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的艺术化视觉呈现方式

2021-05-04张沛然

艺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

摘要: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健康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健康信息借助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Vlog、科普漫画等形式得到了有效传播,但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以艺术化视觉呈现方式促进健康传播,既有利于疫情防控,又有利于健康传播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健康传播;艺术化视觉呈现;科普漫画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2

健康传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罗杰斯曾指出,“在人类传播的内容中凡是涉及健康的,就叫健康传播”。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健康信息成为公众的日常“必需品”。如何使公众在短时间内主动了解和接受疫情科普信息,不仅是提升防疫水平的难点,更是健康传播要破解的问题。

1 当前的健康科普艺术化呈现方式

1.1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

目前抖音上有很多热门的科普类账号,一类是专门进行健康类信息传播的账号,另一类是发布健康信息的同时包含其他科学知识的科普账号,它们的表现形式生动,适应了微传播特征[1],共同造就了知识传播的新景观。

以头部账号“丁香医生”为例,其通常以娱乐性字幕凸显内容的重要性,这也是剪辑艺术中的常见形式[1]。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线下信息渠道近乎“关闭”,社会生活信息传播有依赖线上的倾向[2]。“丁香医生”作为健康传播领域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和很多主流传媒一样,在疫情紧要关头抢占舆论制高点[3],履行辟谣职责,满足了公众不断增长的答疑解惑需求。

1.2 以“郭杰瑞”为代表的微博Vlog

相较于以往,公众对获取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4],微博Vlog作为纪实影像的重要类型,以沉浸式第一视角给观者带来全新体验[5],使其更易感知和接收信息。纪实疫情Vlog的出现不仅传递信息,也表达情感[6],继而深入公众内心。

疫情期间,纪实疫情Vlog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多棱镜,作者通过它表达情感,继而深入观众内心,激发各种维度的折射[7],如以“郭杰瑞”为代表的微博Vlog,让人耳目一新。“郭杰瑞”只身前往美國探访,展现最真实的美国疫情。他敢于突破国际边界,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疫情特别推送”。在国际消息传播相对闭塞的疫情期间,“郭杰瑞”的美国Vlog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外的交流通道。

1.3 以“小大夫漫画”为代表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技术支持体系下衍生的媒体产品类型[8],对健康传播的影响巨大。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表现角度多元[9],科普影视、科普漫画等形式都可在这一平台上呈现。

例如具有医学背景的专业团队所运营的“小大夫漫画”微信公众号,结合时事热点,邀请医学界权威人士解读,通过简单通俗的漫画表现晦涩的医学内容。它的人物设置通常为古代人物形象[10],融古贯今的表达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11]。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它以平实的语言、巧妙的画面,将张文宏教授对疫情的描述和解读完美地呈现出来[12]。其表现的冲突感和紧张性[13],使公众更愿意接触和接受,拉近了医学教授与普罗大众的距离。

2 艺术化呈现方式的正面效应

2.1 语言表述通俗化,面向大众,贴近时代

“艺术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技术”[14],随着技术赋权以及疫情的推动,抖音短视频、科普漫画等艺术化呈现形式的出现,将生涩难懂的专业语言摇身一变转为受众喜闻乐见的隐喻意象语言[15]。短视频的碎片化、科普漫画的娱乐性完美契合了当代网民阅读喜好[16],更贴合大众的心理情感,形成了更好的媒介传播效果[17-18],引起人们的共鸣[19-20],增加了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广度。

2.2 网民热情参与,与专家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

在编写新冠肺炎疫情题材的话语时运用多种修辞艺术[21],在厘清影响效果之前,关键是理解用户使用媒介的原因[22]。健康传播的呈现方式借新媒体技术的“东风”艺术化,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视觉感知,审美的跨度提高也加快了网民关注度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网民的信息接受度,网民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与求知欲,与健康专家的线上心理距离大大缩短。

