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精神躯体共患病房女性抑郁发作患者现状调查分析

2021-04-30朱颀峰苏冠丽张坤余明李新玲王岚

河北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共病抗抑郁精神科

朱颀峰 苏冠丽 张坤 余明 李新玲 王岚

抑郁发作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随着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及压力的持续加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估计达到3.22 亿,占世界人口的4.4%[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中有20%存在抑郁症状,其中仅有不足10% 的抑郁症患者得到正规治疗[2]。这些抑郁发作的患者除了在精神科专科医院就诊外,有很大一部分在综合医院就医。其中一些抑郁患者由于共病各种躯体疾病,分布于精神科以外的多个科室住院。国外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为5.8%,显著高于男性的2.5%[3]。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相类似,如苏敬华等[4]研究显示女性抑郁发作的现患率为17.42%,远高于男性的7.27%,而国内郑军然等[5]报道,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56.87%)高于男性(43.13%),这可能与女性的神经内分泌、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质等因素有关,尽管如此,抑郁发作女性患者的相关研究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解目前综合医院精神躯体共患病房中女性抑郁发作患者的情况,故收集在我院精神躯体共患病区住院患者中符合抑郁发作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组对象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躯体共患病房住院的所有女性抑郁发作的患者。

1.2 入组标准 (1)符合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女性;(3)入院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

1.3 方法 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家族史、病程、本次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和入院后的临床相关资料如会诊次数和科室、躯体共病种类及数量、用药种类、转归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147例患者纳入统计,占精神卫生科同期住院患者21.12%,平均年龄(51.90±18.728)岁,家族史阳性22例(15%),病程36个月(8,144),本次住院天数(17.03±8.43) d,住院次数1次(63.9%),2次(18.4%),≥3次(17.7%),HAMD-24量表评分(34.98±9.86)分,HAMA(15.14±5.36)分,治疗好转率为93.9%。见表1。

表1 年龄分布情况

2.2 会诊与共病

2.2.1 会诊:结果显示:共会诊142人次,人均会诊(1.03±1.41)人次,涉及31个科室,会诊次数科室较多的是神经内科20人次(13.6%)、中医科12人次(8.2%)、内分泌科11人次(7.5%)、皮肤科11人次(7.5%);而会诊≥1次患者共为78例(53.1%),其中会诊1次的患者为47例(32%),会诊2次的患者为21例(14.3%),会诊≥3次患者为10例(6.8%)。

2.2.2 共病:结果显示共病脑血管病46例(31.3%),共病高血压44例(29.9%),共病糖尿病19例(12.9%),共病高脂血症18例(12.2%),共病冠心病13例(8.8%),共病电解质紊乱12例(8.2%),共病贫血11例(7.5%)。共病≥1种躯体疾病共有95例(64.6%),其中共病1种躯体合并症36例(24.5%),共病2种躯体合并症23例(15.6%),共病3种躯体合并症24例(16.3%)。见表2、3。

表2 共病躯体疾病的分布情况

表3 共病躯体疾病的病种数分布情况

2.3 精神科药物合并使用情况 精神科药物合并使用率87.8%,其中合并2种精神科药物38例(25.9%),合并3种精神科药物49例(33.3%),合并4种精神科药物32例(21.8%)。见表4。

表4 合并精神科药物使用率

表5 常见合并药物分类情况

表6 苯二氮类药物的合并使用情况

表6 苯二氮类药物的合并使用情况

合并使用种类0123例数 4478241百分比(%)29.953.116.30.7

2.6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使用情况 而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合并使用中排名前两位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喹硫平(23.8%)和奥氮平(20.4%), 只有1例联合了2种抗精神病药物。见表8。

表7 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表7 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药物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仑例数 4836122百分比(%)32.6524.498.161.36

