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一张试卷为多个项目
——区域推进小学低段语文项目制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2021-05-06余佳莉
□余佳莉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一直以来,教师都习惯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小学低段语文学业评价采用“一张试卷制”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只重视纸笔测试,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二是只注重分数,部分教师通过刷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三是忽视了不同学生对这一评价方式的适应性,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真实关照,使一些学生产生挫败感。
基于此,我们在反思“一张试卷制”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对“项目制”学业评价方式展开了探索。
一、区域推进小学低段语文项目制学业评价的路径
“小学低段语文项目制学业评价”是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将低段语文学业评价内容分为多个项目,采用口头考核与书面考核相结合的考查形式,从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各分项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
(一)构建多元协同、有效互动的区域推进模式
在区域小学低段语文项目制学业评价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作为政策规划主体的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专业引领主体的教研部门和作为实践主体的学校,三者之间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平等对话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相关标准、文件,出台政策,规范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学行为,营造评价改革的氛围。教研部门组织骨干教师讨论,设定各评价项目,制定评价标准,研制样卷,组织教师培训,审核学校试卷,采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学校根据评价文件制订学校评价方案,组织教师命题,开展评价工作,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进行反馈。多元协同、有效互动的推进模式(如图1)发挥了各层次主体的优势,有力地推动了评价改革工作的进度。
图1区域小学低段语文项目制学业评价改革推进模式
(二)研制基于语文基础学力的项目内容与评价标准
1.设计基于语文基础学力的项目内容
我们根据低段语文教学重点和一、二年级的教学要点,设定了各个年级的评价项目,并确定必测项和自主测试项(如表1)。
表1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期末项目考核内容
这些项目不是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简单的分割,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和低段教学重点,深入研究教材后确定的。它们指向语文基础学力,注重各年级间的衔接。通过这些项目,我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
2.研制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分项目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研制是评价工作科学、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评价工作的重难点。我们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整体梳理了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召集各层次学校骨干教师进行讨论、修改,针对全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研制了各年级分项目的评价标准,表2为一年级上册分项目评价标准。
此标准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尽量使一线教师能简单、明确地评定学生的等级。同时为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我们特列了评价说明,使每个项目的考查能更具全面性和专业性。此标准关注全区大部分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让大部分学生能得到优良成绩,在小学起始年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表2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分项目评价标准
(三)营造“示范+自主”的全员命题态势
命题,对学生而言,要能综合地考查他们的语文素养;对教师而言,是反映他们教学素养的一种能力。项目制学业评价旨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因此由任课教师命题,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检测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同时,为了保证命题的科学性,由教研员根据各项目内容研制一份样卷,并集中所有任教教师进行培训,从题型、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各校教师再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制试题,试题上交教研员审核通过才能使用。通过这样“示范引领+自主命题”的模式,许多教师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出了具有个性的试题。
如某小学创造性地将书写姿势分解成几个观察点,既让教师便于观察、评价,又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纠正自己的书写姿势。
这样的全员命题,让教师既对所教内容进行了重新了解、梳理,又对学生的学情做了重新的认识。针对检测结果,教师不再作为旁观者进行无关紧要的分析,而是从教学效果、命题质量等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科素养。这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实践证明,项目制学业评价实施后,教师的视角从评价结果引向教学过程,倒逼他们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变革行为促进了我区低段语文教学的发展,丰富了我区低段语文教学的形态。
二、基于学情的校本化实践操作策略
宏观层面的评价方案只能提供普适性的要求,它是针对全区所有小学而研制的,不一定能完全适合每一所学校。因此,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学情,制订校本化的评价方案,创生多样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一)丰富评价形式,变纸笔测试为趣味游园项目
项目制学业评价不仅注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希望通过适合学生、受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某学校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设计了“智慧大闯关”的评价形式,把期末测评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园活动”(如表3)。
表3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游园活动安排表
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评价过程带来的成功体验。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不再惧怕考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增。看着游园券上一个个笑脸印章,他们在自我认同的同时也会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二)展开评价过程,变注重结果为分项日常落实
实施过程性评价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同时有效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基于项目制学业评价内容,教师将期末考核的要求融入教学过程中,课课落实,并进行单元总结。
例如,一所学校将朗读、识字、口语交际等内容的评价转化为日常活动:“口语闯关”——朗读课文竞赛;“识字展示台”——利用生活识字,制作识字小报;“我爱讲故事”——讲故事比赛……评价采用积分制,一单元统计一次,选出各项优胜者,得分列入期末考核成绩。累计优胜者可以在期末考核时申请免试。
学生在这种评价方式的激励下,处处争先,课课闯关。这样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巧设评价时间,变统一考试为多时分项检测
实施项目制学业评价方式后,评价时间不再固定,由各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如拼音的检测,有的学校教学效果较理想,学校就安排在学完拼音的一个月后进行评价。有的学校学生学得还不够扎实,学校就安排在期末进行评价,给学生更多的巩固时间。这样灵活设定评价时间,完全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真正实现了以学定评。
(四)延缓评价结果,变一次终结为分项二次评价
“二次评价”是指依据差异理论和发展原理,紧紧围绕学生个体化的发展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优势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促使学生能力增值的延迟性评价或重新评价的策略。项目制学业评价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适性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二次评价的方式。
如有的学生由于思维发展较慢,识记生字能力较弱,需要比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巩固、内化。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采用了延迟性评价,使他们也能在评价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还有个别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认为没有表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可以申请二次评价,教师选取最好的一次作为最终的成绩。
这种方式让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认识、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力,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创新评价技术,变传统方式为现代化评价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在项目制学业评价中,教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入现代化技术辅助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有效、更加公开。
一位教师在期末的朗读考核中,让全班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朗读,全班的家长、学生都能听得到,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朗读进行即时的点评,如“××平舌音和翘舌音很标准,感情自然,听起来真舒服”“××读得很流利,如果语速稍慢一点,会让人听得更清楚”……同时,教师还组织家长和学生进行点评。
这种全员参与、及时互动的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充分展现了评价的过程,融入了师生、家长的评价,使朗读评价因时因境,面向人人、人人受益,达到了评中促学的效果。
综上,项目制学业评价从评价改革的角度切入,引发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全面变化。它唤起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将教师从繁重无效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学生语文兴趣的激发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