2.3 传播屏障被打破,科普知识渗透其他领域的难度降低

传统的健康传播形式单一,难以在既有方式上“做文章”,且专业性成为领域融合的障碍。健康传播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科普漫画形式的出现为健康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技术赋权下艺术化的呈现方式[24]打破了传统健康传播晦涩难懂的知识屏障,也为科普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尚未挖掘的艺术化形式,同时艺术化渲染也使科普知识渗透其他领域的难度大大降低。

3 艺术化呈现方式的负面效应

3.1 传播“草根化”,出现知识漏洞

媒体技术赋权致使“信息爆炸”,对信息真伪的辨别成为用户接收信息的主要障碍[25]。此外,新媒体技术赋能,传者“去中心化”,会使一些“伪专家”大行其道,为健康知识“裹上”不健康的外衣[26]。

当“操刀救人”的医生转为健康信息的传播者[27],艺术化会使以科普为主线的传播陷入“草根化”的困境[28],这实际上是一种有一定危害性的网络抗争行为[29-30]。健康科普传播应坚持“内容为王”,若内容生产出现“先天不足”,将会出现道德式微现象[31],传播内容容易陷入失范的境地,更甚者消解知识原本结构,出现知识漏洞。

3.2 泛艺术化淡化知识效应,受众重点偏移

健康传播专业权重大,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健康传播范式“知—信—行”单向、线性的局限遭到批判与冲击[32]。泛艺术化使知识效应淡化,从而使健康传播边界模糊。受众对知识的捕捉弱化,重点感知偏移。疫情期间报道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传播形式在不同维度上发生变化[33],在一定程度上给传播内容“蒙上了纱”,传播效果受到影响。

3.3 如何拓展健康传播的实踐应用,加强其他领域的衍生

3.3.1 强调知识边界,加强内容把关

健康科普传播在传播中的难点是如何实现通俗化,除了语言更加通俗,在传播方式上还要加以艺术化的渲染[34],有利于健康科普传播的推进。要突出强调知识边界,在边界以外进行艺术化修饰。作者应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在图片、视频、Vlog、漫画等方面进行探索的同时,对内容加强把关[35],任何领域的传播都应坚守“内容为王”,尤其是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信息,无论传播方式如何顺应技术和时代而改变,加强把关都是应有之义[36]。

3.3.2 强化知识意识,加强领域融合

科普就是对老百姓进行通俗化的专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健康科普传播应始终坚守知识性,以传播知识为最终目的。在传播呈现方式上适当改良。新媒体时代,传播不再仅仅沿本身的线程[37],而是随媒体技术分发到各个领域,呈现方式的艺术化渲染使科普知识渗透其他领域的难度大大降低,领域之间的融合互通大大加强。

4 结语

健康传播作为疫情下顺应时势的热点,无论是日常生活获悉还是科研探索钻研,相较于以往都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平台肩负各种渠道信息的主要“传声筒”的职责,健康传播的未来发展应利用好技术赋权带来的便利,进一步优化当前传播效果良好的艺术化呈现形式,去粗取精,实现知识化与艺术化的有机结合,并在其他可渗透层面齐头并进,有效提高国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及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沁沁,张晓晨.后期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大众文艺,2018(14):142-143.

[2] 张北辰,杨静怡,陈柏仁.智能传播的潜在风险及其管控——基于环境灾难预防和救援视角[J].艺术科技,2020,33(4):5-9.

[3] 吴静怡.环保传播中的民粹主义风险及规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5):105-113.

[4] 张晓蕊.绿色广告的受众逻辑研究[J].大众文艺,2019(08):139-140.

[5] 王卫池.沉浸式体验和H5产品绿色传播的劝说艺术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9):70-73.

[6] 黄晨.绿色广告影像诉求的“二律悖反”与“情感弥合”[J].艺术科技,2019,32(07):23-24.

[7] 陈家悦.“她题材”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三十而已》为例[J].艺海,2020(12):69-71.