表8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使用情况

2.7 抗抑郁药使用情况 在所有的抗抑郁药物中使用最多的前三位抗抑郁药分别是米氮平(28.6%)、舍曲林(27.2%)、草酸艾司西酞普兰(23.1%),而SNRI类中文拉法辛(8.8%)、度洛西汀(10.2%)、米那普仑(8.8%)则基本相当。见表9。

表9 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

2.8 情绪稳定剂使用情况 在情绪稳定剂的使用中,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戊酸钠和碳酸锂的使用百分比分别为8.84%和4.08%,其中使用最多的小剂量的丙戊酸钠(8.2%)。见表10。

表10 情绪稳定剂使用情况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抑郁发作的共病率较高,共病疾病通常科室包括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本研究中,综合医院的精神躯体共患病房中会诊科室共涉及31个,其中神经内科与精神科联系本较为紧密,考虑两个学科在很多基础理论有明显的重叠,会诊次数较多在情理之中,这也与既往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本研究中中医科、内分泌科和皮肤科会诊次数较多,这与既往研究结果有一定出入,如Taylor等[6]在2004年通过对370例抑郁患者和157例非抑郁患者对照的研究发现,抑郁组具有更多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更多的血管硬化症状。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与本研究对象本身的躯体疾病相对较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综合医院具有相对完备的科室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医疗服务资源有关。

2006年Nuyen等[7]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抑郁障碍患者可与26种疾病共病。本研究中有95例(64.6%)共病1种及以上躯体疾病,明显高于既往国内研究[4,5,8,9],如赵紫楠等[8]对于我国六城市的研究显示伴合并症抑郁症患者占总处方的27.0%,而王金亮等[9]的研究则显示在精神科专科医院中抑郁合并躯体疾病32.62%,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取有关。本研究的对象是在综合医院的精神躯体共患病房,本身的收治人群就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共病的患者,这就导致了研究结果明显高于一般综合医院及精神科专科医院。

当前对于抑郁发作的治疗通常有三种治疗途径:抗抑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其中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是最为基础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解除抑郁心境与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有效率50%[14]。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被推荐为A 级的抗抑郁药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等新型抗抑郁药。而传统的三环类药物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其安全性及耐受性不及新型抗抑郁药而不被首选,为B级推荐药物。本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使用了新型抗抑郁药物,这表明新型抗抑郁药物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耐受性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而在具体使用中,米氮平、舍曲林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使用频次达到78.91%,而国内史玲等[15]研究显示,2012年河北省11市抑郁症患者使用的抗抑郁药排前三的分别为帕罗西汀(SSRI)、文拉法辛(SNRI)、舍曲林(SSRI),这与本调查结果不尽相同。这可能与本调查面对的人群为共病各种躯体疾病的抑郁发作患者,故而医生在选择药物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了使用副作用轻微、与其他药物交互作用小的药物,而非首先考虑治疗效果有关。

情绪稳定剂在抑郁发作中的使用多是作为增效剂出现的,故而使用率并不高,使用的剂量也比通常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剂量低。本研究显示临床中更多的使用了低剂量的丙戊酸盐,这一方面可能与丙戊酸盐的治疗效果在较低剂量的情况下就可出现,而碳酸锂的疗效则与血锂的浓度密切相关,但是血锂浓度的治疗窗较窄,相对难以很好把控,另一方面丙戊酸盐与碳酸锂相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对于一些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相对安全,所以对于合并有明显的躯体疾病的抑郁发作患者时医生更多的选择了相对更为安全的丙戊酸盐治疗。

综上所述,由于收治对象的关系,无论是在会诊还是在躯体共病、药物的联合使用方面,对于在综合医院精神躯体共患病房中的抑郁发作女性患者的治疗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无论是多种躯体疾病共病,还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都有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临床医师必须要全面考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药物的联合治疗[16-19]。

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偏少,所以研究结果有可能出现偏倚。在将来的研究中,对于综合医院躯体共患病房住院女性抑郁发作患者现状的研究还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共病抗抑郁精神科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浅谈散偏汤合四逆散治疗偏头痛-抑郁症共病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