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祺祥政变为界论亲王入军机处的异同点

2021-05-05孙雪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
关键词:亲王

孙雪

【摘要】清朝,宗室爵位第一等就是亲王。亲王出身皇家,深居于京师,地位尊崇。与此同时,为了维护皇权,所以有亲王不可入军机处的祖训。然而事从权宜。亲王并非完全被隔离在军机处之外。亲王入职军机处在清朝并不少有,但以祺祥政变为界限,两个时期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亲王;军机处;祺祥政变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45-02

亲王自古有之。亲王广义概念上是指皇族内封王的人。狭义概念是指被授予亲王名号的人。本文为求定位精确,以狭义概念入手论述。

一、军机处的设立目的之一是防范亲王

创业之初,清太祖创立八旗,国家大事由八大和硕贝勒共治。清太宗时期正式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太宗重视集权于自己手中,较之初时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时,此时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已极大地削弱,转变为一个臣服于,听命于皇帝的工具。清世祖和清圣祖年幼继位,为了稳固政治,继续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可见其权势之大。随着帝王年龄增长,心智成熟,认识到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因此满族上层亲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必然面临着被削弱地下场。清圣祖召集文人近臣入南书房和清世宗创立军机处,无不是为了强化皇权,限制宗室亲贵权力。“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议政虚衔,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自此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可见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之一就是限制亲贵权力,加强皇权。

并且在清朝建立军机处后,留有亲王不可入军机处的祖训,以此来防止亲王干政乱权。史料中相关记载不在少数。比如“亲王不假事权”清仁宗以“但究与国家定制未符”为理由,罢免永瑆在军机处行走的职位。

二、祺祥政变前后,亲王入军机处的不同之处

(一)祺祥政变前,亲王入军机处

事从权宜,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有亲王不可入军机处的祖训,但是清代入军机处的亲王不在少数。清世宗即位后,重用怡亲王允祥,但是怡亲王是否进入军机处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无意讨论怡亲王有无进入军机处任职,对于怡亲王暂时不放入文章论述。

清仁宗时,出于安抚人心,稳定政局,排除异己的目的,惩治了权臣和珅。嘉庆四年,和珅倒台后,在权力的交接和过渡时期,成亲王永瑆短暂进入军机处“命成亲王永瑆、前任大学士署刑部尚书董诰、兵部尚书庆桂、在军机处行走。”同年,成亲王因帮助好友洪吉亮上书,因此受仁宗训斥“设成亲王等不将各札进呈。转似实有其事。代为隐讳矣。”不久后,“因军机处事务较繁。是以暂令成亲王永瑆。入直办事。但究与国家定制未符。成亲王永瑆。著不必在军机处行走。”成亲王永瑆在军机处的工作就此终结。自成亲王入军机处到离开军机处,共计不到一年,时间短暂。

清文宗在位时期,太平天国自中国南方而起,公开对抗清王朝,北伐军直逼王朝腹地。与此同时,京师附近被压迫已久的人民也先后加入反抗清政府的争斗中。迫于形势,一直被清文宗忌惮的皇弟恭亲王临危受命。咸丰三年九月,洪秀全兵逼畿南,任命恭亲王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仍佩白虹刀。十月,命恭亲王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五年,以畿辅肃清,李开芳、林凤祥率为首的叛乱败局已定。七月,咸丰帝以孝静成皇后崩后“恭亲王奕于一切礼仪,多有疏略之处。”为理由,勿庸恭亲王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令其在上书房读书。至此,恭亲王在军机处为期大约两年的政治生命终结。

由以上可知,祺祥政变前入职军机处的亲王,除存在争议的怡亲王允详,共计两人,数量少。去留与否听命于皇帝一人,臣服于皇帝的权威之下。亲王被任用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国家出现应急事务。

(二)略谈祺祥政变始末

文宗在去世之前,任命焦佑瀛等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授予两宫皇太后权力。慈安太后掌‘御赏’玺,皇帝年幼,慈禧太后代掌‘同道堂’玺。使八大顾命大臣与两宫皇太后相互牵制。如此做,咸丰帝是为了规避风险,维护数百年的清王朝的统治,令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双方力量相互抗衡,欲求统治稳固。

然而,咸丰意料之外的是祺祥政变的发生。董元淳上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肃顺等人反对的态度,引起两宫太后的不满。为了争权,两宫太后联合留在北京的恭亲王奕。恭亲王被亲哥哥咸丰排挤忌惮,并且没有被列入顾命大臣队伍,而是受命留在京城接洽英法事宜,安抚百姓。并且他在京处理对外事务时,对西方侵略者让步,从而取得列强对他的支持。此外他还取得了僧格林沁、文祥等统治阶级上层人士的支持。在以上力量的支持下,恭亲王联合两宫太后发动针对八大臣的政变。最终,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阵营获胜。八大臣或死或流放。因载淳年号为祺祥,故名为祺祥事变。

