小、并发症更少,因而更能控制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6]。并且,腹腔镜具有可调节角度的特点,术中对腹部脏器情况的观察更广,能够为手术操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清晰的术野也利于在操作时避开胆囊周围重要血管,进一步控制术中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处理后各项术中及术后指标较A组的优化均更显著,术后虽有部分患者出现感染、胆漏等并发症,但总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该几项数据均充分说明了腹腔镜手术对胆结石的处理效果以及安全性要优于开腹手术。

赵俊立等[7]研究对164例胆结石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治疗资料做了相关分析和比较,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付祚[8]报道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处理总有效率达到97.40%,同时其安全性也较有保障,术后能够明显减少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该两项研究均佐证了本文的观点。

综上所述,对胆结石患者的外科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时短、出血少、恢复快,且相对开腹手术更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系数较高,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胆结石的一种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胆漏胆结石开腹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临床诊疗进展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