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中止血带的不同使用方案效果比较
2021-05-06田毅
田 毅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人民医院骨科 贵州 贵阳 5502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够极为有效解决终末期膝关节疾患的治疗手段,不但能够显著减低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还能切实地提高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让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1]。该手术需大面积的截骨和软组织松解,而这样的操作会致使出血量的增大,提高治疗难度[2]。而手术中利用止血带则能够有效地减低患者的失血量,不但可以为骨水泥和骨连结供应优质的界面,还能提高术野的清晰度,但是止血带的使用也会造成较多的副损伤。本文将立足于止血带作用下的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8 年5 月—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12 例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112 例按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6 例)与对照组(56 例)。观察组年龄57 ~76 岁,平均(66.74±9.34)岁,男性26 例,女性30 例;对照组年龄58 ~76 岁,平均(67.41±9.16)岁,男性23 例,女性33 例。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将对其56 例膝重度骨关节炎实行全程使用止血带治疗措施。其方法于麻醉前后行患肢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并固定,麻醉生效后行患肢常规消毒铺巾护肤,趋血手术计时开始,止血带压力一般为250 mmHg,设置时间90 min,从切皮--膝关节置换操作过程-关闭切口-包扎固定,全程使用止血带。该病例:术中控制性降压;置伤口引流管。
在观察组中,同样将对其56 例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实行选择性止血带方案的治疗措施。其麻醉前后气囊止血带的准备情况及手术过程与对照组一样,但该组病例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待骨水泥固化后松解止血带。整个手术过程使用止血带时间相对较短。该组病例要求:术前提前15 min 使用抗纤溶药氨甲环酸静滴完,以20 mg/kg 计算使用;术中严格进行操作电凝止血;术中控制性降压:对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进行控制,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 ~110 mmHg,或把平均动脉压则减低到基础血压的70%,一般在60 mmHg ~70 mmHg;术中操作截骨时可利用止血海绵或氨甲环酸湿纱布遮盖截骨面;术中置管。术后3 h、6 h、12 h、24 h 小时使用氨甲环酸静滴。
1.3 观察标准
(1)组间统计手术各项指标,其中囊括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隐形失血量、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2)对比两组膝关节术后三天股四头肌恢复情况、肿胀程度、患肢疼痛度。其中患肢疼痛程度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 分制,疼痛程度同分值呈正比;肌力恢复情况检测部位为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肿胀程度为髌骨上缘10 cm 的大腿肿胀率,其中大腿肿胀率为(术后大腿周径-术前大腿周径)/术前大腿周径的值。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整个数据送入SPSS 22.0 软件中进行解析,且计量资料比较实行t检验,当且以(±s)表示,当(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各项指标
观察组在术后出血量、隐形失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数据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稍高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的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组间手术各项指标统计( ± s)
表1 组间手术各项指标统计( ± s)
组别 例数 术中失血量(mL)术后出血量(mL)隐形失血量(mL)观察组 56 281.31±168.22 184.34±32.57 326.41±178.31对照组 56 267.34±107.68 269.31±37.21 521.69±271.31 t - 0.523 12.858 2.315 P - 0.602 0.001 0.002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止血带使用时间(min)观察组 56 99.91±21.34 41.63±7.24对照组 56 95.34±16.76 96.34±18.34 t - 1.260 20.764 P - 0.210 0.001
2.2 术后三天的股四头肌恢复情况、肿胀程度、患肢疼痛度
使用选择性止血带的观察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大腿肿胀率、VAS评分等数据均优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三天的肱四头肌恢复情况、肿胀程度、患肢疼痛度对比( ± s)
表2 两组术后三天的肱四头肌恢复情况、肿胀程度、患肢疼痛度对比( ± s)
组别 例数 股四头肌肌力 大腿肿胀率 VAS 评分观察组 56 59.22±4.24 6.01±0.89 2.15±0.27对照组 56 48.88±7.43 7.67±0.68 3.46±0.17 t- 9.045 11.091 30.725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止血带被普遍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能减少术中失血,为TKA 提供更佳的骨-骨水泥界面。但潜在风险也值得重视,包括神经麻痹、血管损伤,术后肿胀疼痛、肌力延迟恢复等。在本研究中,选择性止血带的使用技术不同于全程使用止血带,该技术安全性相对较高,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短,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系数降低[3],术后肿痛、功能恢复及失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4-5]。且该实验结论也显示使用选择性止血带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隐形失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稍高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的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选择性止血带的观察组的股四头肌肌力、大腿肿胀率、VAS 评分等数据均优于全程使用止血带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结论同郑强等[6]和薛晨曦等[7]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也进一步证明观察组使用方案的科学性。这也非常得益于在观察组中,有效地控制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能在不对肾、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造成影响下降低术中出血量[8]。在手术中科学地利用抗纤溶药氨甲环酸也能起到在术中和术后失血量降低的作用。但是也有资料显示于很多的研究中利用了止血带进行TKA 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并不少于没有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因为全程使用止血带虽然能够将明显的出血点进行抑制,但是也有较大的概率提高隐性出血量,而选择性止血带的方案能够让施术者明确区分创口出血,进而利于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9]。在对止血带的普遍认知中,止血带的使用会减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然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医务人员因为经验愈加丰富、局部解剖愈发地熟练、手术操作愈发熟悉,术中出血情况对手术的妨碍作用大幅度降低。有资料显示,不利用止血带参与手术的患者同手术加入止血带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消耗上,未有的较大的迥异性[10]。而在该实验中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和在安装假体时使用止血带至骨水泥固化后结束使用止血带这两种方式在手术耗时上也并未有显著的区别。且在进行假体安置时使用止血带,目的为使截骨面干燥,利于骨面、骨水泥、假体的紧密贴合,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全膝关节置换中优化选择运用止血带,能够切实地降低术后以及隐性失血量,降低术后肿胀、疼痛、血栓等并发症风险,帮助股四头肌肌力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