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辛固本脐贴治疗阳虚泄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06姜莉云通讯作者吴文笛董月秋

医药前沿 2021年2期
关键词:命门阳虚次数

郑 玉,姜莉云(通讯作者),李 垚,吴文笛,董月秋

(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超过平常的正常频率且粪质稀薄如水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有排便急迫及腹部不适感,慢性腹泻病程通常在一个月以上,甚至超过两个月[1]。该病属于中医内科学“泄泻”范畴,是我科重点优势病种之一。近年来因饮食不节,过食冷饮,或服用寒凉药物等原因,且病久之后损伤阳气,故临床泄泻多以阳虚为主。因此统计我院近5 年因诊泄泻就诊患亦以阳虚型为最常见。阳虚泄泻临床表现多为大便时溏时泻,或黎明即泻,腹部冷痛肠鸣,便后缓解,完谷不化,乏力倦怠等症。“姜辛固本脐贴”为我省名中医姜莉云教授经验总结制备而成,姜莉云教授师承于全国名老中医扶阳派代表人物吴荣祖教授,为火神学派传承人,依据扶阳派学术传承思想形成该药,并运用于临床,该药已在我院及省内多家医院配合治疗阳虚型胃肠疾病,具有“温肾散寒,秘阳归坎”之效,以达到“阴平阳密、阴阳相济”的健康状态[2],为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在配合基础汤药基础上使用“姜辛固本脐贴”治疗阳虚泄泻,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 例阳虚型泄泻(慢性腹泻)患者源于2017 年10月—2019 年10 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50 例,男22 例,女27 例;年龄26 ~75 岁,平均年龄(53.78±2.62)岁,病程时间1 个月~36 年。对照组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24 ~75 岁,平均年龄(53.76±2.63)岁,病程时间1 个月~35 年。患者均为初次来诊,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主要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以2002 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作为依据,制定“阳虚型泄泻评分表”符合入选标准者;(1)主症:晨起泄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2)次症:脐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3)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弱或细弱。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纳入临床观察诊断标准;(2)年龄在18 ~75 岁。

排除标准:(1)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寒湿、阴虚等证型泄泻患者;(2)近2 周使用相关药物者,如止泻药物及益生菌等;(3)合并肝、心、肺、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局部皮肤有红肿、破溃、过敏者;(5)受试者要求退出。

1.4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用药均选用中药内服(四四固本颗粒加减)治疗。姜辛固本脐贴我院制剂科已有成熟技术,制备完成后为内有2 cm×2 cm 大小圆形药物,边缘有1cm 圆形胶布的独立敷贴。

治疗组:基础汤药治疗+“姜辛固本脐贴”(姜汁、细辛、吴茱萸、肉桂等八味中药制备而成),每次选取六个穴位同时进行贴敷:神阙、命门、涌泉、足三里等,14 日为一疗程,4 ~6 小时/次,每天一次。

对照组:基础汤药治疗+“穴位贴敷治疗贴”,每次选取六个穴位同时进行贴敷:神阙、命门、涌泉、足三里等,14 日为一疗程,4 ~6 小时/次,每天一次。

1.5 疗效评价

疗效分级:根据中医四诊资料,将主症晨起泄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按照症状轻重从0 增加到6 分。0 分指无症状;2 分为轻度,大便1 ~2 次/日,大便糊状,偶有完谷不化表现;4 分为中度,大便3 ~4 次/日,为稀糊状,有完谷不化表现;6 分为重度,大便5 次以上/日,大便为稀水样,夹杂较多完谷不化之物,甚至时有黏液等。次症脐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及舌脉分别按轻重记分为0 至3 分,0 分为没有症状,1 分为轻度,2 分为中度,3 分为重度。以此记分,依据四诊资料分值相加成总积分,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作为疗效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治疗结果

2.1 大便次数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两组大便次数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大便次数治疗均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比较( ±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大便次数 治疗后大便次数治疗组 50 6.48±0.31 1.30±0.13对照组 50 6.42±0.32 2.85±0.20 t 0.952 45.947 P>0.05 <0.01

2.2 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针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有均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组 50 20.00±0.71 4.67±0.46对照组 50 20.18±0.71 8.97±0.41 t 1.268 49.344 P>0.05 <0.01

2.3 有效率比较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临床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例)

3.讨论

慢性泄泻具有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困扰。西医治疗常常以止泻药物、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调节肠道菌群药物为主,但病情容易反复且有加重病情可能,易使患者出现抗拒服药、拒绝治疗而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不良后果。中医治疗慢性腹泻有其特色优势,可针对病因病机采取口服中药及传统外治法达到调理脾胃,止泻扶正之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时间并减少复发率。

泄泻为中医脾胃病常见病种,早在古代文献中较为详细的记载,古人多以泄泻的发病脏腑、特点、病因等命名,如濡泄、洞泄、飧泄、注泄、鹜泄、后泄等,后以“三因”命名确立了“泄泻”病名。泄泻病位在肠,涉及脾、肝、肾等脏腑。汪昂曰:“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泄泻日久,有足太阴脾阳虚损不运之象,脾阳不运日久,出现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阳命门火衰之象,先天命门真火无以秘藏肾水,阳气蒸腾气化无力,先天影响后天,故肾阳受损影响脾阳不足,足太阴脾阳亏虚则中气不能运转,饮食化生精微无力,水谷不化,而发生泄泻,且发生泄泻后缠绵不止;阳虚不能温煦,故出现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伴随症状。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该疗法将中草药制备为成品或调制成圆饼外敷于某些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透皮将药效传输全身,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4]。

“姜辛固本脐贴”属于中医外治法,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穴位刺激,沟通人体内卫,运行气血,扶正祛邪,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姜辛固本脐贴”在临床中选用姜汁、细辛、吴茱萸、肉桂等八味中药制作,方中细辛、吴茱萸、肉桂等入少阴肾经,采用姜汁调和制备入药,具有温肾健脾止泻之效。而治疗中选穴以“神阙穴、命门穴”为君,“神阙穴”为慢性腹泻常见选穴频次最高的穴位[5]。“神阙穴”,位于脐中,属于人体任脉之上,为阴脉之海。命门穴位于督脉之上,命门者,生命之门也,乃一身阳气之根本[6]。作为先天命门在体外的门户,刺激命门穴能够激发先天元气,温煦命门相火[7]。同时脐下血管丰富,代谢活跃,药物外用于脐部有利于药物吸收渗透,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配以“涌泉”为臣,该穴位为足少阴肾经之起始穴位,“治病必求于本”,涌泉穴具有调补肾阴,激发肾气之功,结合“姜辛固本脐贴”,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起到的不是单一叠加作用,而是整体效果,从而使机体以达到阴阳相济,扶正祛邪之效;辅以足阳明胃经之主要要穴“足三里”以强壮身心,调理气血,燥化脾土,调理胃气,改善后天,综合各穴治疗而达阴阳协调,固涩止泻之效。

综上所述,通过“姜辛固本脐贴”对于辅助治疗阳虚型泄泻效果显著,该药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基础,治疗方法简单、方便、安全,可减轻肝脏的“首过效应”,尤其对不宜口服给药或拒绝口服药物的患者方便用药,易于患者配合,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命门阳虚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依据“次数”求概率
无人机的“命门”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