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创”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
2021-05-04董慧
【摘 要】特色化办学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以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为根本指针的理念、文化、治理举措等的总和,主要体现为“独特化”“差异化”“个性化”。把握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的内涵特征,需要辩证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成果性与优质性、创新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双创教育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的切入点、着力点、生长点、突破点。推动双创教育的有效路径有四个方面:以双创教学改革为支撑,以双创实践为杠杆,以双创服务为保障,以双创文化为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2-0019-04
【作者简介】董慧,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多元办学的转变,从千校一面向创新特色转变。高职院校同时面临着提升办学水平和打造办学特色的挑战。生存靠质量,发展靠特色。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已成为高职院校增强办学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和特征。
一、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需要特色化办学
(一)特色化办学的内涵
特色化办学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以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为根本指针的理念、文化、治理举措等的总和,主要体现为教育理念、办学风格、教学方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独特化”“差异化”“个性化”。董泽芳认为,特色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和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即杰出性和优质性;三是“人优我新”,即开拓性和创新性。[1]李兰荣认为,特色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良的、公认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征。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管理水平等。[2]刘献君认为,不能仅仅将办学特色当作工具理性与生存战略来对待,而要将办学特色当作价值理性和发展战略来对待。[3]可见,特色化办学是高职院校对自身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提炼、总结、传承,并区别于其他院校,受到公众认可的独特标签。它既可以表现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创新风格,也可以扩展为学校整体的优质风貌。
(二)办学特色化的界定
特色化办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真正理解特色化办学的内涵特征,还须辩证地理解好以下几个关系。
1.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特殊性来源于普遍性之中,特色化不是单纯的差异化,刻意追求“新”“奇”“特”,抛开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和发展规律,往往会生硬刻板。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需要在遵循教育普遍性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
2.成果性与优质性的关系。
一些高职院校在总结办学特色时,倾向于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显著性成果”进行堆砌式包装,最终“异曲同工”、特色不“特”。优质性特色的提炼既要从成果中挖掘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学成果的层面上。办学特色既要有“人有我优”呈现出的优质性和杰出性,还须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培养对象等,以校为本进行系统整合和特色固化,从而形成识别度较高的学校强势品牌和差别优势。
3.创新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特色化办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积淀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学校品牌,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验证,并为社会广泛认同。但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与创新性并不对立,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共生。这种长期坚守的办学特色也需要与时代特征、国家战略等外部环境相适应,在动态中完成迭代发展,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双创教育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的有机组成
特色化办学需要回到“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点上。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要为国家经济转型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肩负起“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应着重进行“双创型”人才培养。
(一)双创教育是特色化办学的切入点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特色化办学的定位上,需要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统筹规划、层层分解、精准发力。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陣地。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做好双创教育是学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深化教育改革的维度来看,做实双创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从人才培养出路的角度来看,做强双创教育是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动力引擎。另一方面,寻求高职院校特色化办学的切入点要立足于学校办学历史、培养目标、优势专业,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等特征系统规划与科学定位。双创教育依托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文化,可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无锡商职院)为例,学校依托电子商务等新商科专业背景,结合本地锡商文化精神,经过20余年的双创实践积累,探索出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双创教育发展路径,成为学校特色化办学的名片。
(二)双创教育是特色化办学的着力点
随着产业升级、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刷新,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双创教育可作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将双创元素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双创教育的综合带动作用,从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如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增强高职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双创元素,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创新创业赋能;将双创与科技研究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无锡商职院的双创教育坚持以思创融合为根,以文创融合为魂,以专创融合为体,以赛创融合为用,以科创融合为纵,以产创融合为横,构建了根魂为蕴、体用结合、纵横交错“六大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三)双创教育是特色化办学的生长点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使得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行双创教育学校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政府、社会、企业等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理顺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四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是双创教育有所成效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与政府共同搭建双创服务联动支持平台,为学生提供政策解读、资金帮扶等服务;与社会力量合作搭建双创经验交流平台,为学生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郁文化氛围;与企业搭建双创实践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技术培训、货源对接等全链条孵化服务。如无锡商职院构建了“学校—政府—社会—企业”创业助推生态体系。学校精准选拔创业种子,社会团体和企业导师精心指导、共同培育初创项目,人社、商务、科技等政府部门通过开业补贴、无偿资助、免息贷款等精确扶持创业项目。该助推体系累计已为近百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扶持,项目创业成功率达到85%以上。
