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本主题活动
——以大班“桥之旅”活动为例

2021-05-06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苑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朋友幼儿园游戏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苑幼儿园 彭 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课程的一致要求——幼儿园应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让活动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有趣、有效。那么,如何开展基于幼儿兴趣的主题活动?我们以“桥之旅”为例,以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来实现主题活动班本化。

主题来源:捕捉幼儿兴趣点,满足幼儿需要

“桥”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桥的主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桥:公园的石拱桥、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方便行人的过街天桥……本次“桥之旅”活动源于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对平衡木的探索,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两根高高低低的平衡木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桥,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好有趣啊。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抓住“桥”这一关键词,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寻找生活中关于桥的知识与奥秘。通过幼儿与家长的搜集,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同时考虑到“桥”在生活中的便利及重要性,我们展开了“桥之旅”主题活动。

目标确立:结合幼儿发展情况,把握主题活动的构建

“桥之旅”主题活动开展初期,教师发现关于桥的知识内容有很多,仅桥的分类这一项就涉及很多内容,所以教师对如何设置主题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产生了困惑。在进行课程审议时,我们讨论认为可以依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围绕主题开展的意义来设置目标。最终我们决定摒弃原来传统模式即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而是设定以幼儿为中心的主题目标:

1.在游戏和生活中探索桥的秘密,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建筑的情感。

2.能积极收集资料,能够知识迁移、大胆想象,初步学习与同伴一起设计、创造桥。

3.感知桥的多样性,了解桥的种类(按材质分)和用途。

活动开展:以问题为引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主题目标确立好之后,如何实施班本化主题活动?我们将“桥之旅”主题活动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桥之趣、桥之韵、桥之用、桥之变。

㈠桥之趣:从游戏出发,关注游戏中的兴趣点生发课程内容

引导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寻找、记录在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可以用来当桥的。孩子们通过寻找发现大型玩具、平衡木、拱形桥、平衡桥等都可以来当桥。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一位小朋友发现了“跷跷板”,他提出如果把跷跷板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当桥呢?其他小朋友感觉这是个神奇的发现,于是纷纷来尝试。可是问题来了,这座桥不稳固,怎么能踩在上面呢?基于幼儿的疑问,我们随之开展了“怎样让桥更稳固”的集体活动,孩子们集思广益,分别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怎样让桥更稳固的方法

㈡桥之韵:自主搜集材料,按材料分类感知桥的韵味

桥的材质多种多样,为调动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我们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寻找桥的活动,每位小朋友和家长搜集两种材质的桥拍照记录后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孩子们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了解到桥的材质的多样性。在交流中幼儿纷纷提议,我们能不能也做一个不一样材料的桥?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小朋友有的设计了彩虹桥,有的设计了蜘蛛桥,还有的设计了糖果桥……

㈢桥之用:探索桥的用途,感知带给生活的便利

在生活中探索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桥,孩子们对桥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知。寻桥回来之后孩子们交流分享,你看到的桥有什么作用呢?大多数幼儿说的都是桥上可以开汽车,可以走人,有的桥可以通过火车。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笼统,没有准确的分类。“那是不是所有的桥都可以让汽车和人一起走呢?”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我继续追问。幼儿经过经验梳理以及讨论成果分享,知道了有的桥只能走人,有的桥只能通过汽车,还有的桥有多种用途,这些桥的作用都是为了便利交通。

㈣桥之变——幼儿团队协作进行设计、创造美观的桥

这一板块的游戏形式以幼儿的自主游戏为主——我们将活动流程分为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阶段展开。

1.游戏前:设计图纸

幼儿在领到任务之后同家长一起设计一座可以小组制作的桥,从主题的内容选择到画图再到作品描述都需要家长跟幼儿配合完成。随后幼儿将自己的设计图与同伴进行分享,用简练的语言为自己的设计拉票,最后小组投票选出最能代表自己小组的四件设计作品。

2.游戏中:自主探索

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用照相机、录像机等设备记录幼儿游戏中的精彩瞬间。

进入游戏场地之后孩子们依据之前的设计图纸搬运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纸盒、奶粉罐、纸杯、硬纸板等。谁来搭建、谁来搬运、谁来固定都由幼儿自主协商决定。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冲突,如:胶带总是粘在一起;刚刚固定好的纸盒又歪了;谁来负责小剪刀等……教师不会去干预,而是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游戏结束后,幼儿将剩余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整理,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归类,还有的负责打扫等收尾工作。

3.游戏后:分享交流

游戏结束后,幼儿将自己的游戏过程画在“工作日志”上,加上教师的文字符号,制作成班级游戏故事。最后,幼儿将作品展示在主题墙饰上。

游戏分享部分除了绘画“工作日志”外还邀请小朋友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今天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怎么寻找办法解决的。教师是语言的记录者,把幼儿典型的分享案例记录下来,以供教研和分析幼儿学习情况。

“桥之旅”主题活动还在继续,班级老师一起回顾经历,结合预设和生成的活动总结出本次课程的网络图,网络图分成一级、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将老师的预设与幼儿的自主生成有机结合。这样的网络图相比教师活动前设计的主题网络图更加真实、生动、灵活,更能体现幼儿学习经验的完整性、拓展性。

活动回顾:分析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本次活动从环境的改造、游戏的精神理解入手改造幼儿园活动课程。通过解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深入地发现每位幼儿的独特个性,帮助幼儿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活动中培养自由、自信、自立的幼儿,学会自主大胆的人际互动、相互协商合作的交往能力,实现自然且富有个性的成长。

在幼儿“我的工作日志”这一游戏故事中,小朋友用自己的形式记录下每天的活动轨迹。从记录来看,幼儿借鉴了数学中常用的“→”符号用作标注;用不同的表情符号记录同伴活动中的心情变化,整个记录非常有创意,表述也很完整。还有的小朋友在回顾制作过程时用到了“我们需要合作完成”“要按照步骤操作”等词语,表述他们在同伴协商合作下完成任务的故事。

通过游戏化主题活动使教师打破现有活动计划和方案的束缚,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从关注“教案”学习到关注幼儿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小朋友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小朋友们都哭了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找茬儿
爆笑游戏
海边玩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