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06陈楷珠李冬梅王雪梅
陈楷珠,李冬梅,王雪梅
(深圳市急救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35)
心脏骤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病症,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操作不恰当很有可能会引起患者死亡[1],实施院前心肺复苏为初步改善患者临床病情、抢救患者生命奠定前提之关键干预[2-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2 月经本中心指挥调度的实施院前急救心肺复苏3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3 ~76 岁,平均年龄为(42.6±9.2)岁。患者的发病因素涵括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中毒、脑部外伤、触电和溺水等。
1.2 方法
本中心接到报警后,按照“就近、就急”的原则调派附近的急救网络医院出诊,医院接收到急救的指令后马上赶往现场,到达以后马上针对患者之临床生命体征实施监测、评估,确诊是心脏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处理,心肺复苏的操作严格地据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指南》有关标准实施[5-6]。把患者放在复苏体位,将患者气道打开以后给予仰头抬颏法,且进行持续1 秒/次之人工呼吸慢慢地吹起,能见到患者的胸廓抬高;后续提供患者持续不间断之胸外心脏按压,手部应该置在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分位置,采取一只手掌根进行按压、另外一只手部叠在前一只手部上方进行按压,按压的幅度于至少5 cm 范围,按压的频率应该是每分钟100 ~120 次,并使胸廓充分的回弹。按压和通气之比例应该是30:2,每一次按压的间隔不大于10 s,直到可以触到颈动脉或者股动脉搏动,按压五个周期以后对心电或者脉搏检查一次。按照患者的具体状况提供面罩吸氧和气管插管,若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即优先给予电击除颤,后续提供患者阿托品、肾上腺素和胺碘酮[7]等药物的治疗,急救阶段连续地对于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等指标实施监测。
1.3 影响因素
(1)患者年龄;(2)患病性质;(3)心搏停止时间;(4)现场除颤时间;(5)复苏成功时间。
1.4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8]
(1)患者之心搏恢复;(2)患者的面色恢复为红润;(3)发生自主呼吸;(4)恢复患者意识;(5)患者瞳孔从大转为小。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运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t检验。如果P小于0.05,则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年龄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结果表明,不超过50 岁之急救患者为139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6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4.3%;大于50 岁之急救患者为161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1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0.6%;不超过50 岁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大于50 岁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2.2 各异疾病性质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之急救患者为200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1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0.5%;非心脑血管疾病之急救患者为100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4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4.0%;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非心脑血管疾病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患者疾病性质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2.3 患者心搏停止时间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结果表明,心搏的停止时间不超过5 分钟之急救患者为115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6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5%;心搏的停止时间于超过5 分钟之急救患者为185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1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0.5%;心搏的停止时间于不超过5 分钟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心搏的停止时间于超过5 分钟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患者心搏停止时间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2.4 患者现场除颤时间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结果表明,现场的除颤时间不超过5 分钟之急救患者为85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4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4.7%:现场的除颤时间大于5 分钟之急救患者215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2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0.9%;现场的除颤时间不超过5 分钟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现场的除颤时间大于5 分钟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患者现场除颤时间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2.5 患者复苏时间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结果表明,复苏的时间不超过4 分钟之急救患者为152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6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3.8%:复苏的时间大于4 分钟之急救患者为148 例,给予心肺复苏成功为1 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是0.7%;复苏的时间不超过6 分钟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较复苏的时间大于6 分钟急救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5。
表5 患者复苏时间之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
3.讨论
于临床的实践内了解到,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将遭遇大量原因之影响引起心肺复苏的结果减少,进而对于患者之挽救成功率和预后引起各异程度之影响[9-13]。本研究经过对于本院实施院前急救300 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的分析,显示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之危险原因主要为下述几个方面:(1)结果内显示患者的年龄不超过50 岁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更高。其因素为患者的年龄超过50 岁,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发生了不同程度之退化,于出现心脏骤停的时候将遭遇更加重的损害,不易进行恢复。(2)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之心肺复苏成功率显著更低,其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对于患者之脑部、心脏等组织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患者之脑部和心脏等器官功能显著较正常者的弱,进而影响到心肺复苏结果。(3)心搏的停止时间愈长患者遭遇的损害将愈大,亦愈不易被挽救治疗,所以心搏的停止时间大于5 分钟患者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更低。(4)在临床上显示电击除颤为室颤治疗之有效方法,在诊断患者出现室颤波的时候,尽量早地提供患者除颤能显著增加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文亦显示现场的除颤时间不超过5 分钟患者之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更高。(5)心脏骤停患者之复苏有无成功决定是患者的脑功能有无恢复,复苏耽误之时间愈长则将造成患者之脑功能损伤愈严重,所以复苏的时间愈短急救患者之复苏的成功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