(三)祺祥政变后,亲王入军机处

清代后宫女子是帝王的附属品,严禁限制后宫干政。“前代流弊,具详史册,有以女谒盛行,致隳纲纪者矣……我朝圣圣相承,乾纲独揽,政权从无旁落。”祺祥政变后,太后势力公开掌权。同治元年,两宫太后对祺祥政变的头号功臣恭亲王论功行赏,授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在清王朝的政局中,皇权衰微,形成两宫皇太后-议亲王双方共治的权力天平。此期间恭亲王备受恩宠,权力愈来愈重,“恭亲王以议政王在军机处办理一切政务。勤劳懋著。加恩著在紫禁城内坐四人轿。以示优异。”

随着慈安太后去世,慈禧权势的增强,权力天平发生极大转变。太后为了专权,不容许任何威胁的存在,因此议政王成为慈禧打击的对象。中法战争时期,议政王为首的軍机处办事不力。慈禧以此为借口,在光绪十年罢恭亲王奕军机大臣职位。恭亲王为期二十三年的军机处生涯就此终结。此后虽被慈禧再次启用,但不再入军机处。自此以后,垂帘听政数十年的慈禧成为清王朝唯一的实际掌权者,国家大权掌握在一人之手,军机处的人事运用取决于太后一人意愿。

慈禧太后惩治权势过大的恭亲王后,为了应对战局和维护统治的需要,“以礼亲王世铎代之,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与王商办”,提拔关系亲近的亲王继续入职于军机处。“太后命遇有重要事件,与王商办。时法兰西侵越南,方定约罢兵,王议建海军。”光绪二十九年,荣禄病逝后,庆亲王奕劻成为军机领导层,一直延续到军机处灭亡。为期八年。庆親王上任后门庭如市,敛财买官,“对奕劻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奕劻贪鄙、无能、无识,惟袁世凯是听,只知结党营私。”如此品行低劣之人可以稳坐军机处的第一把交椅,慈禧对其庇护不言而喻。

礼亲王、庆亲王都是太后的追随者。端亲王载漪生父是惇亲王奕誴,在祺祥政变中为太后一方出力。并且己亥建储事件中,慈禧选中的“大阿哥”溥儁正是端亲王儿子。因此可知可见,载漪与慈禧关系亲密。光绪二十六年,在八国联军入京之际,“愚而不学”的载漪才得以短暂入职军机处。醇亲王载沣母亲是叶赫那拉氏,娶妻也是叶赫那拉氏,因此与慈禧关系亲密。光绪三十三年,醇亲王载沣入军机处。慈禧临终前,醇亲王被任命为摄政王,代替幼帝处理国家大事,享有总揽军机处的大权。

宣统年间,在奕劻载沣等人的主持之下,设立皇族内阁取代军机处。军机处退出历史舞台,原任职于军机处的亲王们在新的国家机构中继续发挥作用。

由以上可知,祺祥政变后,入军机处的亲王在人数上增多了,数量达到五人,是先前的二倍还多。总体上看,亲王在军机处任职的时间延长。皇权衰微,太后干政,亲王的任用与否取决于太后的意愿,而且还根据与太后的关系远近,任人唯亲。

三、祺祥政变前后两个阶段,亲王入军机处的相同之处

(一)未曾逃离专制权威

祺祥政变前,也就是专制主义皇权主导国家时,亲王入军机处,成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帮手和政治的点缀。祺祥政变后,帝王年幼无能,太后垂帘干政,成为国家的真正掌权者,亲王则担任巩固晚清统治的责任。但是无论是何时期,亲王必须臣服于专制权威,听从于皇帝或是太后的任命调遣。如若不然,甲申易枢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根本目的相同

准许亲王入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无不是稳固清王朝的统治。嘉庆年间,永瑆入军机处是为了过渡政治。奕入军机处是为了抵抗京师附近的起义。祺祥政变后,奕再入军机处是因为帝王年幼,无法主持国家大事,因此奕以议政王的名义辅佐政治。世铎入军机处后,协调李鸿章等处理中法战争事宜。奕劻和载沣与太后关系亲密,入军机处后,甘愿秉承太后旨意处理军国大事。

四、结语

以祺祥政变为界限,将清王朝划分为两个阶段,亲王入军机处在不同时期,亲王的任职时间,人数,以及所臣服的最高权力各有特点。与此同时,身处于专制皇权之下的清王朝,允许亲王入军机处,根本目的无外乎是维护王朝统治。

参考文献:

[1](清)爱新觉罗·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清)梁章钜.枢垣记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清)赵之恒,牛耕,巴图.大清十朝圣训(清高宗圣训卷之三十一)[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亲王
热闹的女子
英国 97岁亲王撞车后“复出” 未系安全带
97岁菲利普亲王放弃驾照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菲利普亲王退休这个男人,和女王携手70年
英国王室宣布菲利普亲王将不再参加公共活动
唐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
袋泡茶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