[8] 张晓蕊,蔡雅雯.微信公众号植入广告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初步建构[J].今传媒,2018,26(09):64-67.

[9] 桑屹峰.灾难电影的悲剧叙事及其生态启示研究——以电影《后天》为例[J].汉字文化,2020(11):183-185.

[10] 张北辰,倪建邺,刘国庆.浅谈传统礼仪文化的智能传播生态[J].汉字文化,2020(18):40-41.

[11] 陈相雨,潘镜羽.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J].传媒观察,2018(06):12-17.

[12] 吴静怡.自媒体平台新冠疫情题材戏谑话语的批判分析——基于艺术生产视角[J].艺海,2020(4):5-6.

[13] 桑屹峰.反战题材电影《1917》的艺术创新[J].艺海,2020(04):64-65.

[14] 张晓蕊,马春艳.网络直播中网红主播销售类传播行为研究[J].东南传播,2019(05):142-143.

[15] 蔡雅雯.绿色广告的视觉隐喻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07):36,38.

[16] 黄晨.基于大学生情感表达的文化现象研究[J].汉字文化,2020(4):193-194.

[17] 朱霜.国内情感传播研究的范式演进[J].今传媒,2018,26(03):74-76.

[18] 张晓蕊,蔡雅雯.微信公众号植入广告传播效果评价体系检验研究[J].今传媒,2018,26(08):68-69.

[19] 蔡雅雯.绿色广告的情感传播术[J].大众文艺,2019(15):190-191.

[20] 黄慧敏.情感传播视角下电影创作的魔幻呈现策略浅析——以《七号房的礼物》为例[J].今传媒,2018(06):109-110.

[21] 吴静怡.自媒体平台新冠疫情题材戏谑话语的批判分析——基于艺术生产视角[J].艺海,2020(04):5-6.

[22] 蔡雅雯.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全民互动养成传播研究——以《创造营2019》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37-139.

[23] 曹青云.环境抗争中网络视频动员的基层治理[J].新闻知识,2019(04):36-39.

[24] 曹青云,张刘刚.我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的动因、困境及路径[J].戏剧之家,2019(08):207-208.

[25] 吴静怡.自媒体时代公共卫生题材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理路研究[J].汉字文化,2020(10):181-183.

[26] 蔡雅雯.环保认同与社会责任:绿色广告话语的形成逻辑分析[J].新闻知识,2019(10):78-81.

[27] 张银柱,蒋守龙.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J].戏剧之家,2018(22):212-213.

[28] 陈相雨,丁柏铨.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18(02):166-172.

[29] 蔡雅雯.网络空间中负面题材报道的正向情感效果分析[J].东南传播,2018(10):142-144.

[30] 王娜颖.绿色广告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5):94-104.

[31] 蔡雅雯,杨登洲.提升绿色广告话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14):191-192.

[32] 陈丹丹,马晨晨.环境公共事件中大众建构话语权的政治机会结构分析——以“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事件”为例[J].新闻知识,2018(08):31-34.

[33] 曹青云.解读《水形物语》的意象化表达及主旨内涵[J].艺术评鉴,2019(14):153-154.

[34] 曹青云,张刘刚.我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的动因、困境及路径[J].戏剧之家,2019(08):207-208.

[35] 戴心怡.绿色广告:大众传媒广告经营的应有之义[J].戏剧之家,2019(28):208-209.

[36] 陈雨萌.传播视域下红色文化空壳化的成因与规制[J].艺术科技,2019,32(05):158,190.

[37] 吴静怡.基于社交媒体的环保图片报道的视觉文化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3):55-56.

作者简介:张沛然(199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告与新媒体、视觉传播艺术、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
医院健康传播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措施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问题探析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研究
浅析自媒体时代我国健康传播的发展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我国健康期刊出版的现状与问题
新疆乡镇居民健康信息传播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