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事观
2021-05-05王林聪
王林聪
摘要:学生事务在现代高等教育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学生人事观,力求为从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以及相关研究的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学生人事 学生人事观 学生事务 美国高校
1636年创立的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主要目的集中在培养“君子”(good man)以及加深人们对上帝的认识和热爱,使之成为优秀的商人或政府官员。此后在美国殖民时期相继创建的大学还有:威廉一玛丽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拉杰斯大学(现为新泽西州立大学),达特茅斯大学。这一时期的美国大学主要借鉴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办学模式,也称牛津一剑桥模式(Oxbridge Model)。在学生事务方面,当时的美国大学同样沿用了英国大学的管理模式并持续了300年,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才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产生了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领域具有深远意义的学生人事观。
一 学生人事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创建初期的美国大学主要采取能人治校的模式,通常由一位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者担任校长,配以一到二个助手,负责所有涉及全校性的事务处理。通常学校的一、二栋建筑设施兼有教室、宿舍、食堂等功能,当时入学的学生年龄很小,一般只有十四、五岁,教授和学生同吃同住,每个教授负责40-50名学生的教学以及和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人们把这种学生管理模式称为替代父母制(In Loco Parentis),即学校成员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负责学生的道德伦理方面的培养、学生生活指导、纪律约束以及监督等工作。替代父母制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美国的大学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一些显著的变化。自19世纪中叶开始,重视科学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德国模式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型大学成为许多大学的办学方向,大学教授也越来越专著于学术研究,这些现象的出现逐渐为大学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相分离创造了条件,对负责学生事务的专门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1870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Charles W.Eliot任命Ephraim Gurney为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院长(Dearn),以协助校长分担有关学生纪律约束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Gurney因此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历史上的首位学生院长。1890年,哈佛大学进一步成立了专门负责新生生活指导的部门,标志着大学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在制度上实现了分离。
1862年以后,随着莫里尔法案的逐年实施,美国高校的多样化格局逐渐形成,进而促进了对各种办学模式的尝试和研究。同时,随着一些大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复杂性也越来越明显,渐渐地,学生院长的工作也扩展到诸如教育咨询、职业咨询、贷款和奖学金、业余兼职、学生健康、课余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许多方面,专门针对学生的服务和咨询机构也相继出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校长William R.Harp-er指出“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将成为美国大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一断言被看作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理论发展的开端。此后,在日益成熟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下,对学生事务的理论研究也开始逐渐深入,“学生人事”这一概念开始提出并广泛使用。
二 学生人事观的主要内容
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r)于1937年召开专门会议研讨高校学生人事工作,发表了对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学生人事观”(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以下简称“学生人事观”-1937),并于1949年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发表了新版本的同名文件(以下简称“学生人事观”-1949)。
文件把“学生人事”这一概念作为学生事务有关工作的总称,提出学生人事工作要求教育行政人员“时刻把学生人事工作作为主要关注的内容”、“学生人事工作需要教师、管理者和学生群体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从每个学生的综合特点而不是单独的某个方面的个性行为出发应对学生人事工作”。
“学生人事观”-1937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保存、传播和丰富文化的重要元素,包括学术、研究、创造性想象的和人类经验的成果”。19世纪末,美国高校在德国模式的影响下,逐渐忽略了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的思想。针对这一问题,文件强调教育机构必须树立全人观念,综合考虑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精神风貌、身体状况、社会关系、职业技能、道德与宗教价值观、经济条件和审美取向等因素,把教育定位在作用于一个人的综合发展而非简单地侧重学生的智力训练。
除了强调针对学生人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问题分析、工作手册的制订、有关问题的学术研究以及对大学的指导性服务等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外,“学生人事观”-1937还从“学生人事机构内部的协调”、“教学与学生人事工作之间的协调”、“学生人事工作与校务管理之间的协调”、“大学学生人事工作与高中学生人事工作之间的协调”、“全国人事协会之间的协调”以及“学生人事工作与学生大学以后的调整之间的协调”等6个方面列举了学生人事所需要的各类协调工作,并对学生人事服务的内容从以下23个方面加以列举。
·向未来的学生及其家长以及高中工作人員解释学校的目标和机会。·在高中的配合下,遴选并录取学生。·关于教育环境的学生入学指南。·提供诊断服务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天资和目标。·依据学生过去的收获、职业与个人兴趣以及诊断发现,协助学生确定在整个大学期间课程安排。·争取学生家庭的主动合作以促进学生的教育成绩。·协助学生明确个人目的,改善学习方法、表达习惯、个人面貌、礼节等方面,获取宗教、情绪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进步,发展其他非学术的个人及群体关系,使学生获得自己最大的效能。·协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相关的教育计划。·确定学生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状况,提供适当的治疗手段,监管学生的健康,控制环境健康因素。·向学生提供并管理充足的住宿项目。·向学生提供并管理足够的饮食服务。·管理、评价并发展学生课外活动。·管理、评价并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与兴趣。·管理、评价并发展学生的宗教生活与兴趣。·组织并发布有关信息,用于改善教学和设置更灵活的课程。·协调学生经济资助和勤工俭学,协助需要的学生获取这些帮助。·保存学生的累积记录信息并提供给恰当的人。·执行学生纪律直至个体得到加强以及群体利益得到保护。·通过评价、理解和发展学生道德观念来维护学生群体风气。·协助学生在毕业离校时找到合适的工作。·把大学经历与职业经历有机结合。·始终充分地向学生通报他们可以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服务。·开展关于评价和改善上述功能与服务的研究。
“学生人事观”-1949把“保存、传播和丰富文化”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中心目的,并把“全人观念”定义为“重视学生的身体、社会、情绪、精神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日益突显的大学生群体多样性的基础上,文件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学生在成长背景和个人能力、兴趣、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人生态度都将与这些因人而异的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越来越多的复员军人进入大学学习,学生群体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学生人事工作者不仅关心学校能提供什么服务,还关心学生需要那些新的服务。
与“学生人事观”-1937侧重服务与协调工作相比,“学生人事观”-1949更加重视学生需求,文件从15个方面列举了学生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学生人事服务内容。
·学生获得大学环境指南·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功·学生找到满意的生活设施·学生获取对学校的归属感·学生学习平衡运用自己的体能·学生逐步理解自己·学生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情绪·学生发展生动而有意义的兴趣·学生实现对自己经濟资源的理解和控制·学生向合理职业目标的进取·学生发展主体性和责任感·学生发现生活的伦理和精神意义·学生学习与他人共处·学生在令人满意和社会认同的性取向方面取得进步·学生为大学以后满意的和建设性的活动做准备
“学生人事观”的发表标志着替代父母制的学生事务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终结,从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赋予了学生事务全新的内涵,确立了以学生人事为核心概念的高校学生事务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为美国高等教育在二战后的二、三十年获得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Westmeyer,Paul.A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M].Springfield,IL:Charles C.Thomas.1985.18.
[2]Caple,Richard B.To mark the beginning:a social history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M]. Lanham, 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8. 11,15,40.
[3]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view,1937.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