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大课式云教学”移动研修的实践
2021-05-06曹冬林
□曹冬林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浙江嘉兴314051)
后疫情时代,“大课式云教学”是学校依托网络平台、着眼于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而实施的校本研修活动。在相关的实践探索中,“大课式云教学”改变的是授课形式,而不是“课”的本质。其基本架构落到时间上,依然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相应活动可参照这三个时间段来定位。聚焦到质量监控和保障上,“大课式云教学”一方面要关注三个时间段里的运作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移动形式的利弊影响。简而言之,基于“大课式云教学”的移动研修,既要保证“教什么”教到位,也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主动学。图1所示是“大课式云教学”的移动研修范式。教师通过多元移动平台进行备课组互动研修,聚焦“课前设计—课中检验—课后研学”三个核心步骤的质量生成,细化落实为“个人设计”“组织设计”“执行授课”“观课体验”“跟进辅导”“回嚼完善”六个关键环节的行动,并由此衍生出具有移动操作特征的优化策略。其相关实践如下:
图1
一、以学定教下的“课前设计”实施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即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该教学思想的理论依据有:一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二是加涅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理论。重视设计、适应变化是其将两者结合的精髓。
(一)实践的关键环节
1.个人设计
大课授课教师在领到自己的课时任务后,立足授课内容,结合自己对学情的把握、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智慧课堂的授课安排,做出初次教学设计,并以文稿形式进行备课组内线上分享。
2.组织设计
备课组根据初次教学设计,通过QQ、微信、钉钉等在线平台进行研讨,非授课教师对其提出建议,进而形成相对完备的教案。备课组内因有了授课教师的初步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研讨任务的目标导向,很容易触发专业化的思维探讨,研修团队教师可以根据其课时目标、教学行为设计等,结合线下读书、查阅资料等方式,立足“更优化”进行预先准备,为接下来的在线聚智研修提供更好的学理支撑。
(二)操作优化策略
1.“个人设计”操作优化策略
一是要把准教学内容。备课研修组团队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授课内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即要把“教什么”的大方向的罗盘定位好,否则研讨的效益会大幅度降低。二是要整合教学资源。特别是授课教师必须要抢先一步,去预设学生在线学习时自我管理的困境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并在设计教学初案时,将其特意呈现,同时提供应对处理的选择。三是预留学习空间,为接下来的授课后在线辅导跟进埋下伏笔。云课堂对课时作业的布置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2.“组织设计”操作优化策略
一是生动“激趣”:(1)要指向提升学生专注力,要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要精而少;(2)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要切中要害,让学生觉得有用;(3)要创新教具,可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并注重教具的实用和适用。二是“互动”设点:(1)设计师生在线问答点,设计能够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问题,请学生连麦进行回答(或课前收集优秀学生的解答,课上进行展示);(2)设置“在线选择”的呈现点,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统计功能,让学生看到别人的答案,并反思自己做题的结果;(3)设置“在线表扬”点,运用平台的“表扬”功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评价;(4)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小组的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学生在课上记下的疑惑点,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解决,如果还有不会的就去问老师。三是亲和“增效”:(1)“思维”上的亲和增效,教学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分层次,给学生以“思维权”,力争让所有学生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2)“感染”上的亲和增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情绪,利用情感来打动学生;(3)“释疑”上的亲和增效,重视作业讲评,在每节课前进行针对性作业讲评,尽量消除学生作业中的困惑,并充分利用语音、文字、符号等多种样式,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教师亲切的关怀。
二、共情体验下的“课中检验”实施
共情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理论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也是一种方法。落实到教学上,共情是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精准定位课程内容的重要方法,是保证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技巧,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传递教学价值内涵、保证课堂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课式云教学”授课观课的“验课”环节中,“共情体验”对授课质量的把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实践的关键环节
1.执行教案
授课教师根据组内研讨的优化教案,对全年级学生进行在线教学。
2.观课检验
在授课教师进行“大课式云教学”的同时,其他教师登录平台听课、观课,在此过程中倡导听课教师们用共情的策略,把自己当成学生,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关注教案的实施情况,以便在后期辅导中改进。
(二)“执行教案”优化策略
1.加强情境引入