三、高职院校以双创教育为突破点进行特色化办学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点面思维,多措并举、多元参与,整合校内外资源,全面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助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一)以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为支撑
高职院校要实现双创特色化办学品牌,必须着力推进双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双创教学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规划不能仅仅满足于“普及教育”“重点教育”“精英教育”一类金字塔型的传统课程设置,还须在与原人才培养机制无缝对接的基础上,瞄准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创新。比如根据专业特色优势和人才培养定位,按照专业深度融合的要求开发特色专创融合课程;打破专业壁垒,组建跨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教学团队等。实践中,可以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跨院系、跨专业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构建“专创融合、跨界整合、灵活评价”的双创教学体系。首先,双创课程体系要注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叉、渗透、融合,重点打造“一专业一品牌”专创融合金课,促进学生由具备单一专业能力向具备复合迁移能力转变。其次,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实现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学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其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再次,可以实施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如建立学生双创档案,有效评价学生开展双创活动的情况,把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将学生双创竞赛成绩、自主创业业绩、获得专利等情况折算为学分,设立创业奖学金和相应的奖励机制,实现第一、二、三课堂“三堂”融合与共享。
(二)以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为杠杆
高职院校除抓牢夯实双创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外,还要采用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策略,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竞赛活动、发明创造、团队训练、创业实战等实践平台,以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创业意识的产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手能力,营造“敢闯会创”的文化氛围。一是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学校、政府、企业等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共同实现“认知—实践—孵化”螺旋渐进式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和培育。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并为技术转化、产业项目对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企业发挥技术和市场资源优势,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创新平台等途径,协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利用创新创业的实践体系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活动的覆盖面,突出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和双创教育的价值体现。不能让教育与实践形成“两张皮”,而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步设计双创实践,避免课时缩水。充分利用校内外双创中心、双创空间等产教融合平台进行科技创新引领,让学生进行无边界浸泡式的实践锻炼,最终形成“学—练—赛—创”四维实践培养路径,让双创实践常态化、特色化、成果化,形成以产教融合为指引,“项目化教学、岗位化实战、市场化孵化”三层递进的双创实践体系。
(三)以细化创新创业服务為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创业项目存活率不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 “帮一把、扶上马、推一程”,做好双创指导与服务工作。高职院校可在全面总结研究本校双创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种子—育苗—孵化—培育”配套创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扶植措施,形成分层分类的差异化进阶式服务平台。初级平台侧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行真实任务的操练和跟岗实习;中级平台侧重培养学生在财务、法律、运营等方面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高级平台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规划和发展能力。如无锡商职院构建了“全程指导、差异服务、精准帮扶”的双创服务体系,设立专职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整合政企校三方资源,共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常年为学生创业全程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法律咨询、项目诊断等服务和指导。设立大学生专项创业基金,解决学生创业“开头难”的问题。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在校生进行专项培训、跟岗操练、“苗圃”培育,促进学生创业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升。对已经能独立开展创业实践的毕业生(毕业1~3年),学校以定制培训的方式,开展财务、运营、法律、货源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帮助他们从初创走向成熟。对于有3年以上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学校邀请校外专家为企业把脉会诊,开展公司规划咨询、公司运营诊断、股权融资等方面的精准帮扶,不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为学生企业参与商业竞争保驾护航。
(四)以优化创新创业文化为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启发教育,更是一种带动当地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教育,也是一种植入学生信念和价值观的素养教育。[4]所以,双创文化是建设双创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高职院校要从物质、精神、行为、制度四个层面立体化构建双创文化体系,打造属于学校自身、符合学生特质的文化品牌。首先,高职院校要总结和提炼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内涵,如诚信、利他、勤俭、省约、知边界、留余地、慎恐惧、戒争讼、慎终如始、顺势为变、居正自强、抱道而行的文化指向等,结合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和提炼,以促进对个体进行持续性的潜移默化,助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萌芽和行为的发生。其次,高职院校应着力于校园双创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建设。合理考虑物质文化建设布局,根据时间、空间的要求,对学生宿舍、教室、商业街区、食堂、体育馆等重点区域,结合校园文化和区域文化定位,添加双创物质文化标识。系统梳理校园活动文化,将富有双创文化的元素融入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行为文化的拓展力。再次,有效梳理制度文化,将双创文化精神融入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保障与引导双创教育的实施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孔康伟.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14-18.
[2]李兰荣.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21-23.
[3]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6):40-45.
[4]刘静,戴钢书.嵌入性理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