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2021-05-06保吉红赵文博陈栋力赵海运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乳化眼球

保吉红 赵文博 海 华 陈栋力 赵海运

白内障是高发于老年群体的常见致盲性疾病,现临床上尚无特效药逆转或阻止白内障疾病的进展。手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先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为表面麻醉微创手术,术中患者眼球可自主转动,使眼位配合不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间接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研究显示,眼科手术前予以眼位注视训练将有助于患者术中眼位固定[1],但是否能有效促进白内障摘除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尚存争议。本研究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对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16 AAO临床指南:成人白内障》[2]中白内障诊断标准,并经ERG视网膜电图确诊;(2)入组前1个月眼部无活动性炎症;(3)裸眼视力均在0.5以下。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肾疾病,牵拉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晶状体严重浑浊,不适宜玻璃体切除术;(3)依从性差,不配合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50~80岁,平均(65.20±7.45)岁;双眼患病11例,单眼患病41例;晶状体核硬度Ⅱ级 31例, Ⅲ级 13 例, Ⅳ级 8 例。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4.89±6.74)岁; 双眼患病14例,单眼患病39例;晶状体核硬度Ⅱ级 30例, Ⅲ级 12 例, Ⅳ级 1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前眼位注视训练。(1)于术前30min对患者进行眼位注视训练指导。(2)取坐卧位使用头架固定头部,患者身体放松,自然闭合口唇,将下颌置于颌托凹槽上,保持前额与下颌于同一水平面并垂直于地面。嘱患者避免头部左右前后移动,并指导患者睁开双眼水平注视前方约30cm 的目标物,保持角膜顶点与地面保持平行,保持眼球不动注视目标物1min后休息1min,反复练习15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术中眼位情况:调整眼位次数>3 次和眼球旋转偏移率。(2)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分为<0.3;0.3~0.4;0.5~0.8;>0.8四个等级。(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高眼压、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眼位情况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术中眼位情况的比较 n (%)

2.2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 n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

3 讨论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影响光线投射,进而影响视物的疾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此方法不仅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超的手术技巧,还要求患者眼位固定保持在某一方向。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为表面麻醉,眼位难以保持于某一固定位置。研究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术前予以患者眼位训练可降低术中眼球偏移和术中眼位调整次数[3-4]。但是否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中,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于术前30min开始训练,使用头架固定头部,保持前额与下颌于同一水平面,保持角膜顶点与地面保持平行,指导患者注视前方目标物,帮助患者眼位固定,并通过反复练习利于患者更好掌握配合技巧,强化基本技能,弥补口述眼位训练指导的抽象[5]。在手术过程中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仪器具有眼球自动跟踪系统,但术中若患者眼位不配合常需停机调整患者眼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中调整眼位次数>3 次和眼球旋转偏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眼位情况。术前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患者更具体的掌握术中配合技巧和技能,弥补口述指导的抽象,规避患者因理解能力不同形成对指导知识的理解偏差,使患者更好的固定头位和眼位,增加术中眼位的配合度,减少眼球旋转偏移率,从而减少眼位调整次数[7-8]。

术中患者眼位配合度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评估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视力恢复至0.5以上比例为60.38%,高于对照组的40.38%(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表明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眼位训练利于患者眼位固定,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有助于术者术中及时清理病灶,同时良好的眼位固定可有效减少因术中反复操作对患者眼角膜的损伤,降低因眼位偏移或眼球转动引起的角膜损伤,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5,9]。

综上所述,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通过降低术中调整眼位次数和眼球旋转偏移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猜你喜欢

摘除术乳化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