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06王利斑汤绍迁通讯作者
王利斑,汤绍迁(通讯作者)
(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早期胃癌定义为仅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的胃癌阶段[1],早期胃癌经内镜下根治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早期发现胃癌病灶后进行彻底根治性治疗对早期胃癌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拟以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分析影响胃息肉进展至早期胃癌的可能危险因素,对早期胃癌的预防及筛查给出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79 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纳入标准:住院患者经胃镜下病检及手术切除病灶的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早期胃癌(即病灶局限于黏膜内,未突破黏膜下层)的病例;并选择相同时间段经过胃镜镜下病理学活检明确诊断为胃息肉的79 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排除标准:(1)有其他系统的肿瘤病史;(2)重大手术后、外伤后患者;(3)孕产妇;(4)有消化道良性肿瘤病史患者;(5)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等。
1.2 研究方法
使用荆州市中心医院病历系统搜集并整理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患者病历资料,从中选择调查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变量赋值,选择的危险因素如下:性别(1=男;2=女)、年龄(1 <60 岁;2 ≥60 岁)、体重(1 <60 kg;2 ≥60 kg)、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中学;3=高等学历)、职业(1 =农民;2 =工人;3 =公务/事业职员;4=自由职业;5=无业)、Hp(0=阴性;1=阳性)、吸烟史(0=无;1=有)、饮酒史(0=无;1=有)、居住区(1=乡村;2=城镇)、胃炎/胃溃疡病史(0=无;1=有)、高血压(0=无;1=有)、糖尿病(0=无;1=有)、冠心病(0=无;1=有)、血吸虫病(0=无;1=有)等。共计14 个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SPSS 17.0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变量赋值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录入,整理后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可能危险因素,整理统计后进一步使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找出与早期胃癌可能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2.结果
2.1 单因素显著性分析
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显著性分析的分组数据及结果。根据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表中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是否有胃炎/胃溃疡病史、Hp 感染、是否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早期胃癌发病相关。见表1 所示。
表1 回归分析
表1(续)
2.2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对上述经过单因素显著性分析后,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列表后再次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分析及结果。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由表2 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可知,Hp 为阳性(P=0.021)、年龄(P=0.001)、胃炎/胃溃疡病史(P=0.024)、高血压(P=0.03)等四个危险因素,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在对胃癌的发病机制的探讨中,多数学者倾向于胃癌是先由癌前病变进展至早期胃癌,故本文并未选择正常人群体作为空白对照组,而是将早期胃癌患者组及胃息肉患者组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分析出由胃息肉患者进展至早期胃癌的可能危险因素,提供更具有特异性的数据分析结果。经过对十余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可以从结果中得出人口学因素如性别、体重、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均不是荆州地区与早期胃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因素有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高龄患者癌症发生率升高的自然过程相关,日本研究者Yoshida 等人进行的研究中也指出,高龄患者在胃肠道癌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3];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关系则经过了长期的研究,早在1983 年就被发现其是造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原菌[4],1994 年被相关文献认定为致癌物[5],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持续的胃部慢性感染,最终进展至胃癌;统计学结果中胃炎及胃溃疡病史与早期胃癌密切相关,同样是因为胃炎、胃溃疡可能进展至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等高危癌前状态,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癌前状态与胃癌密切相关[6];统计学结果同时提示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但尚未有研究明确高血压与早期胃癌发生存在直接联系,可能与高血压病对全身血管的影响有关,或是小样本下统计误差所致;此外,饮酒因素在研究中未有统计学意义,一项MATA 分析曾报道,戒酒对胃癌风险没有显着影响[7];同时,荆州地区作为血吸虫病高发地区,将血吸虫病纳入研究后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与胃癌相关危险因素无明显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