针对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心理,特别是在部分学生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这一特定的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可以是社会、文化、自然情境,也可以是虚拟实验情境,但不管什么情境都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加强问题探究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的最有效的直接手段。在疫情背景下的“大课式云教学”中,授课教师和非授课教师须合力做好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工作。其主要包含以下要素:(1)在备课中,教师要对“移动研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或联想,进而提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假设;(2)教师要提前通过QQ或者微信群,与学生进行预习交流,汇总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3)在整理后,授课教师进行云端展示呈现,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码字表达式交流讨论,再结合学生的即时反映,在授课中进行正误解读验证,并总结深化。
3.加强在线检测
结合授课内容,适时以选择题、是非题等进行当堂知识点在线检测。学生在云端进行“对”或者“错”的选择,抑或进行“A”“B”“C”“D”等选择应答,并在线统计答案情况,即时呈现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比例图。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活跃度。
(三)“观课检验”优化策略
1.加强目标引领
备课组研修团队组长可以根据不同的大课内容,确定相应的课堂观察主题。有的课大家主要关注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的达成度,有的课重点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等。这是通过目标的预设,提升教师的研修成效意识,从而在多次观课后形成对当下教学状态的合理评估。
2.强化责任驱动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落实不同的观课教师,承担不同的任务。从学生学习视角重点观察学生的预习准备、在线互动、课堂学习任务的达成等;从教师教学视角重点观察教学环节的衔接顺畅度、教学资料的展示效果、语言表达的有效度、问题引导和在线反馈的机智度等。因为是移动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听课,交流会受限,比如在课堂文化等方面,实际的可测效果是打了很大折扣的。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应用移动平台的一些在线功能,比如统计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反馈的数量等,又提高了观课的精度。此外,在线课程的重复播放功能,让授课教师也有了更好的研修反思方式。
3.加强反思研讨
课后的在线研讨,不再是一般的褒奖或者是指责,而是以采集课堂“观测证据”来反馈教学的实际效果,并反溯到教学设计上加以优化,形成更完备的教学资源,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大课式云教学”提供优化策略参考。
三、问题解决下的“课后研学”
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和经验增长。其根本特征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个体经验的获得性,即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接受学习。
(一)实践的关键环节
1.跟进辅导
授课结束,全体教师一起批改作业,并抓住实际问题,通过文字、视频、语音、电话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辅导,为后续授课教师提供教学建议。
2.回嚼完善
备课组研修团队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批改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式在线“回嚼”,并努力在网课资源上进行完善。
(二)操作优化策略
1.“跟进辅导”优化策略
一是重视面上的指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QQ和微信的常用在线联系方式。比如,设置班级微信群或QQ群,并充分利用群公告形式,约定时间进行在线集中辅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体的学习效果就有了基本的保证。二是加强分层辅导。根据学生的层次,教师进行分类别的QQ群或者微信群学习小组设置。在这些学习小组中,教师以朋辈互助方式设置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即时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再根据问题进行多小组的游动式指导,同时把共性问题移入班级群进行整体辅导。三是注重个体跟踪。针对部分拔尖学生和学困学生,教师加强点对点的针对辅导,如推送课后阅读、习题等“加餐”学习资料,并指导其加强学习时间安排,以落实“大课”的教学。
2.“回嚼完善”优化策略
一是促进经验共享。通过钉钉群、QQ群、微信群等方式,研修团队将过程性问题以及相关指导情况进行开放式共享,各教师在研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各取所需式的萃取,以此指导各自教学的再改进、再深入。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研修团队从三个层面抓好协调工作:(1)年级部主任立足整体教学情况,优化排课和班主任工作,从整体上保证效果;(2)备课组长抓好课前、课中、课后几个环节的即时性运作,保证问题发现和解决的即时性、资源共享的时间节点的有效性;(3)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落实好各自班级学生学习群任务完成的时间和资源推送的及时性。三是开发学习资源:(1)重视网课作业的创新,此举一方面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防止部分学生通过相关作业辅导的App抄袭答案;(2)制作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针对性地对所有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微课从一定程度促成了课堂教学的延展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每件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教师要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向着既定的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关注教学细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并通过备课组的移动研修,更好地服务于“网络大课”条件下师生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