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探讨

2021-05-06张珅榆马晶山

医药前沿 2021年2期
关键词:药制剂调配药房

张珅榆,马晶山

(长安大学校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部分,中药制剂中的药物成分是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来,其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药制剂在患者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1]。目前,随着中医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中药制剂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关注[2]。提升医护人员的中医药原理的认识,加强药房管理,保障患者用药效果和安全性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在我院接受中药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5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探讨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12 月在我院接受中药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5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显示为:男性6 例,女性9 例;年龄在60 ~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8±4.48)岁。15 例患者均为职工家属,患者及本人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且该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分析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用药方式、药物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以明确引发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治疗和处理措施,同时制定加强药房管理的方法,以规范和监督中药制剂的使用和药房管理流程。

药房管理方法:(1)制定科学规范的药房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和落实药物化价、审方、核对等工作,定期为药物调配人员开展相关教育和培训,严格实施奖惩措施,加强其责任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避免其在药物调配中出现严重错误;(2)加强药物管理,对药房内药物的名称和日期等要标注清晰,摆放方式要根据具体类型分类放置,药房温度和湿度要适中,药房管理人员加强对药物保质期和密封等情况的查看,及时报备处理;(3)严格规范中药制剂流程。中药处方中的药物必须符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调配人员在进行药物调配时,要明确临床主治医师已签字确认,严格按照处方中的药物种类、剂量、用法等,并注意处方中的备注信息。药物调配后,要再次确认患者信息资料、处方内容,以防错拿或漏拿;对于住院病人,应在药品袋上做好相应的标注,比如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相应的病房号、床位号等,避免分发错误。(4)在药房设置专门的咨询窗口,为患者解答疑惑,指导患者用药的正确方法,详细向患者讲解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易产生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提高安全用药意识;针对年纪较小和年龄较大患者,除了药物讲解,还要加强患者用药时和用药后的观察,发现不良反应的出现,要及时停止用药,根据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症状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尽快恢复不良反应,后续要加强观察和预防。(5)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同中药制剂会延伸出其他类型的药物,药物调配方法也会不断更新和变化,药房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和技术的学习,通过培训等方式掌握不同的新中药制剂的用药原理、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以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能够及时采取的处理措施,要特别明确口服药物、静脉滴注的应用效果,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从根本上保障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1.3 疗效标准

回顾性分析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方式、中药制剂成分、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经过治疗处理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例(n)或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方式

由下表可知,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要是静脉滴注,所占百分比为73.33%,而口服药物的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所占比例为26.67%,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的用药方式。对比差异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方式分析[n(%)]

2.2 分析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中药制剂成分

对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所用中药制剂成分进行分析,排名前四的药物有红花注射液,其占比为40.00%(6/15),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舒血宁注射液,其占比为26.67%(4/15),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瘙痒、面部潮红;喜炎平注射液,其占比为26.67%(4/15),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寒战、发热等;灯盏花素注射液,其占比为6.67%(1/15),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瘙痒等。

2.3 分析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涉及系统或器官

通过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所涉及到系统或器官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有皮肤不良反应,占比为46.67%(7/15),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皮疹、瘙痒、面部潮红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为20.00%(3/15),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比为20.00%(3/15),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占比为13.33%(2/15),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喉咙疼痛、嘶哑、气促等。

2.4 分析15 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情况

15 例患者在使用中药制剂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采取停药和其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有效改善。数据显示,已治愈患者有11 例,所占百分比为73.33%(11/15),有效好转的患者有4 例,所占百分比为26.67%(4/15),没有发生死亡情况。

3.对策与讨论

中医在我国医学技术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治疗理念是以人体生理结构、病理特征以及疾病诊断来对患者症施治,从根本上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3]。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根据中医辨证治疗方剂的配置原理,中药材被提取、加工制成多种中药制剂,再配合西医治疗,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了显著治疗效果[4-5]。但在患者使用中药制剂的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有皮疹、瘙痒、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等,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损害。

引起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非常复杂,要明确引发因素,对症采取应对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几点主要原因,首先,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由于老年人本身身体免疫力比较低,还存在一些基础性疾病,对药物的吸收程度和耐受程度相对而言比较差,因此予以中药制剂治疗时,要严格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状况、耐受程度等情况,调配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向患者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6-7]。其次是用药方式,对于临床上中药制剂的用法,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以及静脉滴注,在此次研究中对患者的用药方式主要是口服药物及静脉滴注,分析发现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药物的方式。再有是药物成分的影响,中药制剂是根据中医剂方的原理,通过生物制药技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加工而制成,从根本上来说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次数或者与其他相冲的药物一同应用的话,很大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8-9]。因此,临床上要准确诊断和科学判断患者病症,严格根据患者症状表现选取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降低用药风险。此外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误和差错或是对中药制剂原理掌握不全面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药房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增强责任和安全意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方式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多样,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病症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加强药房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药制剂调配药房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